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解析版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第四单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90251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解析版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第四单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解析版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第四单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解析版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第四单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解析版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第四单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解析版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第四单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解析版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第四单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解析版大纲人教版)第一部分第四单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91up 有效学习(http:/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第十课第十课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0衡水模拟衡水模拟)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办法。下列制度或措施中最符合的办法。下列制度或措施中最符合“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特征的特征的是是 ( )A.辽朝的辽朝的“蕃汉分治蕃汉分治”制度制度 B.金朝的猛安谋克制金朝的猛安谋克制C.西夏的部落兵制西夏的部落兵制 D.明清时期的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改土归流”解析:解析

2、: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辽朝统治者采取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辽朝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即的政治制度,即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用契丹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故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用契丹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故 A 符符合题意。合题意。B、C、D 均与均与“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特点不符。的特点不符。答案:答案:A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费,

3、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搬)送送至雄州交割。至雄州交割。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北宋和辽的友好交流北宋和辽的友好交流 B.在宋辽边境设置榷场在宋辽边境设置榷场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向辽提供北宋向辽提供“岁币岁币”解析: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北宋与辽之间订立的关于如何向辽缴纳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北宋与辽之间订立的关于如何向辽缴纳“岁币岁币”的协议,的协议,A、B、C 三项与材料主题信息不符。三项与材料主题信息不符。答案:答案:D3.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有观察下图,结

4、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 )仿唐宋王朝建立礼仪制度仿唐宋王朝建立礼仪制度 从游牧向农耕经济发展从游牧向农耕经济发展推行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推行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民族融合是历史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的主流A. B. C. D.解析:解析:本题为图片型材料选择题。第一幅图片反映出西夏仿唐宋王朝建立礼仪制度;本题为图片型材料选择题。第一幅图片反映出西夏仿唐宋王朝建立礼仪制度;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牛耕的使用,说明西夏从游牧向农耕经济的发展;第三幅图片反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牛耕的使用,说明西夏从游牧向农耕经济的发展;第三幅图片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三幅图片的共同点都反映了民族融合。映了活字印刷术的

5、发展。三幅图片的共同点都反映了民族融合。答案:答案:D4.宋史宋史中记载:中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此材料此材料591up 有效学习(http:/ )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 )A.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的统治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的统治B.北宋中期形成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贫”局面局面C.北宋政治腐败北宋政治腐败D.北宋中期形成北宋中期形成“积弱积弱”局面局面解析:解析:材料描述北宋为抵御辽、西夏的威胁,不断在西北增兵,财政开支和军费开支材料描述北宋为抵御辽、西夏的威胁,不断在西北增兵,财政开支

6、和军费开支浩大,导致北宋中期出现浩大,导致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贫”局面。局面。答案:答案:B5.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金人游骑已及郊畿。金人游骑已及郊畿。 ”该榜文反该榜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 B.宋金联盟友好交往宋金联盟友好交往C.金军兵临东京金军兵临东京 D.金兵进攻临安金兵进攻临安解析: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词从材料

7、中的关键词“靖康元年靖康元年” 、 “金人游骑已及郊畿金人游骑已及郊畿”等信息可知该榜文反映等信息可知该榜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金军兵临东京。的历史信息是金军兵临东京。答案:答案:C6.(2010黄冈模拟黄冈模拟)下列为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地区形势图,请仔细阅读后判断图乙所处的下列为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地区形势图,请仔细阅读后判断图乙所处的时代是时代是 ( )A.辽、北宋、金、西夏并立的时期辽、北宋、金、西夏并立的时期 B.宋金对峙的时期宋金对峙的时期C.明朝明朝 D.战国战国解析:解析:从甲图中的上京、东京、兴庆分别是辽、北宋、西夏的统治中心所在地,可以从甲图中的上京、东京、兴庆分别是辽、北宋、西夏的统

8、治中心所在地,可以推知是宋辽对峙时期;从乙图中的中都、临安、兴庆分别是金、南宋、西夏的统治中推知是宋辽对峙时期;从乙图中的中都、临安、兴庆分别是金、南宋、西夏的统治中心,可知是宋金对峙时期;从丙图中的京师、乌里雅苏台可知是清朝时期。心,可知是宋金对峙时期;从丙图中的京师、乌里雅苏台可知是清朝时期。答案:答案:B7.诗人张以宁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诗人张以宁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 ”该诗反映的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是 ( )A.宋朝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宋朝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澶渊之盟,辽宋和议C.绍兴和议,宋

9、廷偏安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D.南宋灭亡,国家一统南宋灭亡,国家一统解析: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因此,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因此,张以宁用张以宁用“英雄已尽中原泪英雄已尽中原泪”来纪念他。而绍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无心来纪念他。而绍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无心591up 有效学习(http:/ )统一,所以张以宁用统一,所以张以宁用“臣主原无北伐心臣主原无北伐心”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答案:答案:C8.(2010豫南九校模拟豫南九校模拟)2009 年年 8 月,在漯河市源

10、汇区干河陈村一建筑工地出土近月,在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一建筑工地出土近 250 公公斤铁钱,钱币上多有斤铁钱,钱币上多有“政和通宝政和通宝” “大观通宝大观通宝” “崇宁通宝崇宁通宝”(“政和政和” “大观大观” “崇宁崇宁”均是宋徽宗的年号均是宋徽宗的年号)等字样。据文物部门推测,这批钱币应是其主人在离开时匆忙掩埋等字样。据文物部门推测,这批钱币应是其主人在离开时匆忙掩埋于地下的。那么,这批钱币最有可能是其主人于地下的。那么,这批钱币最有可能是其主人 ( )A.为躲避当地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而埋为躲避当地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而埋B.为躲避山寨的贼寇劫掠而埋为躲避山寨的贼寇劫掠而埋C.为给后代子孙留下

11、继承的家业而埋为给后代子孙留下继承的家业而埋D.为躲避金军的南下掠扰而埋为躲避金军的南下掠扰而埋解析: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宋徽宗宋徽宗” “匆忙掩埋匆忙掩埋” ,再结合与之有关的史实,再结合与之有关的史实“靖康之变靖康之变”不难判断答案为不难判断答案为 D。答案:答案:D9.北宋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南宋朱熹说:北宋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南宋朱熹说:“今世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对上述社会现象的认对上述社

12、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识不正确的是 ( )A.胡服丰富了宋朝人们的生活胡服丰富了宋朝人们的生活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宋朝积贫积弱,文化落后宋朝积贫积弱,文化落后D.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解析:解析:从题干中从题干中“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这一现象可得出这一现象可得出 A、B 两两项。从北宋政府禁止这种现象可得出项。从北宋政府禁止这种现象可得出 D 项结论。只有项结论。只有 C 项不正确,因为宋朝虽积贫积项不正确,因为宋朝虽积贫积弱,但文化并不落后。弱,但文化并不落后。答案:答案:C10.岳飞在岳

13、飞在满江红满江红中写道: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对此词理解不正确的是对此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渴饮匈奴血渴饮匈奴血”反映汉族与匈奴族矛盾的尖锐反映汉族与匈奴族矛盾的尖锐B.“靖康耻靖康耻”指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事件指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事件C.岳飞对当时少数民族的抵抗具有进步意义岳飞对当时少数民族的抵抗具有进步意义D.岳飞受到盲目的忠君思想支配岳飞受到盲目的忠君思想支配解析:解析:岳飞抵御金兵掠夺,顺应了人民的愿望,值得肯定,但岳飞

14、抵御金兵掠夺,顺应了人民的愿望,值得肯定,但“臣子恨,何时灭臣子恨,何时灭”等等也反映出他盲目的忠君思想。至于也反映出他盲目的忠君思想。至于“渴饮匈奴血渴饮匈奴血”是借历史上是借历史上“匈奴匈奴”骚扰汉朝边疆骚扰汉朝边疆来比喻女真族对北宋边境的骚扰,故来比喻女真族对北宋边境的骚扰,故 A 项理解错误。项理解错误。答案:答案:A591up 有效学习(http:/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材料 1: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带给契丹人带给契丹人农业、手工业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级的国家管理技术。契丹人所以能超越突厥、回纥,农业、手工业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级的国家管理技术。契丹人所以能超越突厥、回纥,建立起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