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出则悌讲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945329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之出则悌讲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弟子规之出则悌讲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弟子规之出则悌讲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弟子规之出则悌讲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弟子规之出则悌讲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弟子规之出则悌讲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之出则悌讲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讲完了小辈和尊长之间的这种关系,接下来讲的是,当我们要走出家族、走出自己的 小家门、出去面向社会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礼节?应该掌握什么规矩? 出则悌出则悌 这一讲是弟子规的第三部分:出则悌。出,小而言之就是指离开自己的房间,中而言 之就是离开自己的家庭,大而言之就是离开自己的家族。换句话说,要和别的人去交往, 要进行某种社会交往,就叫出。悌与弟通。弟,原来的意思是指敬爱兄长。 “首孝悌,次谨信“。古人把“弟“和“孝“一并列为传统美德之首,讲求“弟道“为什么如此 重要?“孝“和“弟“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在中国传统社会,弟道曾经起到了怎样重 要的作用?关于如何履行弟道, 弟子规又做出了哪些

2、具体的要求呢?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1 道:应遵行的道德原则。2 友:友爱亲近。 3 泯:灭。指消失化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作为兄长,对弟弟要友爱,而作为弟弟,对兄 长要恭敬。兄弟和睦,孝也就体现在其中了。因为我们知道“一只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 折” ,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们回头看看,这里边有极大的智慧。可是在现代社会,现在 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弟道“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失 去它的价值了呢?现代人又应该如何理解“弟道“呢? 我想大家都知道古人的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不就是弟道吗?弟道是我们讲“

3、泛 爱众”的基础。泛爱众是什么?博爱,我们以前可能误解为博爱这东西是西方来的。其实 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早就有了,只不过它不叫博爱叫泛爱众。泛爱众,弟道,说到底 就是一种博爱,一种守望相助的同胞之情,一种和平喜乐的地球人情结。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我们也许认为弟道就是指兄弟友爱,兄弟之间才讲弟道,这个观 点也是不妥当的。实际上兄弟姐妹之间乃至妯娌之间,也是要讲弟道的。唐朝宰相李绩晚年,有一次他的姐姐生病了,李绩亲自为姐姐熬粥。当他的老姐姐看 到身为宰相的弟弟每天为自己煮粥,而且有的时候因为他胡子长,还差点把胡子给烧了, 姐姐就跟他说,“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资治通鉴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

4、大弘孝 皇帝中之上 )意思是家里有的是男仆女佣,你何必要这样累着自己呢?李绩回答:“非为 无人使令也。顾姊老,绩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意思是:不是因为家里没有 人,而是因为姐姐你老了,弟弟我也老了,就算我想经常为姐姐煮碗粥,可还能煮多少次 呢?这件事情本来是件小事,但是资治通鉴却把它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这说明在 中国古代,弟道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跟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是相提并论的,所以资治通 鉴里边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兄弟睦,孝在中。“在当代社会,很多老人家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本来完全可以 安度晚年了,但为什么好多老人家晚年的情况不太好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看见子女 不和,兄

5、弟之间不讲弟道,不友爱,家庭里闹矛盾,老人家觉得心不安,对自己的子孙后 辈不放心。所以弟子规讲:“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和睦了,就是孝了。换句话说, 孝和弟,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对于长辈孝,对平辈和友人要弟。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弟“呢?接下来, 弟子规会告诉我们哪些履行 “弟道“的具体要求呢?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如果兄弟朋友之间不友爱,发生矛盾有争端,原因往往是两 个:一个是钱财,一个是言语。这两个是惹事的。为了一些钱财,为了一两句话往往会导 致不和。所以弟子规说得非常明白:“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如果大家2都把财物看得轻一点,哪里还会有怨恨呢?如果大家在言语上

6、相互忍让一点,心里的不满 也就自然而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除。讲求“弟道“,“谦让“二字最为关键。兄弟之间一旦能够做到相互礼让,“财物轻“也自然 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没有谦让,在财物上斤斤计较,为一点小事,比如你多占了,我多吃 了,兄弟反目成仇,兄弟之情荡然无存,这是得不偿失的,也会被别人看不起的。 这就是“言语忍,忿自泯“。这里边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忍。唐朝时有一个人也很有名, 叫张公艺,他家九代人同居,也很和睦,从来不吵架。唐高宗就想不明白,于是把张公艺 给叫来:你家九代人,都说你们家很和睦,你有什么秘诀啊?这张公艺可真绝,一般皇帝 问你,那你肯定就回答,我们家努力做到以下三条:第一,第二,

7、第三。但张公艺没有, 他一句话不说,请皇上赐笔墨和纸,然后低着头在那儿写,就是不抬头。皇帝一看这什么 意思,你有那么多的经验要教给我啊?张公艺写完呈上去,皇帝一看,满纸就一个字:“忍 “。我们知道,“忍“这个功夫实际上很难做到,但是对家族来讲,尤其对兄弟、邻里、社会 上结识的同事朋友来讲,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忍基本上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忍是一个修 身的功夫,你就是要修身,修得住。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功夫,我们现在好像不大讲, 但是有的地方讲。比如大家到路上看到好多人手上戴佛珠,有的人戴的佛珠很粗,有的人 戴的佛珠跟小米粒一样小,缠一串戴着。有些僧人他为什么给你小的?因为他认为你脾气 暴躁、火气大

8、,就故意给你那么小的佛珠,你一粒一粒去数吧。你天天数天天数,性子就 被磨慢了。所以,传统文化当中都是有讲究的,只不过我们现在不懂了。“出则悌“这个部分,当然讲的是“出“,就是离开自己的小家庭,离开自己的家族,离 开自己从小生活和熟悉的环境。那么,出去以后还有哪些礼节你要注意呢?有哪些规矩你 要恪守呢?随着时代的变迁, 弟子规 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那 么,现在的孩子和尊长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1 。路遇长,疾趋2 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

9、,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1 见(xin)能:逞能,炫耀。见,同“现“。2 疾趋:快步向前。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通过描述孩子和尊长相处时的各种情境,对孩子的行 为做出具体规范。那么,古代孩子和长辈在一起时都必须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呢?弟子规通过“出则悌“这个部分,希望能够培养孩子怎样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 弟子规中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那么,我们将如何从现代人 的角度,来解读弟子规 “出则悌“的具体要求?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很清楚,喝东西、吃东

10、西的时候,或者落 座和走路的时候,都应该长者在先,幼者在后,而这样的长幼有序的情况,传统是非常讲 究的。只要孩子已经到了入学年龄,自己懂得照顾自己了,就要长者走在前面,小辈走在 后面。而且还有一个规矩,一般小辈不能踩长辈的影子,你不能走在长辈的影子里。天很 热,也没树,我躲在我爷爷的阴凉底下,这在中国传统是不行的,一看就没规矩。当然现 代社会这个情况变了,所以弟子规有些东西我们还是要改一改。像“长者先,幼者后3“,今天不行,比如自动转门,你让老人家先走进去他会晕在里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 该幼者在前,替长辈把转门挡住。还有自动扶梯,我们现在发现,很多小辈在后面,长辈 在前面,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11、。这种场合应该是小辈在前,挡着长辈,然后侧身,长辈这样 往下走,小辈要稍微照顾一下长辈,防着长辈最后一步绊倒。所以弟子规主要是一种 精神,有些东西我们今天是要改的。“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长者如果要找人的话,小辈应该代他去叫。为 什么呢?因为这里的“叫“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叫“,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来讲,认为大声说 话是很辛苦的事,伤神,所以不能让长辈高声叫。第二个“叫“是找,不一定要叫,尊长要 去找谁,小辈应该代劳,多走几步,别让长辈劳动。现在很多晚辈,爷爷奶奶叫人,我不 管,你自己找吧。如果找的人不在呢?我帮你已经算很好了,已经算对爷爷奶奶很孝顺, 我去找一个人,一找那个人不在,就

12、算了,不行,古人的规定,你自己要马上回来。为什 么?第一,复命。告诉老人家,您要找的人不在。第二,问问老人家,还有什么事情我可 以做的吗?这都是非常细节的东西。这是一种习惯。从小培养长幼有序的观念长幼有序的观念和照料长辈照料长辈 的意识的意识 当孩子遇见尊长的时候,应该怎样称呼怎样称呼才是合乎礼节的呢?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对年龄、辈分都比自己高的人,对地位比自己 高的人,对成就比自己高的人,你不能直呼其名。比如,今天我们看到一位年高德劭、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你上去就直接叫人家的名字, 人家肯定觉得你这个小辈粗鲁,没有教养。如果一个学生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你会觉得这 个学生懂礼貌吗

13、?这样的习惯,或者我们今天认同的文明礼貌标准,实际上正是传统文化 在当代的延续。因为我们民族一直有避讳心理,你不能叫的,那么怎么办? 对尊长依然是绝对不能直呼其名,可以有很多变通的办法,一般多是加辈分尊称,比 如我们称姓李的为李爷爷、李叔叔、这都是可以的。还有一些称职务,比如李校长、李院 长、李部长,这也是一种尊称。要养成这种习惯,尽量要回避直呼其名。弟子规还讲到,“对尊长,勿见能“。对长辈和尊长你不要去显示自己的能耐,比 如与长辈在一起看电视,突然电视里出现一首英文歌,长辈听不懂,这是什么?孩子说, 这个你不懂,这是英语,于是给长辈用英语念一遍。实际上这个在传统当中是避讳的,尤 其不要在长辈

14、面前过多夸耀,除非你是要为长辈干活,这是两回事。比如,奶奶,我帮你 把这桶水扛上去。我年轻,有力气,这个是好的。但是,不要在另外一个场合说:奶奶, 你看你,那么老,一筐菜都拎不动,我能扛一头猪。这叫显能,是绝对不允许的。尊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长辈知识的尊重。因为长辈年岁比较大,人生经历 丰富,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过去讲,他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吃过 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这个话当然不能绝对来看,但是在传统当中,对长辈的人生阅历 和知识,小辈一定要保持一种敬畏之心。第二个方面,要对长辈由于自然规律导致的体力 下降,体能下降,健康状况的改变,保存一种感恩之心。因为你得想他为

15、什么会这样?为 什么他白发多了?为什么他的腰弯了?为什么他的腿脚不灵便?你不能在任何场合,给长 辈带来一种刺激,所以弟子规讲,“对尊长,勿见能“。现代社会,很多家长都鼓励孩子展现自我,展现自我也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 们要处理好展现自我和尊重别人的关系,对尊长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份谦虚谨慎的态 度,而这也正是弟子规要提醒我们的。接下来, 弟子规告诉我们晚辈如果在路上遇 见长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弟子规讲,“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 余。“按照弟子规的要求,一个小辈在路上迎面碰见一个长辈应该怎么做?现在的年轻 人恐怕就是“Hello“,跟长辈打招呼。这个

16、不行,小辈先不能说话,要小步疾行,迎向长辈。4你不能看见长辈还晃悠晃悠地走:老爷子,你好。这不行,得小步,略弯着腰,比较快地 来到长辈面前行礼,显示一种恭敬。假如长辈没有跟你说话的意思,比如有些老人家比较威严,或者老人家也有自己的心 事,那么按照弟子规的规矩,你不能上去一把拉住老人家:老爷爷您好您好,咱们聊 聊。这都不行,而是要退避路旁,恭恭敬敬地站着,垂手而立,要恭候,让开道。因为长 辈既然无意跟你说话,你得让长辈往前走,你要退避在路边。假如小辈出门的时候遇见长 辈,小辈正好骑着马,或者乘着马车,那么小辈一定要赶紧下来跟长辈打招呼,绝对不能 骑在马上跟长辈打招呼,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你要等长辈先走,你不能扭头就走,必须等 长辈过去百余步,你才能重新上马或者上马车。这些礼节在古代是必需的,但在今天,当然没有办法完全遵照。因为时过境迁,今非 昔比,如果你坐公交车、地铁,当然不可能因为你遇见了你的外公,公交车就给你停下来 让你打招呼,这个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