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69673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溪一中 2013 届高三历史学科第一次月测内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模块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 精神的起源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 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答案】B 【解析】考点分封制。周王分封诸侯,诸侯承担相应保卫周王室的责任与义务, 烽火戏诸侯,反映了分封制。 2、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 国语 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答案】A 【解析

2、】考点宗法制。读懂材料, 礼记祭统中重于祭,祭祀祖先,注重同姓, 即同宗同族,重视血缘是宗法制的体现 3、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 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答案】A 【解析】考点为中央集权制。宋代为赵氏天下,故赵姓排首位,明朝为朱姓天下, 故朱姓排首位,体现了皇帝姓氏的独尊。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 20 世纪,中央政府 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内朝外朝制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体制D三公九

3、卿制 【答案】C 【解析】考点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中央集权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有利于强化 中央对地方的管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5、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 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直隶省 【答案】A 【解析】考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 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执掌国家财政大权。 6、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 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答案】D 【解析】汉武帝时,为加

4、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每 周舍此时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结合材料可选出 D。 7、 “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 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二十等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B 【解析】考点为古代的选官制度。结合材料帝拜中大夫的依据是丁兰的品行,从 而排除 ACD. 8、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 ,按两宋军事管 理模式,其调兵之权应属于 A节度使 B枢密院 C三司使 D转运使 【

5、答案】B 【解析】考点宋代二府三司制和集权措施。宋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枢密院 拥有调兵权,三衙拥有统兵权,使其相互牵制。 9、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 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帝高枕无忧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对提议设丞相的官员予以重惩,可见其反对设丞相,可知此人为 明太祖,故选 D。 10、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要求人们在不同的 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

6、施行不同的跪拜礼。跪拜礼中, “稽首”为“拜中最重”,用 于十分正式、庄重的场合,如拜天、拜神、拜祖先、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师 等。 “空首拜”是位尊者对于位卑者稽首拜的答拜礼。 “顿首”则是 A.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礼节 B.各种祠祭及丧葬礼中的礼节 C.军队中所行特殊的跪拜礼 D.宫廷礼仪 【答案】A 【解析】本文考察的是文史常识中的古代礼仪知识。顿首是指下对上或平辈之间 的礼仪。 11、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 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

7、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二十四节气的设置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反映,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农工业的重视, 能够体现重农,但体现不出抑商。 12、 “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 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 。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在当时的 主要作用是 A灌溉 B排涝 C运输 D游玩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诗词出自 1963 年郭沫若老先生游览灵渠提写的满江红灵渠 ,高度地赞赏了灵渠伟大的工程及历史价值,也赞扬了秦始皇的丰功伟业,称之:“灵渠与长城南 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 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

8、布华东 华南 的水运网。故选 C。 13、白居易的诗(节选):“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 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从中国代手工业发展角度考察,结合该诗及所学知识, 下列关于唐代纺织业的哪种说法有误 A已经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毯 B官营纺织业和丝营纺织业都得到了发展 C手工行业的剥削是封建剥削的见证 D丝织业品种丰富、款式多样、技术精湛 【答案】A 【解析】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和伊朗。该诗能体现毯存在,但不能判 定是否最早,故选 A。 14、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冶金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早在西周晚期,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B魏晋南北朝时,创造出铸铁柔化

9、处理技术 C隋唐时期的冶铸业中普遍采用了切削技术 D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手工业。战国已娴熟地使用铸铁柔化技术,B 项说法错误。 15、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之为瓷器大国,在今天的欧亚非各国都有中国古代的瓷器 出土。你今天在北非某国家博物馆中看到的我国古代瓷器,距今最早可能是 A青花瓷 B五彩瓷 C影青瓷 D唐三彩 【答案】D 【解析】考点古代手工业。青花瓷出现在元代,五彩瓷成熟于明代,影青瓷宋代,唐三彩在 唐代出现。 16、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 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

10、. 手工工场普遍兴起 B. 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C. 地域性的商帮形成 D.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考点古代的商业与城市。ACD 出现在明清时期,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经济 繁荣。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 “除了 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 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 “夜市”比较繁荣 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答案】D 【解析】考点古代商业与城市。从宋代开始,政府放

11、松了对商业的控制和管理,打破了原先 对商业时间和空间限制。 18、 南都繁会图卷(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京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由郊 区农村田舍开始,以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接踵。下列的有 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南京是当时全国性商贸城市 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南京等地商业的繁荣 C南京曾是明朝的统治中心 D我国最早的广告在明朝时期南京出现 【答案】D 【解析】结合图片材料可以看出明朝时南京存在广告,但不能说明是我国最早的广告,中国 最早的广告记载出现于战国时代宋国韩非子的外储说右上 “宋人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 甚谨,为

12、酒甚美,悬帜甚高著”。 19、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源于我国古 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传说中凄婉爱情的叹惜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答案】C 【解析】 20、赵公明原为传说中的凶神,明朝时摆脱了令人厌恶、恐慌的面目,戴上了“财 神”的头衔而备受供奉。赵公明身份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纲常礼教的没落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答案】B 【解析】考点古代的商业与城市。从传说中的凶神而受厌恶,到财神受供奉,说明人们

13、对财 的喜爱,结合明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可知受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1、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注意时间 18 世纪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通 过海上航线,积极对外殖民扩张,选择了海洋,而中国统治者实行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选择 了陆地。 22、 “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 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撕掉

14、皮,原 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促进南北文化融合A. B. C. D.【答案】D 【解析】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主要反映南方人在生活习俗上受到了北方 人的影响,而非先进技术;材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非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3、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答案】A 【解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墨子、孟子虽然具体主张有所不同,但都是 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尖锐的反映。 24、早期佛教根本教义为“四谛” 。苦谛说人生来痛苦,集谛指苦因在人有欲望, 灭谛告诫人们消除痛苦,道谛是灭欲的修行方法。中国古代将“灭谛”揉进儒学 的主张是 A爱有差等 B人之初,性本善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解析】考点宋明理学。魏晋时期儒家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