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试卷(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90801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试卷(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试卷(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试卷(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试卷(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试卷(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试卷(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试卷(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 20132013 届高三语文检测试卷届高三语文检测试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 名、考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 17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 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

2、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 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 “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 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 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 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 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

3、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 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 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 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 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 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

4、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 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 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 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 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 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

5、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学科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 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 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 “和雅” “清淡”的琴乐意境深远,其精髓在于“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诠释了弹古琴要达到天人交融的意境。 2下

6、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B “琴者,禁也” ,儒家希望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D庄子推崇“天籁” ,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 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 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 天、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儒

7、家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诀阐发的正是这 一点。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 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学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 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梁复遣曹义宗围荆州, 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 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

8、呼告天曰:“荆州城,孝文皇帝所 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 ”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 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 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 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 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 诸州,而无怨讟。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 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9、”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 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 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 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 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释】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 讟 d:怨言。台使:六朝时指朝廷使者。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10、,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雍州别驾 稍:稍微 B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 比:等到 C便袒身露髻徒跣 徒跣:赤脚 D舂爨造成,用力不少 舂:用杵臼捣去谷类的壳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持一白棒,大呼而出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令递相告,多被篣捶 使乃裂去薄饼缘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吃煮好的粥; 每 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

11、边儿而撤去 食物; 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 他勃 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王罴作战非常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 敌; 镇守华州时,他竟然想和神武帝拼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5 分)译文: (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5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11 分)鹧鸪天鹧鸪天 元

12、好问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注】元好问(11901257)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 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灵均:屈原的号。 阮步兵:阮籍,三国魏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洒脱不羁,性嗜酒,常 肆意畅饮,在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8结合词的上阕,谈谈作者对“不饮”与饮酒的态度是什么?(5 分)9词的下阕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

13、的空缺部分。 (6 分)(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2)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4)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5)伏清白以死直兮, 。 (屈原离骚 )(6)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一代奇才今寂寥一代奇才今寂寥 浦江清其人其事浦江清其人其事 谙熟掌故的人没准还记得,当年的北平曾有著名的“清华双清”。“双清”者,一个是大名 鼎鼎的朱自清,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而

14、今,前者依然声名煊赫,后者却已门庭寥落。 浦江清的治学之路丰富多姿:初从吴宓研修西洋文学,继随陈寅恪治东方学,后回归王 国维所做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几年下来,他中西并举,古今兼擅,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 的名气,便不胫而走。 浦江清在诗文创作上极勤奋,但在治学上却极谨慎,饶有东大前辈“述而不作”之风。十 余年间,他仅写了八仙考之话两篇论文,前者一俟问世,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 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极为倾服。 抗战时期,安顿好家人的浦江清冒着生命危险闯过日寇的警戒线,在水灾、空袭的威胁 下,在胃病、疟疾的折磨下,翻山越岭,一路西行赶回西南联大,以免耽误学生功课。联大时 期,他常年蛰居于文科研究

15、所,潜心研究和写作,经常带一两个饼到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 闭馆时不知出来,常常被人锁在里面。 抗战胜利后,联大结束,清华恢复。长年清苦的生活,艰难的处境,令浦江清的胃病日甚 一日,南方气候无疑与其更相宜,东南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 昆明遇刺。即便亲友如何劝阻,他只是说:“闻先生遇害,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回到 清华后,他立即接替闻一多的工作,续讲“楚辞”,并与朱自清等共同整理闻一多遗著。不久, 朱自清亦病亡,使国文系再受打击。作为硕果仅存的元老,浦江清独撑危局,不顾病弱之躯, 毅然承担了主编朱自清全集的重任。解放后的学生马嘶这样描述对浦江清的印象:“他的衣着不很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