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 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011214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 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 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 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 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 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 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 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12 页第 2 页,共 12 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考 点考 场考 号姓 名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50150 分)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1-11 题为选择题,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12-23 题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的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 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否则做零分处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答题卷收回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2、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蹭蹬 瞪眼 澄沙 桌子凳子 B淬火 士卒 仓猝 面容憔悴 C竿子 旗杆 干支 宵衣旰食 D翁媪 日晕 氤氲 面有愠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荸荠 陶米 得鱼忘筌 吞言咽理 B蹒跚 门槛 烦芜丛杂 放荡冶游 C指谪 莴苣 豁然开朗 终南捷径 D訾詈 贻误 责无旁贷 精旨奥义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 ,有着两千八百多年建城史的荆州古 襄阳, 迎来了“2012 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农历八月十二开幕) 。浓郁的节日气氛,山水城的 如画风景,赋

3、予“襄阳好风日”全新内涵。沉淀在历史深处的三国故事, 早已 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它永远不会是 。 A中秋 治 尽管 明日黄花 B仲秋 治 虽然 明日黄花 C中秋 制 虽然 昨日黄花 D仲秋 制 尽管 昨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小悦悦事件”表明,当今社会在人际互助、彼此信任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在全 社会倡导“拒绝冷落,唤醒真爱”十分必要。 B “105”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9 月20 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 。C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提出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的宣言。 D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色的田野稻浪翻滚,弯弯的小河把稻田分割

4、成清晰的两 部分,一边一台收割机正在抢收稻子。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工部,字子美,名甫。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经磨 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近体诗以登高等最为著名。 B 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部“半自传 体”小说的主人公大卫身上有着作者的影子,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 大卫的成长史就是这部小说的主线。 C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和另几个作家合称“鲁郭茅,巴老曹” 。其爱情三部曲为家 春 秋 ,激流三部曲为雾 雨 电 。 D巴尔扎克和雨

5、果分别为 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巴 尔扎克创作了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雨果的 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 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 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 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 境的,是随环境

6、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 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 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 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 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 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忘记这个道 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

7、律本身的罪过,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 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 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 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 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

8、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 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 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 ” 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 术家的极境。 “从心所欲,不逾矩” ,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 “从心所欲”者往 往“逾矩” , “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 。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 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 6.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

9、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 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 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第 3 页,共 12 页第 4 页,共 12 页装订线内不许答题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 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 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

10、调。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 由变化到整齐难。 B.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 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C.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 到理智的驱遣。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 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

11、得来, 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 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C.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 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D.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 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曹、马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

12、惧。操皆厚 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 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 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 之长策也。 ”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 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 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 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

13、心摇荡,于势大损。 ”书奏报听。及寿 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 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 ”昭曰:“司马 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 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 “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 ”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注释 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 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

14、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傅嘏(g) ,字兰石。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全军之长策也 全:保全B.是以相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引:率领D.谢之不暇 谢:推辞 10.下列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 )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魏伐吴失败而归,司马师未听兰石之谏,愿

15、承担全部责任。出征的军队中所有人都得 到了宽宥,唯有监军司马昭被削了爵位。B.陈泰请司马师下令把雍州和并州的军队合并在一起,司马师答应了他的请求。陈泰率 领雍州与并州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还未及作战,军队就“人心摇荡” ,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 , 最终取得胜利。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用兵之时一般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 为其效力。但司马昭杀司马王仪是因为王仪做事太荒谬。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1)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 (3 分)(2)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 (3 分) 然东关之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