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1-14课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62495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1-14课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1-14课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1-14课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1-14课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1-14课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1-14课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1-14课知识点归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7年春新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下1-14课知识点归纳第一课:隋的兴亡一,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2.统一(1)条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空前的开放,民族大交融(2)标志:589年,隋灭陈朝,重新统一南北。(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科举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1)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3)意义: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重要标准,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二 贯通南北大运

2、河背景:隋统一全国后,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概况:605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1)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2)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的作用(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三:隋朝的灭亡(1)隋朝灭亡:隋炀帝穷奢极欲,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发动对外战争,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2)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3、,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即位:626年继承皇位,627年改年号“贞观”。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表现:(1)纳谏: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二, 贞观新政措施(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2)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3)法律上: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科举制度(1)科目:明经和进士(2)作用:便于在全社会

4、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3)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4)“贞观之治”作用:为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课:盛唐社会气象一,开元盛世(1)武则天称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措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3)“贞观遗风”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4)公元713年 李隆基登基,他就是唐玄宗,年号“开元”措施:唐玄宗坚持改革,整肃吏治,发展生产,国家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5、”疆域: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抵南海,北达蒙古高原二,社会风尚(1)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人将品茶视为美的享受。(2)唐朝风气开放,妇女地位较高,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1.背景:盛唐时期国运鼎盛,社会安定。2.表现(1)科举选官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2)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3)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4)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第四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

6、流一 “和同为一家”(1)西北各部: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加紧密。西北各部落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云南地区:794年云南地区南诏政权与唐朝会盟,表示“永无离贰”。(3)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4)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二,玄奘西行时间:贞观初年 目的:求取佛经精义路线: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及中亚诸国,达到天竺贡献: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三,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遣唐使

7、是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进行学习的使团。2.鉴真东渡(1)时间:唐玄宗时(2)目的: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前五次失败,最后一次成功(3)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第五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1.雕版印刷(1)唐朝初年,受印章和拓印刻石的启发发明的。(2)发展: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用作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3)成都和洛阳等地都是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时间:868年2.火药(1)发明:与炼丹术有密切关系。(2)记载:唐初孙思邈在丹经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3)应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

8、的武器叫做“火箭”,也叫做“飞火”3.唐诗(1)概况: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2)唐朝诗歌特点:题材丰富数量众多艺术成就高作者广泛(3)代表: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4)唐诗繁盛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第六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与藩藩镇割据1.安史之乱(1)背景:唐朝节度使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利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唐玄宗统治后期志得意满,日渐腐化。李林甫和杨国忠

9、把持朝政,政治腐败黑暗。(2)时间跨度:755年-763年(八年之乱) (3)人物:安禄山,史思明(4)安史之乱影响: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从此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2.藩藩镇割据(1)背景:在安史之乱猛烈冲击下,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形成藩藩镇林立割据分裂的局面。(2)影响:严重削弱唐朝国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二,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朝中宦官专权,腐朽贪婪,地方藩藩镇割据,对百姓残酷镇压,阶级矛盾十分尖锐。(2)过程:1.爆发:875年,黄巢在山东起义,建国号“大齐”,884年7月,黄巢兵败自杀,农民起义最终失败。2.影响:沉重打击了腐败的贵族官僚和藩藩镇势力,从根本上动摇

10、了唐朝腐朽统治。三,五代十国(1)五代:907年朱温废唐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中原地区相继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史称五代。(2)十国:南方分别存在着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九个政权,加上山西的北汉,合称十国。(3)实质:唐朝藩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4)影响: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第七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一,宋朝的建立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统一:979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广大地区和南方

11、重归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背景:唐末以来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2.措施(1)控制军权。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禁军定期换防将各地士兵精锐选入中央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2)强化君权。将相权分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个平行机构,在地方各州设通判以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集中财权。在地方设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部分留在地方开支,全部运交中央,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3.影响(1)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消极:带来机构重叠 ,效率低下,开支庞大,军队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

12、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三,重文轻武的国策1.目标:为了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2.措施:北宋开启了“偃武兴文”的风尚,专派文官担任知州,管理地方。设通判以监督知州,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途径。3.影响:宋代仕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形成较为平和,宽缓,理性的政治氛围,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主要的作用。第八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1.辽宋“澶渊之盟”1.契丹(辽)政权的建立 (1)时间:916年(2)建立民族:契丹族(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4)都城:上京(5)国号:辽2.宋辽之间的和战:(1)北宋北伐: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

13、”的消极防御政策。(2)契丹南侵: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到达澶州,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临督战,辽军进攻受挫。1005年,辽宋订立合议,史称“澶渊之盟”(3)澶渊之盟内容:1.双方撤军,各守疆界。2.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影响:宋辽之间订立合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二 .宋夏和战1.西夏政权的建立(1)时间:1038年(2)建立民族:党项族(3)建立者:元昊(4)都城:兴庆 2.宋夏之间的和战(1)背景:西夏建立后多次发动对北宋的进攻,战争损害对双方的利益,西夏求和。(2)

14、过程: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3)内容: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赐“,重开边境地区的贸易市场。(4)意义: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3.碰撞中的交融1.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交融。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已应用活字印刷术。冶铁掌握了先进的竖式风向鼓风技术。2.少数民族食品及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中原汉人一改席地而坐的旧习,流行3.北方民族的高起高坐椅凳。席地“跪坐”时代形成的传统利益,也随之受到冲击。第九课 宋金南北对峙1.靖康之变1.女真族的崛起和金政权的建立(1)时间:1115年(2

15、)建立民族:女真族(3)建立者:完颜阿骨打(4)都城:会宁2.1125年,辽天诈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灭亡。3.金灭北宋:金灭辽之后,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掠夺战争。1126年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原东京,攻破之后改名汴京)。1127年,宋微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2.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1.南宋建立(1)时间:1127年(2)建立者:赵构2.岳飞抗金(1)1140年,岳飞带领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又被称为郾城大捷。岳飞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2)意义:有效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 利益。3.宋金和议(1)时间: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2)内容:

16、南宋对金称臣向金送交“岁贡”两国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3)影响: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1.目的: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内容:(1)1153年,迁都燕京。(2)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3)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4)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第十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1)农业:出现了新式农业生产工具秧马。影响: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推动了农田水利迅速发展。原产于越南的优良水稻-占城稻大面积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手工业:宋代时,煤,又称为石炭,开产量居世界第一。使用水排风箱鼓风,大大提高制造业的水平。铁,铜等金属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