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689220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作者作者专业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准考证号准考证号成绩成绩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职务职称职务邮编邮编联系电话联系电话完成时间完成时间2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内容摘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有艳冠裙钗的美貌、聪明、才华而偏有多难命运的可悲形象。作者不仅有对其步行命运的同情,更多的是在于显示前卫的女权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对撞,让弱者在自我毁灭中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灵魂,强烈呼唤女性的觉醒。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正是由于她的悲、她的消逝撼动天下每位读者,甚至具有启蒙性的社会意义。关键词: 林黛玉;可悲;前卫性时

2、代悲剧林黛玉是红楼梦最中心的女性人物形象。她生活在封建末世,她有艳冠裙钗的美貌、聪明、才华而有多难命运的可悲少女形象。一、 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的笔墨,但是偏偏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美丽的动人的形象。脂砚斋在批语中赞黛玉的美貌“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 ”(1)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的化身,她具有天然的灵性。在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逐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仙草化身”的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灵动的非凡之美。自然就是美,毫无装饰的一草

3、一木也是,更何况是受到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一珠“绛珠仙草” 。此时作者虽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珠仙草修成3的女子心仪、心动吧。到此作者已成功把黛玉塑造成独具灵性的美丽形象。在安排林黛玉出场时,曹雪芹没有直接正面来描绘她的秀美,而且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巧借凤姐的嘴以及贾宝玉的眼来表现林黛玉超凡脱俗的绝伦之美。凤姐心直口快,一见黛玉就惊叹到:“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林黛玉的相貌到底有多美,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从而让黛玉绝美的形象进驻读者的心里。我们再看宝玉,在他眼里,林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

4、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笔到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用宝玉的话来说是“神仙似的妹妹”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 “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柔弱的病态美。黛玉的美与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病就没有黛玉,更没有她的美。哭是她的天性,蹙是她的嗜好,这都是病态,是美的组成部分。她很少笑,在那时代悲剧的音乐里,笑是悲剧的变调,是哭的另一种形式罢了。作家大匠运斤,斧凿无痕,塑造了这样一个中外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病态美的独特艺术典型。作品在交代林黛玉初到贾府时,通过众人的关

5、心来表现她的病态,老太太等人见她体弱,便询问她“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王熙凤第一次见黛玉时张口就问“近来吃些什么药”等等,我们不难想像,林黛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病态。而“袅袅婷婷的女儿” 、 “神仙似的妹妹”4等赞语更是让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病态美像是一个捧心的西子一般。二、 林黛玉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虽也是侯门后裔,但已降落到做一个扬州的盐政官。所谓“书香门第” ,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中等人家,是不能和王、贾、史、薛那种大门阀相比的。由于人丁衰落,父母相继亡故,是这幼小的黛玉姑娘非去长期依靠外祖母家不可。作者一开始就指出林如海膝下无儿,对这聪明绝顶的

6、小女孩特别钟爱,请了老师当儿子一样教书;却又因她体弱,不能严格课读。这是说黛玉自幼孤独、任性,而没有接受一般标准的规范教养。一个不适宜寄人篱下又不惯于处人多场合的黛玉,初到贾府之后,贾母对她特别爱怜,贾宝玉对她非常体贴,更使这小姑娘不懂得顺应环境。她内心抱着无父母姊妹兄弟身世孤零的悲戚,而生活上却是既不缺乏衣食供养,又不受到别人的制压。她原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却又无人教以人情世故。她不知道当时的家庭所需要的是“无才便是德”的贤良女性,而说笑话、赏风月、做诗词等等玩意儿,还过是一般贵族小姐无聊消遣和多余的点缀,不消说更绝对不允许一个姑娘去自由恋爱了。黛玉在贾府成为一个锋芒毕露争强取胜的出众者,同

7、时在精神上也抵触了封建社会所给予妇女的规范,结果就以自己脆弱的生命去尝试那时代的冷酷的摧残(2)。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那样的无奈和凄凉,更能让读者感到黛玉的可悲、可敬。5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被林黛玉的形象所打动,她伤心时,我们和她一起落泪,她高兴时,我们和她一起欢笑。林黛玉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她的形象之所以让我们终生难忘,是因为她的悲剧是美和诗的悲剧,是美和诗的毁灭,黛玉的形象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不朽的光辉形象,她的悲剧唤起我们的惋惜和痛苦并对当时的社会发出深深的伤痕和批判。黛玉的形象不仅是悲剧的典型,而且可以把她的一生当成我们的教科书。黛玉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

8、想起黛玉的名字,就会唤起人们对美和诗的遐想,而她的悲剧又唤起我们的悲和泪,透过黛玉的悲剧火花去看人生,自己,从古想到今以至更广阔的未来,黛玉的形象将伴随着我们度过一生。三、 林黛玉浓郁的才女气质林黛玉才华横溢,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她的外在美不是要描绘的重点,作品更注重对她的丰富而优美的、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的描绘,更注重的是对她的艺术才华的展示。例如,第一次结诗社时她们以“咏白海棠”为题,以“门、盆、魂、痕、昏”为韵,限一柱香的时间赋出,作不出者则受处罚。别人苦思冥想,林黛玉却静观秋色,独抚梧桐,中间又和丫环戏笑,等到众人纷纷交卷之时提笔一挥而就:“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

9、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表现出林黛玉敏捷的才思、丰富的才情,让人叹为观止!“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6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 ,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 、 牡丹亭 、 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

10、咏絮才” 、 “冷月葬花魂” ,则是将林黛玉比晋代的谢道韫和明代的叶琼章。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远远高出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欣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

11、;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的命运。她的“柳絮词” ,缠绵悱恻,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己,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对爱情绝望的悲叹和愤慨。尤其她的“菊花诗” ,连咏三首,诗中三元,艺压7群芳,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 ,而且写的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林黛玉的才华,是全书的人物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全属伤怀悲恻之作,她的一生新学全寄予她的作品中。她的诗词,都是她的哀鸣,她的心声,她的影子(3)。在众多的才女中,曹雪芹对于林黛玉的艺术天才是用

12、墨最多的,就作品来看,有秋窗风雨夕 、 唐多令 、 葬花吟 、 五美吟 、 桃花女儿行 、 题帕三绝等,每一首都声情并茂,令人拍案,林黛玉简直就是一个集天下诗才于一身的天才!黛玉的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既有她对生活的感受,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又隐含了她生活中的境况。尤其是葬花吟 ,简直和她的形象融为一体了。正像人们一提起中国文学,就会想起红楼梦一样,人们一提起林黛玉,自然就会想到葬花吟 。黛玉的葬花吟则可说是她自己身世的真实写照,也可以说是“一诗成谶” 。在这首诗中她对自己的处境及心境作了恰当的描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道出了她对世态炎凉有深切的感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风飞到

13、天尽头”则写尽了她对世界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更是面对困境的无助的呐喊;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我们在林黛玉诗中可以看到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格。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8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洒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无赖诗魔昏晓侵” ,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一日不可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

14、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对林黛玉来说,她最为人注目的特点,不仅在于她的聪明过人和知识渊博;更在于她那浓郁的诗人气质。通观她的言行举止、追求向往都会使人强烈地感到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女或者说是个女性气质的诗人。这倒并不因为她能做诗而且能坐出好诗。宝钗虽然也是个做诗的好手,其水平似乎也不在黛玉之下,但她身上却没有半点诗人气质。所以重要的是:黛玉的思想追求、生活情趣和精神气质各个方面都洋溢着一股强烈的诗情画意。林黛玉的绝美形象,也许正是应了“没有缺陷的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 ”这样一句话,曹雪芹于是给

15、林黛玉加上一段凄凉的身世和一副孱弱弱的病体,并将这绝美毁给人看。这也许就是悲剧的动人之处吧,被毁灭的愈美,给人的冲击就愈深刻,就愈能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四、 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一) 、叛逆精神和崇高境界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显得那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她像一位高傲的公主那样君临人世,谁也触犯不得,稍不如意就要闹得9不可开交,连紫鹃都批评她“太浮躁” 、 “小性儿” 、时常“歪派”人。有一次,她和宝玉一道在薛姨妈那里喝酒,李嬷嬷不让宝玉多喝,并且抬出贾政来,要宝玉提防老爷问书。黛玉见此情景,马上当着薛姨妈和宝钗的面,把李嬷嬷教训了一通,急得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

16、。 ”对于深得主子欢心的丫头袭人,林黛玉也不放过,甚至当着袭人的面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那你当嫂子对待。 ”把从缄口的袭人与宝玉的暧昧关系毫不客气的捅了出来。那一回,贾母要给宝钗做十五岁生日,这是大观园的一次“盛典” 。大家都忙不迭地讨贾母的欢心。唯有林黛玉,先是不肯去,不愿借薛宝钗的光看戏,后来,薛宝钗给宝玉说山门这出戏,喜得宝玉拍膝摇头,乐不开支,夸奖宝钗无书不知,无事不晓,林黛玉却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罢!还没唱山门 ,你就妆疯了。 ”这种挖苦的语言,几乎冲撞了贾母以下所有人,扫了大家的兴。看来,林黛玉简直不懂得一点点为人处世的诀窍,不知道如此锋芒毕露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然而,透过这种很不乖觉、很不随和的性格素质,我们曲折的看到了支撑林黛玉整个性格的一种力量,那应当是憎恶封建道德、捍卫纯真的爱情:她斥责李嬷嬷,是因为这个老妈子用贾政的权威和仕途经济一类的说教来制约贾宝玉;她揭露花袭人,是因为这个效忠主子的奴才显得那么庸俗、卑下、伪善和缺乏人性;她挖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