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浅谈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读”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0464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伟)浅谈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胡伟)浅谈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胡伟)浅谈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胡伟)浅谈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胡伟)浅谈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伟)浅谈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伟)浅谈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鹿城区 2011 年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单 位 鞋 都 一 小 姓 名 胡 伟 论文题目 浅议数学低段教学中的浅议数学低段教学中的“读读”(内页不署名)1附件 2: 鹿城区 2011 年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承诺书论文题目浅议数学低段教学中的浅议数学低段教学中的“读读”姓 名胡伟性 别女学 科数学联系方式13968871225单 位温州鞋都一小个人承诺:1. 我郑重承诺: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2. 我郑重承诺:主办方有权对论文做非盈利性展示和出版。同意将拟获奖论文在鹿城教科研网上公示。 承诺人签字: 2011 年 11 月 30 日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 (盖公章)年 月 日县(市、

2、区)教师培训机构意见:负责人签字: (盖公章)年 月 日2浅浅议议数学低段教学中的数学低段教学中的“读读”摘要:摘要:现代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而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 。 “会学”的基础就是“读” , “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而课堂中有目的的阅读和积极的思维才能促进学生学得扎实、灵活。关键词关键词:建

3、构主义 新课标 低段数学 “读” 一、前言一、前言教过低年级数学的老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学生为什么有时会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有时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那么多天还是只会背几句;拿到题目就做,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所以很多低年级老师都很头疼,到底是因为孩子年龄太小,他们只有这点水平呢,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当?在我刚接手一年级时,许多孩子就存在这个问题,我一直为这个事情头疼,不知道是自己教得不好,还是孩子天生的能力问题。请教了同事,可是经常教低年级的同事也有这样的困惑,好象每届孩子都这样,老师也没办法,只能顺其自然,孩子大了好象自然会了。一次无意之中听一节语文课水的脾气,

4、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声音很好听,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水的脾气。我受到学生上语文课指读的启发,于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这个方法,要求学生口手配合,指读要求、读问题、读自己的计算过程,让孩子们把数学读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竟然发现这样的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在读后,理解题意的速度加快了,做题的速度加快了,准确度也提高了看来把数学读出来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二、问题的提出二、问题的提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接触外界的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读这些信息,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心理意义。 “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的目

5、的。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读”的教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大家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做” 。其实,在数学课中读的教学举足3轻重。不管是读题目还是读要求、读计算的过程都是一个审题的前提,更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决问题作良好的铺垫,避免因误解题意而犯错误。也就是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习惯很有必要。那么,该如何进行“读”的教学呢?难道仅仅就是单纯地“读” 、机械地“读”吗?我认为其实不然,这里的“读”包含“阅读”的意思,但是和语文中的“阅读”又不完全相同,它带有更多的数学特色,也具有更多“读”

6、的技巧三、问题的实践三、问题的实践数学给人的感觉太枯燥,没有语文的语言美,没有语文的韵味十足, 简洁明了,说的话总是平平淡淡。但通过十几年的数学教学,我感受到数学其实也是充满魅力的,数学的语言虽然平淡但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使用数学语言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抓住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将会使数学课堂更富有吸引力,孩子更容易接受。1 1、以、以“义义”用读。用读。任何一个教师,不管是否意识到“读”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读” , “读”也确实帮助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时利用“读”这种办法来提高

7、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东施效颦”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女人采用同样的方式表现后都会变得漂亮的。同样数学中的“读”也是一样,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运用“读”后都能达到正面效果的,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在人教版第三册第 17 页的习题中,教科书通过一些图告诉了我们具体的价钱,然后下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些教师会让学生一起看着图把各种物体的价钱读一下,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孩子们看到这样漂亮的图后,自然产生了兴趣,想看看物体的价钱。老师硬让他们读,他们反而提不起兴趣,即使读,也是敷衍了事。一来没有用处,二来也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这里最好的处理就是让学生自己看。比如一年级

8、下册的练习册上有类似这样的一题:“小红有 16 枚邮票,小刚再增加 3 枚就和小红同样多,小刚现在有多少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练习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增加”用加法, “减少”用减法。所以当他们拿到这一题时,想当然地列出了算式“16+3=19” 。在一个班教学时,我问了孩子们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然后让他们讨论如何解决,最后汇报讲解。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只有十几个孩子理解,后来我又就这道题讲了两遍,理解的孩子开始多了。可是当我换了类似的题“小红有 16 枚邮票,小刚再减少43 枚就和小红同样多,小刚现在有多少枚?”部分孩子又无从下手了。于是在另一个班,我开始就让学生反复读了几遍,然后提了这

9、样一个问题:“小刚和小红谁多谁少呢?”学生都能很快地说出小刚少。体会到这一点后,学生也能很快地知道要求少的那个人的当然是用减法了。后来换了类似的题,大部分孩子都能独立解决,不仅效果比第一个班好多了,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时,应该以“义”用读。也就是说要有针对性地利用“读” ,只有“读”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具有意义,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才利用,而不应该凡是觉得可以读的地方都去读,也不能教师随心所欲地让学生读,这样就丧失了“读”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道,变得有点不伦不类。2 2、以、以“疑疑”导读导读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10、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的习惯。课堂中,教师主导不仅是用恰当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引导学生读例题,读思维过程进行自学,善于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自己学会所学的内容,让全体同学的智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例如:在教解决问题时,我给学生出了三个思考:找条件和问题;找关键句;如何列式解答。学生通过这三个思考自学例题,我在他们的回答过程中进行点拨。因此,要使学生思路有条例

11、,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读”为本,读出过程、读出思路、读出方法。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基础科学,要想使儿童有很强的求知欲,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主动地阅读和操作阅读材料,并促进思维发展。课堂中要抓住契机,巧妙设疑,利用学生毫升的欲望为读与思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分米的认识时,我先拿一段绳子告诉学生这是几分米,接着设疑:“一分米究竟有多长呢?它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并急于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正确。这时让学生看书,学生对数学书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找到了答案。因此, “读”是理解的前提, “疑”是思维的开端,教学中围绕知识要点,制造悬念,能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3 3、以

12、、以“趣趣”引读。引读。数学是一门思维容量比较高的学科,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思维活动,与语文相比,缺少了一些趣味性。所以很多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虽然老师采用了一些活动或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毕竟没有语文课文那样让学生觉得感兴趣。同样,老师在教学中让孩子“读数学” ,刚开始孩子们可能觉得很新奇,毕竟在数学课堂中读书,5还是比较有趣的。可是如果永远是那样“读题目” 、 “读要求” 、 “读口诀”孩子会变得不耐烦,开始为了应付老师而读书,于是“读”便具有了负面效应。我们在教学中,不妨试一下以“趣”引读, “趣”就是“趣味性” ,教师要想办法让读具有一点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愿意读

13、,不由自主地利用读掌握数学知识。比如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接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不断地比划“一米”和“一厘米”具体有多长,应该说大部分孩子还是对这两个单位具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也能体会到这两个单位之间的不同,很好地应用。可是这样的教学总让我提不起劲,总是一种形式过于单调,孩子们也觉得很无趣,开始比划时还是兴致勃勃的,可是到后来就是敷衍了。还有几个孩子就在那把手瞎伸,或者干脆不听老师的要求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有个别孩子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好得分清这两个概念。于是我想到了“读”想到了孩子们动听的声音。我不是象往常一样让他们读题目,而是读“米”和“厘米”这两个词。 “一米”比较长,我就让他们

14、读音拖长点,比如“米” , “一厘米”比较段,我就让他们读音拖短点,比如“厘米” 。孩子们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节奏,俨然,数学课变成了音乐课,但是孩子们真的很开心,我听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也觉得是一种享受。在应用时,由于读题的过程中把这两个词放进去读,用声音的长短区分了,孩子们看到“米”和“厘米”就能很好地区分了。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总之,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形式,思维的过程通过语言的表达得以体现。低段的孩子年龄小,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学习习惯。老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眼、口、手、脑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读数学的习惯,让学生从读数学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的价

15、值以及数学描述中渗透的情感。在语言使用上要把握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使他们逐渐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也不是贫乏的数学符号的组合,它可以变得充满生机和富有韵味。在数学教学中应提倡这种方法从而使课堂显得更生动、学习效率更高。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3、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魏书生教学艺术丛书5、孔企平 胡松林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