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检测(三)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41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检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检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检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检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检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检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综合检测(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粗犷(un) 船舶(p) 色厉内荏(rn) B剖析(pu) 蓦然(m) 剜肉补疮(wn) C拎起(ln) 投奔(bn) 三缄其口(jin) D龋齿(q) 角逐(ju) 叱咤风云(ch) 解析:选 C。A 项, “舶”读 b;B 项, “蓦”读 m;D 项, “咤”读 zh。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钦差 摇曳 岑寂 陈词烂调 B蕴籍 援例 涸辄 矫揉造作 C尺牍 搓商 孤僻 成绩蜚然 D吮血 锱铢 罅隙 命途多舛 解析:选 D。A

2、 项, “陈词烂调”应为“陈词滥调” ;B 项, “蕴籍”应为“蕴藉” , “涸辄” 应为“涸辙” ;C 项, “搓商”应为“磋商” , “成绩蜚然”应为“成绩斐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倾心创作的随想录力透纸背,情透纸背,堪称一本伟大 的书。 B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 的灾难。 C近年来, “”恐怖势力通过暗杀、爆炸、投毒等手段,在甘肃进行恐怖活动, 制造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D那一年,在这座文化独特的城市街头,一连出现了三本特立独行的时尚杂志。 解析:选 A。A 项

3、,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此处用后一 种意义,恰当。B 项, “生米煮成熟饭” ,比喻已成事实,无法改变, “时机”不能与之搭配, 改为“成熟” 。C 项, “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使人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句中说分子 的罪恶行径,应用“骇人听闻” 。D 项, “特立独行” ,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对象不当。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 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B新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 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

4、性。 C知足常乐,就是充分珍惜已有的收获,充分享受目前的成果;也是充分发掘自身 的潜力,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 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 2011 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 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 解析:选 C。A 项,搭配不当, “受到” “发展”动宾搭配不当;B 项,语序不当,应将 “一系列”放在“促进”的前面;D 项,句式杂糅,将“了”改为“的”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名士与名流孤 岛 名士与名流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他们虽然皆与名气有瓜

5、葛,但实际上因所取 人生姿态的不同,而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 但隐而未仕者。 名流往往以“名”为“实” ,为本钱,常常抛头露面,混迹于社会各种官方的大众场合, 参加种种社会活动, 乐此不疲。目的是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利益,其处世姿态媚俗又积极。 名士则以名为“虚” , 为“累” ,淡泊名利,深居简出,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避开 种种抛头露脸的机会,躲进小楼或大自然里,回归内心的宁静,或赋诗作文,或饮酒观鱼,或 舞剑弹琴,将“小我”化入宇宙之无限中。 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不仅才华超群,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

6、有一种远离权责与 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名士们既能耐住寂寞与孤独,又是性情中人,喜 欢自然山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 名流也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他们更喜欢社会,喜欢人群,喜欢在社会进取中博取自己 的一席之地,捞个一官半职,或挂满各种社会头衔,以赢得人们的特殊尊重。但不少人在进 击社会中,慢慢忘却了人之本性与其特长,成为公众世俗文化的代表。这种人一旦得到权势, 便想领导潮流,左右社会经济或文化局势。但大多数的下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 ,只有学 问和历史功绩都较大,或历史罪过很大的“名流”被定格了下来,成了名流的历史代表,如孔子、曹操等。 “替天

7、行道,兴周灭纣”的姜子牙、 “死谏”的魏征、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三人既是 名流却又是名士,位居宰相,却道人自守,身在“朝” ,心在“野” ,以一颗遁世无我之心入世 救世,创造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 名士做到了才情与品性的完美结合,屈指可数,而且随着人类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和社会 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名士将会越来越少,乃至慢慢消失。而名流则不仅在每个朝代都成群结 队,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社会越交汇名流也会越多。时代一变,时尚一变,许多名流就会过 时,被新的名流所取代,尤其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流变更迅疾,旗帜改易更快。但也有一些 带有“名士”质地的文化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如:韩

8、愈、苏东坡、丘处机 等,虽入世旺名但却最终依然保持了“士”的洁身自好这份独立人格。 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言行都令名士不齿。因为名流们常常在人群 里表现自我,在这种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了知识人(即“士”)的内在品性,成了偶像 “稻草人” ,或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而名士则往往四处躲避权名,人在深山僻壤,却名冠中 华,真正应验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5下列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B名流与名士的产生与社会和时代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C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

9、务虚。 D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常常是刻意求得,后者往往是无意而得。 解析:选 C。 “前者务实,后者务虚”错,应是:前者以“名”为“实” ,后者以“名”为“虚” 。 6下列对名流与名士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士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追求内心的宁 静。 B名流往往不甘寂寞,耐不住孤独,在自然与社会中,他们更喜欢社会和人群。C名士淡泊名利,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深居简出,完全是为自己而活着。D名流常常抛头露面,以博取利益和名声,在进击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变得世俗。 解析:选 C。 “完全是为自己而活着”属主观臆断。7下列说法,符

10、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一些名流虽入世旺名却能最终保持洁身自好的独立人格,同样也会与名士一样留 下很好的名声。 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名士 自然越来越少。 C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许多名流往往会被新的名流所取代,其原因是他 们善于改易旗帜。 D名流因为缺少真才实学,所以在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往往丧失知识人的内在品 性而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 解析:选 A。B 项,强加因果;C 项, “善于改易旗帜”的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 ;D 项, 不是因为名流“缺少真才实学”而丧失内在品质。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

11、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崔猛,字勿猛,建昌世家子。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 悛,名、字,皆先生所赐也。至十六七,强武绝伦,又能持长竿跃登夏屋。喜不平,以是乡人共 服之,求诉禀白者盈阶满室。崔抑强扶弱,不避怨嫌。每盛怒,无敢劝者。惟事母孝,母至则 解。母谴责备至,崔唯唯听命,出门辄忘。比邻有悍妇,日虐其姑。姑饿濒死,子窃啖之;妇知, 诟厉万端,声闻四院。崔怒,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立毙 。母闻大骇,呼邻子极意温恤, 配以少婢,事乃寝。母愤泣不食。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崔妻周,亦与并跪。 母乃杖子,而又针刺其臂,作十字纹,朱涂之,俾勿灭。崔并受之

12、,母乃食。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一日,崔母弟卒,从母往吊。途遇数人, 絷一男子,呵骂促步,加以捶扑。观者塞途,舆不得进。崔问之,识崔者竞相拥告。先是,有巨 绅子某甲者,豪横一乡,窥李申妻有色,欲夺之,道无由。因命家人请与博赌,贷以责而重其 息。终夜,负债数千。申不能偿,强以多人篡取其妻。申哭诸其门。某怒,拉系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 。崔闻之,气涌如山,鞭马前向,意将用武。母搴帘而呼曰:“唶!又欲尔耶!”崔乃止。既吊而归,不语亦不食,兀坐直视,若有所嗔。妻诘之,不答。至夜,和衣卧榻 上,辗转达旦,次夜复然,忽启户出,辄又还卧。如此三四,妻不敢诘,惟慑息以听之。既而

13、迟 久乃反,掩扉熟寝矣。是夜,有人杀某甲于床上。官疑申,捕治之。横被残梏,踝骨皆见,卒无 词。积年余,不堪刑,诬服,论辟。会崔母死。即殡,告妻曰:“杀甲者,实我也。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今大事已了,奈何以一身之罪殃他人?我将赴有司死耳。 ”自首于庭。官愕然,械送 狱,释申。申不可,坚以自承。官不能决,两收之。戚属皆诮让申。申曰:“公子所为,是我欲 为而不能者也。彼代我为之,而忍坐视其死乎!”执不异词,固与崔争。久之,衙门皆知其故, 强出之,以崔抵罪,濒就决矣。会恤刑官赵部郎,案临阅囚,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未期年, 援赦而归。(选自聊斋志异崔猛 ,有删节) 【注】 剟(du):刺。 8对下列句

14、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屡戒不悛 悛:悔改 B配以少婢,事乃寝 寝:平息 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 见:显现D不堪刑,诬服,论辟 论:争论 解析:选 D。论:判决,定罪。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崔猛“性刚毅” “事母孝”的一项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析:选 B。A.是说邻之子躲着悍妇偷偷地给母亲东西吃,与崔猛“事母孝”无关。C. 是说崔猛想去打抱不平,又怕母亲知道生气而犹豫不决,与崔猛“性刚毅”无关。D.是说崔猛因自首而被减刑,与崔猛“事母孝”无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猛性情

15、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幼时老师赐给名与字,希望他有所收敛,但他依 然抑强扶弱,不避怨嫌,前来向他诉冤陈事的经常室盈院满。 B崔猛因邻家悍妇虐待婆婆、诟骂丈夫而一时性起,将其惩戒致死,受到了母亲的 杖责,并被刺臂涂染朱红,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并决心悔改。 C崔猛在吊丧途中遇到不平,鞭马向前,想要动武,迫于母亲的威严而未敢发作; 回到家中不语不食,辗转反侧,最终下定决心,当夜将恶人除掉。 D崔猛母亲去世后,他认为孝敬母亲的大事已完成,于是到官府自首,使蒙冤的李 申无罪获释;又因自首而减刑充军云南,不到一年巧遇大赦回到家中。 解析:选 C。 “将恶人除掉”不是在“当夜”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 分) 年 六 岁 属 霖 雨 家 人 祈 霁 率 尔 为 文 见 称 耆 宿 及 长 好 学 宗 人 孝 嗣 见 之 叹 曰 此 所 谓 人 中 之 骐 骥 必 能 致 千 里。(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3 分) 译文: _ _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4 分) 译文: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