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99875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复习卷一、古诗默写(16 分)宿新市徐公店 村晚二、词语(24 分)确zo( ) t tng( ) b( ) 学yng( )肿 o( ) cun( )b( )谷 蝉tu( ) mng lng( )书 sh( ) 人声dng fi( ) m hu( )三、课文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 ,原名 ,现代 本文选自他的哪一部作品 ,其代表作有小说集 杂文集 ,散文集 (7 分)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 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 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 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 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 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一段文字中描绘百草园的美景,采用了 描写,分别是从 、 、 几个角度写的。使用了 的 修辞手法,作用是 (8 分) 2.第一段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3、”中, “似乎”和“确凿” 是否矛盾,为什么?“那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 分)3.作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乐园的?(6 分)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前一句分别介绍了百草园中有代表性的 和 ,后一句点明文中描写重点是 ,所以这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6 分) 5.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 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雪盖了地面一 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 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

4、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 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本段中“人迹罕至”一词的意思 (2 分) 本段主要从 、 、 、 几方面来写雪地捕鸟的游戏,连用了 一系列动词, 采用 描写,将捕鸟的过程叙述的详细、清楚。 (6 分) 5.对于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情?详写了哪两个场景?为什么?(4 分)陈太丘与友期 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 (人名) 。 (3 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7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 ) (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5、)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文中那几个词语描写出“友人”神态动作的变化? (4 分) 友人前后表现的变化,反映出其怎样的性格特点 (2 分) 4.元方在与友人的对话中,指出了友人的两个错误,分别是: , 。 (2 分)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 分)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选自 (作品) 。作者是 (朝代) (人 名) (3 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1 分)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 (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 (

6、) 及其日中如探汤( ) ( ) 孔子不能决也。 ( ) 孰为汝多知乎( ) ( )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 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3. 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分别是 和 (用原文回答) ,其理由分别是 和 (4 分) 4.这篇文章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 。反映 ,说明 的道理。 (6 分) 5.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1)从两小儿对太阳远近问题的争辩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 (2 分) (2)两小儿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论,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这可以让我们认识到 (2 分) (3)从“孔子不能决也” ,可见孔子 的治学态度,领悟到 的真谛。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