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1886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本资料来源于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七彩教育网http:/http:/2011 年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含义( ( 一)一)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 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2、。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 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 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 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 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 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

3、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 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 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 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要读懂浅易 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考点分析考点分析】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 、 “地” 、 “山” 、 “水”等)和一些专有名 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

4、或词义转移,或 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 、 “烈士” 、 “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 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 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 、 “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 、 “自我夸 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 大。如“祖父” 、 “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 生义,就很易出错。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

5、更 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 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 340 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 340 个实 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 100 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 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 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 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

6、、遇、援、责、直、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至、致、质、著、卒、族。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 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 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 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 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 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7、 4识别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识别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 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词类活用 主要是为了收到简练、鲜明、生动的效果。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 1名词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思仍和这个名词本身的意思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如:沛公军霸上(军:驻扎);二月草已芽(芽:发芽);进城梯而下之(梯:架梯);冬雷震震 夏雨雪(下雨、下雪)。 活用为使动词。其特点是必带宾语,是兼语式的简化,翻译时必须恢复成兼语式。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wang 之(王:使为

8、王)。 活用为意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也必须带宾语,但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和宾语并不构 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 “孔子师郯子” ,译成“孔子把郯子当作老师” 。 直接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例如: “猱进鸷击(像“猱” 、 “鸷”那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操军破,必北还(向 北方,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一天比一天,表示情况的逐渐变 化);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9、 2动词活用 活用作名词。即这个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于主语 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 来到这里的人);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 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 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多属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 之:使之活);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跑)。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意谓性” ,即“认为(宾语)怎么样” , 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意动用法多数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例

10、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谢,公子怪之(怪:以为可怪)。 3形容词活用 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不是表事物的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 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它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如:“与少(少数人)乐乐,与 众(多数人)乐乐,孰乐?” “兼采百花之长(长处)而去其短(短处)。 ” “与苍梧太守有旧(旧交)。” 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 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

11、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 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其特点与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基本相同。如: 大王必欲急臣(急臣: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荣汝身:使你荣耀)。 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例如:我妻之美我者(美我:认为我美);成以其小, 劣之(劣之:认为它很差);且庸人尚羞之(羞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 4数词活用 数词有时可活用为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怀有二心)。

12、 活用为形容词。如:用心一也(一:专一)。 【高考金题高考金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题2007 年高考全国卷年高考全国卷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 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 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 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 尊夷狄,困

13、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 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 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 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 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 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 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 晋多事,幸重荣之乱,

14、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 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 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 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 诘:追问 【解析解析】C 谨:恭敬。高中语文读本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谨斩樊於

15、期头” ,这里的 “谨”用法如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 一一 14 题。题。2007 年高考浙江卷年高考浙江卷 王定国王定国诗集叙诗集叙 (宋宋)苏轼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 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 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 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 甚,不敢以书相闻。而

16、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 “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 一老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