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2802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备考汇总篇逻辑精神探秘差等关系逻辑推理是公务员行测考试重要模块,主要测查的是考生对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 演绎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理解是基础,演绎和归纳是重点,要求考生有清晰的思维,在 传统逻辑方阵图中,差等关系主要指的全称和特称之间。比如所有的同学都是北京人和有的同 学是北京人。这两句话之间的差等关系。有了前面的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我 们把整个逻辑方阵图绘制成如下图形。有了这个就可以对整个逻辑精神中,关于对当关系的推 理就比较齐全了。在这个图上,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单称肯定和单称否定也是考 试中经常遇到的,大家首先记住两

2、个要点:一个要点是单称肯定和单称否定之间是矛盾关系。 这个很好理解。举个例子来看,比如,小明是个疯子,和小明不是个疯子。这两个判断就是矛 盾关系,也就是说小明要么是疯子,要么不是疯子。只能有一个真。另外一个要点是单称肯定 和特称肯定之间是差等关系。这个不能用常规的生活习惯来思考。我们习惯于从全部,到有的, 在到单个的。事实上,从有的再到单个的推理不一定成立。举个例子。我们班有的同学喜欢英 语,小明是我们班的,推出小明喜欢英语。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小明的 范围是在会英语的中间还是不会英语的中间。但是反过来,若是说小明喜欢英语,小明是我们 班的,必然可以推出我们班有的同学喜欢英语

3、。这个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与逻辑本身的差距。 同学们千万要小心。虽然公务员逻辑考试并不考逻辑学的专门知识,但对当关系以及复合判断 的推理这两个知识点在考试中还是能直接用到,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对提高解题的 速度和正确性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事实上,这个图中全称和单称,全称和特称,单称和特称之 间都是差等关系。从图上看,就是左右两个三角形,从上往下看,都是差等关系。 为了简洁起见,我们经常把这几个差等关系用如下推理式让大家熟记: 所有某人有的 这个推理可以这样来理解,所有是包含某人和有的的,而比较容易错的是有的和某人之间 的包容关系。是某人包含有的,而不是有的包含某人。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题

4、 1:甲、乙、丙、丁四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 A 活动的情况。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丙说:李航参加了;丁说:我班所有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见( ) 。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C.丙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答案:D 解析:题眼是有个假,而四句话中正好出现了。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所有乙和丙说的实 话。重点是当我们得知李航参加了后,马上就要知道,该班有的同学参加了为真话。这个就是 用的的“某人有的” ,又因为有的同学参加了为真,它的矛盾该班所有同学都没有参加为

5、假。 故正确答案选择 D。 例题 2:某律师事务所共有 12 名工作人员。(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 )A. 12 人都会使用 B. 12 人没人会使用C. 仅有一人会使用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题眼是只有一个真。可以用到“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因此第 3 句必是假的,所长不 会为假,则其矛盾,所长会为真。又所长会,通过“某人有的”知道,有人会是真的。因为 题目中只有一个是真的,所以第 2 句也是假的,通过有的人不会是假的知道其矛盾所有的人都 会是真的

6、。故正确答案选择 A。 例题 3: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3)有些人通过了(4)有些人没有通过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可见( ) 。A.该班有人通过了,但也有人没有通过B.班长通过了C.所有人都通过了D.所有人都没有通过 答案:A 解析:这个题目的题眼告诉我们有两个真,两个假。根据我们所学的差等关系知道“所有 某人有的” ,在题目中就是(2)(1)(3) 。如果假设(2)为真,那么(1)和(3) 都是真的。这样出现了三个真,与题意相矛盾。故(2)比为假, (4)与(2)矛盾,故(4)为 真。两真两假,去掉一真一假,还

7、剩下的也应该是一真一假。又(1)(3) ,用假设法思想, 得知(1)为假, (3)为真。故答案选择 A。逻辑精神探秘矛盾关系逻辑理性精神中有关判断的说明里面,最根本的两个特点是提到了判断必有断定和判断必 有真假。在逻辑中,逻辑矛盾被特殊化的定义为同时断言一个陈述和它的否定(可以使用“否 认”替代“否定” ) 。根据逻辑精神中的理性认识, “你不能同时声称某事物在同一方面既是又不是” 。说的更为简洁点,就是如果认为断定是真的,则其否定必为假;如果断定是假的,则其否 定就是真的。反之亦然。一般来说,我们把某个具体的事物若是一分为二,那这二者之间就构 成矛盾关系。比如生命状态可以分为生和死;人的性别

8、可以分为男和女。这个就是经典的两分 法。下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与你分享一个经典故事: 你想学什么 ? 有一个青年跋涉千山万水,来到大西洋百慕大群岛三角海域中的一个小岛上,去找隐居在 那里的一位哲学家,目的是想学些深奥的知识。见到这位哲学家后,青年说明了来意。不料这 位哲学家是位诡辩大师,几句话就把那青年弄得糊里糊涂。 哲学家:你是想学知识的? 青年:是的。 哲学家: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是你想学的吗? 青年:不,我不想学已经知道的东西。 哲学家:那么,你是想学你不知道的东西了? 青年:是的,我想学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哲学家: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有马,你能想到要学习关于马的知识吗? 青年:不,不可能

9、想学关于马的知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有马。但是, 哲学家啊,我 是知道有马的,人世间确实有马这种动物存在。 哲学家:且慢,我问你什么,你回答我什么,你不要岔到其他地方去。 让我再问你:如果你不知道百慕大三角海域中有一座神秘的小岛,你能想到要去学习关于 这个小岛的知识吗? 青年:不会想去学习关于我根本不知道的小岛的知识。 哲学家:在太阳系小星带有一颗外星人发射的“外星人造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你当然不知 道。你能想到要学习关于这颗小行星的知识吗? 青年:不,不可能想要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哲学家:那么,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 青年:是的。 哲学家:你刚才说,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不是你想

10、学习的东西;现在你又说,你不知道的 东西,也不是你想学的东西;而事物总不外乎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或者是你还不知道的东西; 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了。 在这个故事里,哲学家就是通过偷换概念的手法,让青年陷入矛盾,最后无所适从。哲学 家由此归谬得出事物总不外乎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或者是你还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没有什 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了。这个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回到逻辑矛盾的讲解,可以用 A 和A 来代替对事物的断定和其否定。这两个判断之间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就是矛盾关 系。为了简洁,我们把矛盾关系总结为,A 和A,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公务员考试中正是运 用了这个真假关系来做

11、推理的。 例题 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 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 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 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A.金盒子。B.银盒子。C.铅盒子。 D. 要么金盒子要么

12、银盒子。 答案:A 解析:题眼是说题干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由于第 2 句和第 3 句之间说的是肖像在铅盒中和 肖像不在铅盒中,正好构成矛盾。矛盾双方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故题干中一个真比在第 2 句和 第三 3 之中。因此题干第 1 句必为假话。通过此句的假可以推出肖像在金盒中。故大啊选 A。 例题 2: 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因涉嫌犯罪而被拘留。四人口供如下: 甲:是丙干的 乙:是丁干的 丙:如果是我干的,丁肯定是主谋 丁:不是我做的 问: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这人是谁?作案者是谁?( )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

13、,作案的是丙 答案:B 解析:题眼是说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题干中乙和丁说的话,正好构成矛盾丁和丁,二者 之间必定一真,也必定一假。由此知道甲和丙都是说的真话。通过甲丙的真话,知道罪犯是丙 和丁。因此 D 答案正确。逻辑精神探秘上反对关系逻辑里面对于上反对关系的定义是指双方不能同真,但是可以同假的关系。这种关系华图 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研究。比如:甲班所有的同学是党员和甲班所有的 同学都不是党员。这两句话之间就是上反对关系。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我们对甲班的情况做 如下假定: 第一种情况是甲班的所有同学都是党员; 第二种情况是甲班有部分同学是党员,甲班有部分同学不是党员; 第三种情

14、况是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 这三种情况是把所有甲班是否为党员的情况都涵盖了。针对第一种情况,甲班所有的同学 都是党员和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这两句话是前真后假;针对第二种情况,甲班所有的同 学都是党员和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这两句话是都为假;针对第三种情况,甲班所有的同 学都是党员和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这两句话是前假后真。无论三种情况的那种情况存在, 我们发现都有一个是假的,可能出现两个都是假的情况。为了解题的方便,总结为口诀:“两 个所有,可以同假,必有一假。” 其实,我们主要就是利用两个所有,必有一假来解题的。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题 1:甲、乙、丙、丁四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

15、 A 活动的情况。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丙说:李航参加了;丁说:我班所有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见( )。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答案:D 解析:题干中题眼提示只有一个假,又出现了两个所有,故甲和丁说的话中必有一假,那 么,乙和丙说的话就是真话。李航和张帆都参加了。也就意味着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为假的。 故正确答案选择 D。 例题 2:桌子上有 4 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啤酒”;第二个杯子:“

16、本杯中没有可乐”;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有咖啡”;第四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啤酒”。4 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话,那么( )为真。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啤酒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 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 答案:C 解析:题干中题眼提示只有一句是假话,那就意味着三句是真话。第一个杯子和第四个杯 子中是两个所有,必有一假,故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真话。故正确答案选择 C。 例题 3: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3)有些人通过了(4)该班所有人都没有通过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只有一个是假的。可见( )。A.该班有人通过了,但也有人没有通过 B.班长没有通过C.所有人都通过了D.所有人都没有通过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