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4515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总分值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共 3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呓呓语(y) 坎坎肩(kn) 恐吓吓(h) 充塞塞(s)B聒聒噪(gu) 斑斓斓(nn) 醋栗栗(l) 捋捋起(lu)C阔绰绰(chu) 羼羼水(chn) 一泓泓(hng) 臊臊子(so)D相相公(xing) 蜥蜥蜴(x) 蘸蘸水(zhn) 较较量(jio)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

2、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岗”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C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D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姜夔白石诗说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2 分)A.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乡村风光宜人,真有如沐春风之感。B.“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 ,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C.对于孩子的毛病,她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D.我们已经

3、司空见惯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想提高人们的公共道德,还得出新招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3 分)A.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 、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C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发达的国家。D邗江区甘泉街道双塘村 84 岁老中医李太初教子有方,编撰李家家训万余字,从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婚姻等方面做了工整记录。家训皆用四字,颇具特色。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4、是( ) (3 分)灰蒙蒙的雾霾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 PM2.5。所谓 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它们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通过下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血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们“凶手”并不为过。它们吸附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则会产生致癌、致畸效应。这些颗粒物由于太轻,很难自然沉落到地面上。A. B. C. D. 2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我早晚要收拾你!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句中“裹紧”的动作是为了掩饰自己反复“变色”却又不无难堪的感觉。B “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

5、世靠不着也怎的?”这句语言描写极其精彩地描写了胡屠户无耻的恭维,一个“靠”字,道破天机。C 孔乙己中“我”是孔乙己悲剧遭遇的见证人,作者通过自己的回忆,再现了孔乙己的遭遇,激起人们对孔乙己的同情。D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明代小说家。7、找出错别字并改正(4 分)君子故穷 万贯家私 无精打采 纵横决荡 不屑置辨不醒人事 果不其然 纹丝不动 莫不关心 扣人心弦 错别字改正8、古诗文默写。 (8 分)(1) ,欲上青天揽明月。(2) ,归思方悠哉。(3) ,燕然未勒归无计。(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5)抽刀断水水更流, 。(6)临风一唳思何事, 。(7)

6、,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9、名著阅读(7 分)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1)这段话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情节: ;故事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至少 3 个) 4 分)(2)这一事件的“计较”者(谋划者)是: ;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写出一个有关他的其它故事情节: (3 分)310、调查表明,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中所

7、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农业人口51.5041.5060.800.200.020.001非农业人口16.3032.402113.2011.105.630.323从中你能发现城乡受教育的差距在哪里吗?(4 分)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共 49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16 分)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 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 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 石

8、,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 舟记11、填空。 (4 分)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编选的笔记小说_ _。甲文段以“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4 分) 会宾客大宴 罔不因势象形 施八尺屏障 不能名其一处也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1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4 分)4(二)比较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选段

9、,完成 1519 题。(14 分)【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 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 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 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 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 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 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10、“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 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 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 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 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 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

11、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 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 “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 “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 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5、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选文的主要内容。(2 分)_16、选文用字准确生动,请结合语境体味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妙处。(4 分)(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_

12、(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_ 17、从描写角度看,【乙】文写范进既有 描写又有 描写。 (2 分)18、【甲】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笑”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2分)_ 19、通过比较鉴赏,有人认为,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却渗透出几缕“悲”,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理由。(4 分)5(三)阅读亲情呼唤,完成 2024 题。(19 分) 亲情呼唤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 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 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 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 协助查找,把狗 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 。 “亲亲” 是一只哈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 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 “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