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课文填空-四年级上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7027426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课文填空-四年级上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按课文填空-四年级上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按课文填空-四年级上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按课文填空-四年级上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课文填空-四年级上语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3、观潮这篇课文,作者按照( )( )( )的时间顺序写的,记述了( )大潮( )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4、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课文共( )次提到鸟的天堂。5、那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 )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 )6、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7、爬山虎的脚长在(

2、)。( )长( )地方,反面(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 )一样,也是( )的。8、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围绕着爬山虎的脚来写的,先写了( ),接着写( ),最后写( )。9、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把蟋蟀比作( ),把蟋蟀的巢穴比作( )。这样写的作用是( )。10、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作者是( )国的( )。11、巨人终于明白了:“(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12、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特点是( )。作者是从( )、( )和( )三个方面来表现白鹅这一特点的。13、猫的性格( ),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 ),既贪玩又( )既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

3、兴时,( )。14、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梅花”指的是( ),作者是把( )比作(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15、搭石这篇课文主要是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16、读着搭石这篇课文,一幅幅生动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路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 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遇到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1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4、(1999)年(9)月(22)日,(大陆)青年小钱患有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抵达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8、“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和爱心就像一座桥,可以跨越海峡,延续小钱的生命。)19、当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为什么而读书”时,有的说是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是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是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面周恩来却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这个读书目的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20、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改文章时,把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把“书皮”改为(包书纸)

5、,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改文章时,把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把“书皮”改为(包书纸),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2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2)次具体描写了叶圣陶先生的院子满墙的爬山虎:第一次的是(我去叶圣陶先生家做客之前);第一次的是(在和叶圣陶先生融洽地交谈一个下午之后)。2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回忆 1963 年叶圣陶先生给自己改作文,并请自己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23、最初的恐龙像(狗一般大小),后来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

6、像鸟类),最后终于脱离恐龙同类,变成鸟飞向蓝天。2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5、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6、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后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建筑物。接着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眺望湖光山色,然后从(万寿山)下来,来到(昆明湖边)。走过长长的(石桥) ,然后走上湖中的(小岛)玩。 27、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个比喻句把(昆明湖)比作 (镜子)和(碧玉) ,突出了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