初三阅读训练一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046906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阅读训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阅读训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阅读训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阅读训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阅读训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阅读训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阅读训练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训练一、 被错过的发明 巴斯德说:“真理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翻开科学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学家在科 学发明中走了九十九步,最后离成功只差一步时,却永远失去发明的机会。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18811955)在 1928 年研究葡萄菌时,发现培养基上长出的青霉 菌素竟然将周围的葡萄球菌块溶解,于是,他培养这种青霉菌,发现它有杀灭葡萄球菌以 及阻止肺炎菌、链球菌,白喉病菌的作用,这就是青霉素的发明。然而,在他之前,英国细 菌学家斯科特也曾发现青霉菌现象,可惜他不仅没有细心研究这种现象,还对青霉菌特别 讨厌,认为它阻碍了他要研究的细菌生长,结果使他错过了机会。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

2、一,这种现象是由法拉第于 1831 年发现的。实际 上法国科学家安培(17751836)早于 1822 年就在实验中看到一个电流能够感应出另一个 电流的现象,但他受当时理论的局限,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因此痛失了一次重大科学发 现的机会。 麦克斯韦以其高超的数学才能建立了电磁场理论,成功地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 在。但是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有积极地着手进行实验检验。原因是他自己就不相信电磁波是 可能被检测到的。由于缺乏有力的实验证据,延误了科学界对这一理论的关注、研究、承 认以及发展。约里奥-居里夫妇是 20 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 的研究成果,由于人工放射性的发现

3、,他们获得了 1935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在科学研 究的生涯中,他们也多次让重大科学发现从眼皮底下溜走。历史证明,约里奥-居里夫妇曾 经至少有 3 次失去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第一次是中子的发现,第二次是正电子的发现, 第三次是核裂变现象。然而,同样的实验观察,甚至是受到他们的实验观察的启发,其他 物理学家却很快获得了重大物理学发现。 1、 下面词语的字形、读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葡萄 p to 一种水果。 B、预言 y yn 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C、延误 yn w 延长误差。 D、 熔解 rng ji 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2、 文章中“青霉素”是个意

4、译词, “青霉素”有一个音译的名称叫“盘尼西林” ,在我们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请你列举出两个来。3、 安培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物理学的单位。法国科学家安培死后,人们 为了纪念他对电学的杰出贡献,奖电流的单位命名为“安培”。请你再列举出三个用 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单位。4、 请你用原文中的几个词连成一段文字,表达一个中心。 错过 遗憾 预言 启发 发现 机会5、 麦克斯韦以其高超的数学才能建立了电磁场理论,成功地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 在。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印象中,他的成就远没有安培等科学家的高?请说说理由。6、 文中提到的英国科学家弗莱明通过发现青霉菌而发明了青霉素,可是英

5、国细菌学家斯 科特也曾发现了青霉菌现象,却没有能取得弗莱明的成就,为什么?7、 读完全文,请你举例说谙文章标题“被错过的发明”中的“发明”一词用得是否准确。8、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葡萄球菌、肺炎菌、链球菌等。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际上安培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前就在实验中 看到了这个现象。 C、约里奥-居里夫妇如果细心观察至少能获得 3 次诺贝尔奖。 D、本文列举的被错过的发明,都是因为没有细心观察才错过的。 阅读训练二、 都缺个陪聊的儿子都缺个陪聊的儿子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她从老家乡下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

6、说得有声有色有 滋有味,我给她聊聊城里的怪事奇事,她也很喜欢听。 但我没有多少时间陪母亲聊天,因为老婆失业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压在我一个人 身上。可我的工资不高,怎么办?只好把业余时间全用上,干第二职业。 我的第二职业是陪人聊天陪聊,在我居住的城市里,这是一门新兴的职业。 那天我去找职介所,职介所的工作人员对我说,这里有一个阿婆,单身一人住,生活 得很孤单很无聊,想找个人晚上陪她聊聊天。按小时计费,每小时 10 元。看在钱的份上, 我去了。第一天晚上去,她让我一直陪她聊到了深夜。我一个晚上挣了 50 块钱。 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睡,她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等我回来,一副孤苦伶仃的模样。我 坐到母亲

7、身边,想陪她说几句话,刚坐下她就催我走了:“锅里热着饭,快吃一点,赶紧 睡觉吧!明天一早还要上班。 ” 此后,我每天晚上都去陪阿婆聊天。母亲也总是要等到我回来才睡。 阿婆是个很有钱的人,她的家居很气派很富贵。家里还雇了保姆。她给我付工钱也很 大方,一般情况下,她 11 点钟就要准备睡觉,我陪她聊的时间有 4 个小时,但她每次都是 给我一张 50 元的大票,并说:“不用找。明天再来。 ” 这样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三周,她家里除了保姆和我之外,从不见有外人来过。后来有 一天晚上,来了一个男人,那男人是开着轿车来的,保姆去开门,把他领进来。他进了客 厅,开口叫阿婆:“娘。 ”他给了阿婆一沓票子,在厅里坐

8、了几分钟,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我很奇怪,因为我从来没有听阿婆说起她有儿子,还一直以为她是个孤寡老人呢。我 问阿婆:“他是你的儿子吗?”阿婆说是。 “他住得离这里很远吗?”阿婆说:“不远,就 在本市,本区。 ”我越发地奇怪了:“离你这么近,又有车,怎么” “你是说他怎么不来看我,陪我说话?”阿婆的脸上掠过一片阴云, “因为他太有钱了 他的一个钟头值 100 块钱。 ”那天从阿婆家里出来,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我一连打 了几个寒战!原来我总以为,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可怜的母亲,他的儿子没有钱,所以连 和她聊聊天的时间也没有。想不到还有另外的一个母亲,他的儿子因为有了太多的钱,也 没有时间坐下来陪她聊天

9、。 1、 “我”去阿婆那儿陪聊的直接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2、读文中画横线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1) “我坐到母亲身边,想陪她说几句话”表现了“我”的一种什么心理?(2) “我” “刚坐下她就催我走” ,这是为什么?3、阿婆给“我”付钱很大方,这除了阿婆有钱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因素?4、他在客厅开口叫阿婆“娘”还给了阿婆钱,尽管如此, “我”还是怀疑地问阿婆“他是 你的儿子吗?”请问, “我”这样问的原因是: (1) (2) 5、 “那男人是开着轿车来的”这句话要向读者表明什么?6、最后一段开头写道“你是说他怎么不来看我,陪我说话?”阿婆的脸上掠过一片阴云。 读到这里,说说掠过阿婆脸上的

10、那片阴云表明了阿婆的什么心理?7、 “他的一个钟头值 100 块钱”这是阿婆对儿子的 与 。 8、最后一段中的“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我一连打了几个寒战!”的含义是什么?9、两位母亲比起来,谁更可怜?为什么?10、你认为阿婆为什么从来不提起自己的儿子?11、你认为应该同自己的母亲聊天吗?阅读训练三、核泄漏之后核泄漏之后1951 年,加拿大乔克河附近的一座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等有关人员赶到时,核反应 堆已开始融毁,如果不立即拆除反应核,上万人将有生命危险。当时机器人还无法完成这 么复杂的任务。必须有人钻进核反应堆内部,手工拆除反应核。这个人必须胆大心细,拆 除过程中不能有半点差错。核电站负责人最后

11、选中了一个年轻人。他 27 岁,美国海军少尉, 受过核物理与核反应技术的专门训练,曾参与通用电气公司一个原子能实验室的设计施工。 他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华盛顿总部工作,是个临危不乱的冒险主义者。事不宜迟,负责人派专机把少尉接到了出事地点。同时,工程师们搭建了一个临时核 反应堆模型,与出事故的那个丝毫不差。下了飞机,年轻的少尉立刻在技师们的协助下开 始研究模型,一遍遍操练拆除反应核的每个步骤。拆除分 4 个阶段进行,每阶段必须在 1 分 30 秒内完成,连犹豫的时间都没有,所有步骤必须精确无误。记错一个阀门,拧错一个 螺丝,后果将不堪设想。演练结束,少尉二话没说,穿上防护衣,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核泄漏

12、最严重的地方,独 自面对一个正在融毁的反应核。整个过程中他所受到的核辐射,等于常人一年最大辐射准 许量的总和。很多专家认为在这么强的辐射下,年轻人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唯一的希 望是他能支持到第六分钟,完成拆除任务。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知道那个年轻人不但坚持到了第六分钟,成功地拆除了反 应核,而且至今健在。他就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第 39 届总统吉米卡特。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I 泄露 揭露 B、反应 应聘 C、差错 差事 D、立即 既而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事不宜迟( )A、合适 B、应当 C、当然;无 怪(2)不堪设想( )A、胜任 B、

13、经得起;忍受 C、可以,能够 3、诺贝尔分设了许多奖项,以奖励在不同领域为人类做出特殊贡献的人,以下哪一类人不 太可能获得此奖?( )A、物理学家 B、医学家用 C、文学家 D、数学家 4、你知道的我国的核电站有 5、从复句分句间的关系来看, “如果不立即拆除反应核,上万人将有生命危险。 ”属于( )关系。 A、并列 B、递进 C、因果 D、假设 6、核电站负责人为什么会选中吉米卡特来承担这项危险的任务?8、 为什么直到文章结尾才把吉米卡特的名字显示出来?9、 根据文章内容和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 (1)核电站存在泄漏危险,因此我们不应该发展核电

14、技术。 (2)核电站的危险系数较高,因此我们必须在其正式运转前就做好全方位的防护工作。 阅读训练四、 枪口下的微笑 汤姆是部队里面的神枪手,是大家的骄傲。这次,他被派往伊拉克,是个建功立业的 好机会。他来到伊拉克的第一天,教官对他一再强调,这个地方非常不安全,随时随地都 会有危险发生,而最要警汤姆惕的就是那些伊拉克人,他们都有可能是“人体炸弹”,所 以,一旦发现他们有异样,不管他们是老人还是小孩你都得立即开枪!汤姆听后,心里 “咯噔”了一下。 第二天,汤姆出去执行任务,走累了,他发现正好有一段断墙,就坐上去歇息。坐稳后, 正准备抽支烟,突然,他发现有个人影在前面一闪。汤姆大叫一声:“站住!”那

15、人影果 然站住,原来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眨着大眼睛看汤姆。汤姆看着这个稚气的小孩,不 禁对他微笑起来,那小孩也天真地笑了。 正当汤姆放松警惕的刹那,那小孩突然飞一样像他跑过来。汤姆大惊,想起教官说的话, 连忙举起射击,但没有射中。他又连射两发,都打在小孩的前面,打起一片尘土。当他再 端起枪时,一切都已经晚了,那个孩子已经跑到断墙下面,刹那间,一声巨响,两个人同 时淹没在硝烟中 还好没有丢性命,汤姆只是腿受伤了,很快被遣送回国。 堂堂神枪手,连发三枪都没有打中一个小孩,自己却负伤了,人们对此疑惑不解。 汤姆对母亲痛苦的说出实情:“妈妈,不是我打不中,而是我实在无法向一个十岁的小 孩开枪啊。” 但是,他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个小孩根本不是“人体炸弹”,炸弹是别人早就安 装在断墙下面的,那个孩子跑过去是想拿走它。当他抱住炸弹的时候,悲剧发生了。如果 没有他小小的身躯抱住炸弹,汤姆早已粉身碎骨。而这个小孩所做的一切,仅仅是因为汤 姆对他那友好的一笑。 1、通读全文,说说以“枪口下的微笑”为题有什么好处?2、“这个地方非常不安全,随时随地都会有危险发生”,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3、汤姆素有“神枪手”之称,为什么连发三枪都没有打中小孩?4、那个伊拉克孩子是“人肉炸弹”吗?他为什么会飞一样地跑向汤姆?5、读了这篇文后,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