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59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 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说说“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一句中的“几度”二字表达的深刻含义。(4 分) 答:渲染了词人羁旅他乡的愁闷与无奈,(2 分)以及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2 分) (2)词作描写“愁”时,使用了“衬托”的表达技巧,请举 2 例说明。(4 分) 答:用“楼”之小,衬托“愁”之大。(2 分)以“海棠”之

2、艳,反衬“愁”之深。(2 分)(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羁旅它乡,凭栏伤怀,思归念远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 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3 分) 答:点明人物、季节;(2 分)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1 分)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 分) 答: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 分)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 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

3、(1 分)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 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 分) 答: 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2 分)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 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 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 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请简析。(3 分) 答:虚实结合(1 分)。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 (1 分)。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1 分,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 怀我,亦可)。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解析给 2 分)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 分) 答: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 分),以景作结,寓情于 景(1 分),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1 分)。 (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 分) 答: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

5、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 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他思友心切,心潮起伏。)知音难遇,怀才 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写出一点 1 分,2 点 2 分,3 点 4 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 答:“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 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

6、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打下了铺垫。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 分) 答: 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 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 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 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 “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

7、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简要说明。 (4 分) 答: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 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 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 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 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 分)第二首诗 通过咏史抒怀,讽刺

8、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 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 要分析。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 “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

9、画家是看不出来 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 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可以画成的。二、文言文阅读(一)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 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 荐迁陕西副使。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 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 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

10、 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 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 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 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皇 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 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 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

11、败,乃言: “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 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 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 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 谥荣襄。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 诎,颇厚敛以足用云。(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征,战败 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

12、并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 英宗被明廷迎回。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西陲晏然 晏:欢乐 B. 羸师诱之出 羸:瘦弱 C. 帝欲宥之 宥:宽恕 D. 值兵兴财诎 诎:匮乏 答:A(晏:安宁) 4.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濂“善筹画”的一组是 ( ) 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伏精兵,入其垒 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A. B. C. D. 答:D(为皇上诏令;表现的是金濂厚敛。)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

13、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议 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B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排 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见 都遭到景帝的拒绝。D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狱, 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答:D(“核实后被关进监狱”这一说法,不合史实。)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4 分) 答:按照洪武年间的旧例,派使者慰劳和奖赏(地方官员),这样清官和贪官就区分开来, 守

14、法有政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3 分) 答:银两、布匹和丝绸,诏书上没有写明(可以免除),如果一概减免,国家开支依靠什 么?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3 分) 答: 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所到之处以办事严厉著称,然而对待下属时常常脾气暴躁。 参考译文: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他曾说郡县官员 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 去慰劳和奖赏,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 他的建议。因受推荐他升为陕西副使。正统元年(1

15、436),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 这些建议多得讨论实行。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 西陲安然。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输运粮食助边,运送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金濂说 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福建贼邓茂七等人作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阶去征讨,不胜。十三年(1448)十一月, 朝廷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他们到达时,御史丁 蠧已大破贼人,邓茂七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 金濂与众人商议,便用弱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 邓伯孙。皇上于是调张阶去讨伐浙江之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攻下的其余贼人。正值英 宗被俘,军事紧急,金濂被召回。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景帝不问,加封他为太子宾 客,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改任户部尚书,进封为太子太保。当时四方用兵,粮饷需要紧 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国家用度得以不缺乏。不 久,上皇回来了,也先请如先前派遣使者往来,皇上坚决拒绝。金濂一再上疏劝谏,皇上 不听。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景泰二年(14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