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946299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TyphoidTyphoid feverfever andand ParatyphoidParatyphoid feverfever)(一)定(一)定义义是由伤寒杆菌或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二)(二)诊诊断要点断要点1、流行病学史(1)病前 30 天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2)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3)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2、临床表现(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热型多呈稽留热。(2)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

2、大。3、实验室检查(1)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2)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 “H”抗体凝集效价1:160 者;(3)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 4 倍以上。(4)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三)(三)鉴别诊鉴别诊断断1、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均可有持续发热,白细胞数减少,与伤寒相似。但此类病人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 12 周内不药而愈。2、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起病较急,

3、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 56 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 SSA 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3、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排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自细胞数增高。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4、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有黄疽者黄疽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它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5、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

4、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退热时伴盛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须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有时可与伤寒相似,但患者尧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 2 周后 X 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7、败血症少部分败血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增高,可与伤寒混淆。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晌升高.而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8、其它 疟疾、恶性网状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有时需进行鉴别。(四)治(四)治

5、疗疗1、一般治疗隔离与休息给予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堆养阳性方可解除隔离。发热期病人必须卧床体息。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退热后,食欲增强时,仍应继续进食一段时间无渣饮食,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2、对症治疗高热 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便秘 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剂。腹泻 可用收剑药,忌用鸦片制剂。腹胀 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3、病原治疗1)唠诺酮类抗菌剂物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能抑制细菌 DNA 旋转酶,阻碍 DNA 复制,目前作为首选药物。(1)诺氟沙星 每次 0.2-0.4g,口服

6、3-4 次,疗程 14 天。(2)左氧氟沙星 每次 0.2-0.4g,口服 2-3 次,疗程 14 天。(3)氧氟沙星 每次 0.2g,口服 3 次;疗程 14 天。对于重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每次 0.2g,静脉滴注,每日 2 次;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疗程 14 天。(4)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和司氟沙星等均有较好疗效。2)氯霉素 氯霉素曾是治疗伤寒的主要药物。成人剂量每日 12g,小儿每日 2550mg/kg,分4 次口服,重症患者可增加剂量。待体温降至正常并稳定 23 日后减为半量,再继续给药 1014日。歇疗法可减少复发率及减轻氯霉素毒性反应,开始用法同上,待体温降至正常并稳定 4 日后停药

7、,停药 8 日后再用半量 8 日。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在疗程中应经常检查血象,如白细胞计数低于 2.0*109/L,应停药,更换其它抗菌药物。伴有 G 一 bPD 缺陷的患者,用药后可发生溶血。个别患者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病,但停药后可恢复。有些伤寒菌株已出现多重耐药性。3)第三代头抱菌素(1)头孢噻亏 每次 2g.静脉滴注,侮日 2 次;儿童,每次 50mg/kg ,静脉滴注。每日 2 次。疗程14 天。(2)头孢哌酮 每次 2g.静脉滴注,侮日 2 次;儿童,每次 50mg/kg ,静脉滴注。每日 2 次。疗程14 天。(3)头孢他啶 每次 2

8、g.静脉滴注,侮日 2 次;儿童,每次 50mg/kg ,静脉滴注。每日 2 次。疗程14 天。(4)头袍曲松 每次 1-2g.静脉滴注,侮日 2 次;儿童,每次 50mg/kg ,静脉滴注。每日 2 次。疗程 14 天。4)其它对耐药菌株引起的伤寒尚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及利福平等药物,但应注意其对肝、肾的毒副作用。(4)并发症治疗1)肠出血 绝对卧床沐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清况;暂时禁食;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并加用止血药;根据出血情况酌量输血;如患者烦燥不安可给予镇静剂;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2)肠穿孔 对已局限者采取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抗感染治疗。肠穿孔尤其伴发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3)中毒性心肌炎严格卧床休息;应用高渗葡萄糖、维生素 B 1.腺苷三磷酸和 1,6-二磷酸果糖等保护心肌;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出现心力衰竭,应给予洋地黄和利尿剂维持至症状消失。4)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足量有效抗菌药控制伤寒杆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碱化尿液;小剂量肝素或低右进行抗凝;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副伤寒 其临床疾病过程和处理措施与伤寒大致相同,诊断靠细菌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来确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