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大海,思念花开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017176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4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魂归大海,思念花开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魂归大海,思念花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魂归大海,思念花开(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策划2017年9月17日/星期日 本版主编/石利平 美编/赵燕杰06海葬之互动篇关于殡葬仪式, 因为看得多了总有一 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每个地方风俗各有不 同, 总结起来无非一个共同点: 费财劳力。 以我们这一带的风俗, 从时间上来说, 最短 的三天, 最长得要十天左右, 这要由最近有 没有适合动土的好日子而定; 然后亲戚的 亲戚组织自己的亲朋去吊唁, 而有很多人 和逝者素未谋面何谈追思, 更有因为时间 匆忙没有问清楚男女就 “号啕大哭” 闹出笑 话; 整匹的白布被扯成大大小小的长条, 呼 啦啦白茫茫一片蔚为大观; 几百人的食宿 问题, 上万元的棺木, 那是长了几十年甚至 上百年的大树啊!另外还

2、有车船纸马、 鞭 炮纸钱中国人多, 中国资源匮乏, 可是 每年有多少资源就这样随飞灰而湮灭; 更 有甚者为了聚人气还有低俗歌舞表演, 一 边是骨肉分离的痛彻心扉, 一边是兴致昂 扬的劲歌热舞, 上演了一出人间最真实的 滑稽剧 许多人观念里, 只有做好这一切才能 被称为孝子,有虐待老人的也可以通过这 种大操大办博一个孝子之名, 这就形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薄养厚葬。 传统的殡葬制度存在的陋习不胜枚 举, 让人不堪其扰、 不堪重负, 相信大多数 人支持殡葬改革, 希望有一种文明的丧葬 仪式取而代之。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改, 从哪里改?多数人是因为顶不住压力而不 愿意做那只被枪打了的出头鸟。 中国历史延续下

3、来的有土葬、 火葬、 水 葬等。生前尽孝, 让父母安享晚年, 实现厚 养薄葬, 死后不与子孙争地。现在, 在渤海 之滨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丧葬形式海 葬, 不失为一种文明而理性的选择, 当然, 这需要前期的引导与社会各界的支持、 推 动。 生命最早起源于大海, 再回归于大海, 来兮归去。人潮熙熙, 利来利往。人干干 净净地来到这个世界, 或拼搏进取, 或委曲 求全, 或青史留名, 或默默无闻, 俯仰无愧 天地即可。最后不如干干净净的归去。归 于山、 归于海、 归于自然, 化为长风万里, 化 为云卷云舒, 化为烟波浩渺, 去看不一样的 春暖花开。海葬, 文明而理性的选择杨雅丽 (海兴)土葬是农村千

4、百年来遗留下来的 风俗, 逝者安息, 生者寻迹祭奠哀思, 慢慢地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民间风俗。 古人以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 伤” 为由, 禁止民间火葬, 土葬遂成为 汉民族的通用丧葬形式, 并世代沿 袭。即认为死者应保存完尸,“入土为 安” , 故土葬之俗, 长期因袭。后来政 府倡导移风易俗推行火葬方式, 土葬 占用土地, 火葬最后还是占用土地, 目 前的火葬实际上是先火化后土葬, 占 地只是多和少, 集中和分散的区别。 土葬贵, 火葬在中国更贵, 骨灰存 放的墓地价位奇高, 据说一些墓地动 辄几十万, 有的甚至逾百万。国家提 倡殡葬改革要求遗体深埋, 不留坟头, 不占用耕地, 逝者

5、不再和生者争土 地。推行花葬、 树葬、 草坪葬、 海葬等 绿色葬法, 是世界性的殡葬改革发展 方向,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由传统墓葬向花葬、 树葬、 草坪葬、 海葬等环保 葬法转变。 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葬法。 骨灰撒海, 人从自然中来, 又回到自然 中去。海葬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 大尝试, 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海 葬有利于节约土地、 减少殡葬支出, 是 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举措。最近关注到 河北盐山渤海双缘安养院的老人去世 后很多都选择了海葬作为归宿, 感慨 颇多, 水是生命之源, 大海给了人类无 穷无尽的奉献与馈赠, 生命的终结, 回 归到大海是对生命最完美的休止符。 我的家乡在大海边,

6、大海是美丽 的、 辽阔的、 包容的。每逢节假祭祀 日, 面向大海的方向, 可以唱吟一首 歌, 把怀念、 寄托放在心里, 用美好的 希望把自己唤醒, 迎接早晨那冉冉升 起的太阳, 生命的诞生与消亡都在这 里。大海, 曲终魂归的地方许金广 (石家庄)由于文友的引荐, 我不久前亲 身去过一次渤海双缘安养院, 当时 是为了探望友人而去, 并未曾想对 这个所在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参观 之余的友人介绍中, 提到了 “海葬” , 当时并未走心, 正值盛年, 思考生的 和生计的问题自然多一些。 说起海葬, 对于当下成年中国 人来说, 所见闻印象最深的应该是 两位伟人周恩来和邓小平的葬 礼, 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博大

7、胸怀, 以 及对生死的超脱气度, 真真堪称楷 模。作为海葬的提倡者和身后实践 者, 两位伟人做出了绝佳的表率。 全身心投入生前大事业者, 方 不拘身后繁文缛节。这句话是说的 大人物, 熙来攘往如你我般升斗百 姓如何呢?其实也一样, 差别并非 天壤, 一念而已。 中国人在丧葬上历来讲得最多 的是 “入土为安” , 每到相关的节日 (一年中至少有四个吧) , 生者为亡 者上坟扫墓是重要习俗, 已成为一 种中国文化符号。缅怀先人, 祭祀 感恩, 传承情感, 不但无可指摘, 还 需大力弘扬。 作为一种极富文化内涵的精神 活动, 无论是祭奠还是祭扫, 更多时 确需一个载体, 一种仪式, 也就是一 种物的

8、观照和摆设。这个 “物” 由繁到简、 由实物到虚拟的演变过程, 即 是殡葬文明进步的写照。由坟墓棺 椁, 到骨灰祠堂, 由实地凭吊, 到网 上祭扫, 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 尽管 步履维艰, 但向好的趋势是明显的, 是令人欣慰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进 步, 这一文明的演进, 步伐越来越 大。 海葬形式不是我辈的发明, 世 界各地滨海而生的民族种族中, 几 千年来多有沿袭。人生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不管是 泰山还是鸿毛, 真正为别人所认可 的价值, 都住在心中。从这个角度 来说, 哪一种葬并不是决定一个人 身后评价的关键, 关键是生前好好 的活, 有价值的活。 质本洁来还洁去。窃以为,

9、不 占土地不劳师众不羁绊后人脚步的 海葬, 比造坟土葬和昂贵陵位是巨 大的进步。选择海葬, 体现一个人 的达观; 尊重这个选择, 体现家人亲 朋的素质。山无常势, 水无常形。 哲学地思辨这个课题, 可以说, 选海 葬是大智慧, 是 “永安” 之选。 面朝大海, 思念花开。海浪拍 岸, 潮涨潮落, 永不止息。让我们双 手合握胸前, 眼望远方, 默祷默祝: 先贤魂归寰宇, 安息!“小时候妈妈对我讲, 大海就 是我故乡, 海边生海里长, 大海啊 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 这首 歌伴随了我们这代人整整一个成 长期, 我们喜欢, 我们歌唱, 但那 时候朝气蓬勃, 根本不会想到死 亡, 想到热气腾腾的生命如何

10、收 场。 随着年龄渐长, 亲人老去, 在 悲痛和恐惧之余, 才忽然意识到, 如何体面、 有尊严的离开, 是我们 人生最后一道难题。曾经以为, 就像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方式一 样, 我们同样也无法选择如何死 去。这让我每每思及很是焦虑。 见了太多周围亲友离去时的 痛苦与不堪, 也见多了暮年老人 最后时光的各种纠结与恐惧, 更 是无法接受近年来已成传统的丧葬习俗, 在锣鼓喧天和流行歌曲 的喧嚣里, 让生命的收场成了一 个闹剧。三到七天的出殡期和数 不清的繁文缛节甚至闹玩、 讹钱, 让子孙们更是欲哭无泪、 苦不堪 言。 前不久在朋友圈里看到渤海 双缘安养院的海葬视频, 震撼了 我。 经济、 环保、 节

11、约土地, 与传 统的大吃大喝、 大操大办相比, 文 明有爱, 将遗骨撒入大海, 从水里 来到水里去, 与水中生命结缘, 生 命以这种博大、 洒脱的方式圆满 离场, 遗留给这个世界宽广的怀 想。大海像妈妈的怀抱一样重新 接纳了我们, 她不仅是我们出生 的地方, 也是我们永久的故乡。海葬, 文明有爱郭学青 (沧州)从 “入土为安” 到 “入海永安” : 殡葬文明的一种进步路径苏心 (黄骅)生前尽孝, 让父母安享晚年, 实现厚养薄葬, 死后不与子孙争地, 国家提倡殡葬改革。经济、 环保、 节 约土地, 与传统的大吃大喝、 大操大办相比, 海葬文明有爱, 将遗骨撒入大海, 生命以这种博大、 洒脱的方 式圆满离场, 遗留给这个世界宽广的怀想。 魂归大海, 思念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