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张云丽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701678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张云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_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张云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_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张云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张云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张云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 反应原理、 仪器装置、 收集方法、 验满、 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了解催化剂、 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的概念;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实验操作和探究、 观察、 分析、 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三种制取氧气方法的实验体验, 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装置的选择、 气体收集和检验、 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验探究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策略1.教学重点: 实

2、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和实验方案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教学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3.突破策略: 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学生分组对比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同时帮助学生,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归纳来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三、 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 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 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 “自主、 探索、 交流、 合作”的教学理念, 遵循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阅读、 实验探究、 观察比较、

3、讨论交流、比较归纳、 分析讲解、 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四、 教学用具与实验器材教学用具: 黑板、 多媒体。实验仪器: 试管、 药匙、 酒精灯、 水槽、 集气瓶、 铁架台、 火柴、 木条。实验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氯酸钾。五、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 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并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最后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入深, 过渡自然, 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课题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于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

4、质,因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体验活动及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 如何制取纯净的氧气?使学生产生悬念, 然后带着问题和自学要求自主阅读教材, 初步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 催化剂、 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的概念, 再通过学生分组对比实验、 讨论交流、 归纳整理、 教师分析讲解等方式,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 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探究、 推断, 得出结论。第二课时是活动与探究及实验评价,让学生分组实验制取氧气、 试验氧气的性质, 并评价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知

5、识出发, 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 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索、 合作、 交流从而获得实验室制氧气的仪器装置、 收集方法、 验满、 检验、 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方案评价等知识,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 要善于采用对比、 分析、讨论、 归纳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 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 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要着力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制取氧气 教学

6、设计张云丽教学方圆522011 7、 8中学教师(一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2分钟 )【体验活动】 让学生屏住呼吸, 看能屏多久, 由此引出氧气的重要性。【多媒体课件】 展示氧气在工农业、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 工业、 医疗、 生活中常需要纯净的氧气, 如何制取纯净的氧气?【板书课题】 制取氧气。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二 ) 自主阅读, 初步感知 (10分钟 )提出自学要求,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3738页。【自学要求】实验室制氧气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指导学法, 提问检查。设计意图: 培养学

7、生自学能力, 初步体验新知识。【板书】 一、 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上述三个化学反应, 并与化合反应进行对比。【分析讲解】 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板书】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 抽象能力。(三 ) 实验探究, 深化理解 (25分钟 )【分组实验】 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反应条件。将学生四人一小组按下表中的实验方法及操作进行对比实验探究,思考讨论后填写下表:(要求小组内分工合作, 一人记录, 其余同学合作完成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 记录

8、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实验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对比实验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反应条件, 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及相互合作的意识。(四 ) 汇报交流, 达成共识 (8分钟 )【汇报交流】 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结论】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需要在有二氧化锰的条件下进行, 从而引出催化剂概念。【板书】 催化剂: 在化学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结合实验举例分析, 使学生澄清以下问题:(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

9、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 能增快或减缓反应速度。(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反应发生的条件, 帮助学生理解催化剂、 催化作用的概念, 突破教学难点。第二课时(一 ) 整合知识, 掌握方法 (10分钟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 收集氧气?又如何检验和验满氧气呢?【板书】 二、 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知识回顾】 让学生回顾氧气物理、 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课件展示】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设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

10、气,反应装置能否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所用的反应装置?【多媒体课件演示】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及操作步骤。将七步操作步骤归纳为七个字并板书:【板书】 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指导学生用谐音记忆为: 茶庄定点收利息。【课件展示】 制取氧气的二套气体发生装置。对比实验方法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 验 一观察试管 A 中的过氧化氢 溶液在常温下 是否产生气泡? 然后将带火星 的木条伸入其中。 将试管 A稍 加热后, 插入带火星木条。观 察 是 否 有气泡?带 有 火 星 的 木 条 不 能 复燃?_ 气泡, 带火 星 的 木 条 _。过氧化氢溶 液在常温或 加 热 下

11、_ 分解产生氧 气,但反应 放出氧气速 度 _。实 验 二将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装有 二氧化锰粉末 的试管 B中。 将试管 B稍 加热后, 再插入带火星木条。带 火 星 的 木条 _。二 氧 化 锰 _ 分 解 产生氧气。实 验 三将试管 D 中的少量二氧 化锰粉末送入 装有过氧化氢 溶液的试管 C 中, 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 中。 待试管 C中无气泡后再加 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 插入带火 星木条。_ 气 泡 , 带 火 星 的 木条 _。 _ 气泡, 带 火 星 的 木 条 _。二氧化锰能 使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产 生氧气的速 率 _, 但本 身化学性质 和质量 _。教学方圆53【设问】如果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用哪一套装置?【讨论】 根据氧气物理、 化学性质, 讨论收集、 检验、验满氧气的方法。收集方法: 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课件演示】 检验和验满氧气的方法: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设计意图: 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 学会正确选择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掌握氧气制取的操作步骤, 收集、 检验和验满方法, 强化教学重点。(二 ) 分组实验, 训练技能 (10分钟 )【讨论】 实验中应注意问题:如仪器怎样装置? 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 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归纳整理】 仪器的正确连接和组装、 实验注意事项: 先预热后固定; 先气泡均

13、匀后收集; 先撤导气管后灭酒精灯等。【学生分组实验】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 收集一瓶氧气并进行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实验技能,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合作意识。(三 ) 评价方案, 发展能力 (5分钟 )【小组讨论】 从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等方面比较是否原料价廉易得、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反应速率适中、 节能环保评价三种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谁是最佳方案?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和意识。(四 ) 归纳总结, 理解内化 (5分钟 )通过本节的学习, 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件展示】 一、 分解反应二、 催化剂、 催化作用三

14、、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氧气的收集、 检验、 验满方法设计意图: 强化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五 ) 巩固练习, 强化知识 (15分钟 )【拓展】 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4142页上的资料。设计意图: 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拓展学生知识面。作者单位易门县教科所责任编辑赵关荣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外语学习环境, 优化了课堂教学, 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有其优越性, 也有其局限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 盲目跟随潮流, 滥用乱用多媒体, 效果会适得其反。在当前的多媒体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生搬

15、硬套, 弱化多媒体的功能;过分追求观感效果, 影响学生对教学实质的把握等等。面对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改变多媒体使用的现状, 才能收获英语课堂的教学实效。一、 深挖 “快乐因素” , 培养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的 “学” 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 教材、 多媒体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 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深挖教材中的 “快乐因素” , 紧密结合教材知识点, 进而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Co for it!

16、八年级下册Unit 1中, 教师让学生讨论How will the world be different in the future?这个极其有趣的问题,完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并能促使他们调动思维和想象, 运用已有的英语积累去积极应答。在渴求中所得的知识来之不易, 记忆长久, 过程快乐, 对今后学习的期待也就更浓烈了。然而, 倘若教师只是程序性地、 迫不及待地事先就把各种结果呈现出来, 然后让学生齐读、 背诵、 听写, 学生的学习就会变成被动的接受, 更谈不上兴趣的发展了。 “培养兴趣” 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 同时也是一个长久被忽视的环节。很多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如此繁重, 能够完成就算不错了,“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激发学习兴趣而置教学于不顾” 。其实, 两者是同一个问题, 兴趣即“渔” , 授课即 “鱼” ,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倘若学生能够兴致高昂地去主动学习,那么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十分轻松愉快了。二、 整合多媒体课件, 优化学习效果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