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9216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2012 学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题学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题一一 阅读(阅读(8080 分)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5 题(题(1515 分)分) 孔子赞赏的中庸 骆玉明 “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第二十九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 鲜久矣。 ”在这里,孔子视中庸为最高道德,并感叹着一至德在人群中久久不见了。孔子揭 示了中庸的至德性,但对什么是中庸存而不论,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 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 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 一些人

2、,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 不受。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 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 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 ,在实质上遭到了破坏。更严重的是,这 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 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实际的可能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 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 “文革”中

3、更发展到 戏剧化的程度,结果是人人演戏,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 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 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他很正直。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们那里对 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正直就在其中。在孔子看来,亲 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告 发,其带来的伦理损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伦理损害。用孟德斯鸠的话 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 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为了

4、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而 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 ” 孔子对“父子相隐”的意见历来有很多争议,它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根本的问 题。现代更有人严厉批评这是以亲情破坏法制。从社会和法律角度来说,父亲偷羊儿子去 告发他,属于正直的行为。偷羊犯法,社会成员理应出于维护公义得得需要,不论亲疏都 应加以坦白,中国自古就有“大义灭亲”之说。问题是“大义”必须大到超过亲情的必要, 所以孔子谈论“正直”的道理,取的是“攮羊”这样的例子。 “文革”年代官方鼓励人民相 互揭发,芝麻绿豆、扯屁撒谎皆往“大义”上靠,弄到夫妻都不敢讲真话,这时想到“父 子相隐” ,会明白它的道理了吧。 宋代朱熹曾说:“君子之所以为中庸

5、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 。 孔子本人掌握的就是时中的行为标准。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经过蒲地去卫国都城,当 地有公叔氏发动叛乱,阻止孔子去卫,大概是怕对自己有所不利。于是孔子答应和他们立 下盟誓,离开蒲以后不去卫。结果才出东门,孔子就下令车子向卫驰去。子贡疑惑地问: 这不是背盟了吗?孔子淡然一笑,洒脱得很:受要挟订下的盟誓,不管用的。 孔子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人把他看作“圣人” ,但他一点儿也没觉得自己有“圣人” 气。这不是谦虚,而是老夫子处理事情的态度,大抵是从常情常理出发,并没有什么超凡 出众、惊世骇俗的地方。哲学家冯友兰曾把“极高明而道中庸”自题为座右铭,期望像孔 夫子那样

6、,有超常人的思考,又不背离常人的生活,中间的“而”正是统一这种对立的桥2梁。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已非易事,而身体力行之则更 难。时至今日、天, “中庸”仍“民鲜能久矣” ,孔子赞赏的“中庸” ,就像上文叙述的三个 故事那样,其实不过是,并不像后人阐释的那么玄乎。 1.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况且 所以 B.而 那么 C.况且 尽管 D.而 因为 2.孔子谈论“正直”的道理,为什么取的是“攘羊”这样的例子?(2 分)3.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 分) A.“文革”宣扬的“无私”理念与“中庸”倡导的“至德”不同。 B

7、.朱熹以“随时以处中”来阐释“中庸” ,接近孔子赞赏的“中庸” 。 C.孟德斯鸠的话抨击法律破坏了人性,证明了“父子相隐”的合法性。 D.“中庸”被孔子视为“至德” ,因没有具体阐释让后人把握困难。 E.“中庸”因其“极高明” ,除孔子外普通人理解难身体力行更难。 4. 概括“孔子赞赏的中庸”几个要点,补充在第段画线空白处。 (3 分)5. 第段中史记记载的孔子行为是否“背盟”?阐述你的理由。 (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6-11 题(22 分) 此地甚好1935 年 6 月 18 日清晨,秋白起床后,换上了洗净的黑色对襟衫、白裤、黑袜、黑布 鞋。梳洗毕,安然步出牢门,前往中山公园拍遗照。

8、当天的大公报报道:“全园为之 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 酒半,言道:“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与世长辞,为真快乐。 ”饮毕, 高唱国际歌,徐步至罗汉岭刑场,择一空地盘膝而坐,向行刑者示意道:此地甚好。” 今天,站在罗汉岭瞿秋白雕像前,凝视那张清瘦的脸,我问秋白:“此地” ,果真 “甚好”? 秋白当年的囚室在长汀博物馆内,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此地原是明清两代汀州府的 试院,院中古柏两棵,苍翠凌云,古桂两株,时送清香。敌人把秋白囚禁在这里的一个偏 僻角落,是为了看管方便。但历史的巧合却寓意深远,一个才情兼具的书生,与雅韵悠悠 的古

9、代试院结缘,免不了情思泉涌:“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那么好的花朵、 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月亮的光也比从前更光明了。 ”对秋白而言, “此地”果真“甚 好” 。 囚室约 7 平方米的地盘,一张矮木床,一张两斗桌。局促于逼仄的牢房,秋白却说 是“大休息” ;翻翻阿 Q 正传 ,吟诵些诗词,刻了六七十个印章他是个篆刻高手, 又咳着血断断续续写下数万字的多余的话既然是“多余的话” ,又“何必说”?- 当生命兀然得以这般终结,须袒露闭锁在困苦和抑郁中的一切, “能够乱谈几句,心上也就 痛快了。 ” 就这昏暗的油灯,这个自称“脆弱的二元人物”提起了笔, “我确实一个最怯懦的婆3婆妈妈的书生”,

10、参加革命后思想还在动摇,还残留着士大夫缙绅思想,更为“多余”的 是,他居然水对火热的革命生活感到厌倦之极,在革命的熔炉里一直在演戏,承认自己的 政治生活就是一场滑稽剧因犯了“路线错误”被撤销最高领导人职务,在革命阵营中 成了“过街老鼠” ,使本已处于自责中的他更觉得自己“过时”了:“现在我已经完全被解 除了武装,被拉出了队伍,只剩下我自己了” 秋白,好你个“婆婆妈妈的书生”!留下这一堆“多余的话” ,如明晃晃的解剖刀, 将自己的灵魂剔开,赤裸裸地摆在世人面前:粗读,是把懦弱披露出来的坦荡;细读,是 用悲情掩藏对信仰的迷茫,为后人撂下浮想联翩蓄笔;绝命书日后成了这个“叛徒” “晚节 不忠”的铁证

11、,坟墓被摧毁,妻女受迫害,直至 1980 年才结束清算,平反昭雪秋白, “此地”果真“甚好”? 确实是“婆婆妈妈” ,这一提起笔来就停不下来;“如果我还有可能支配我的躯壳, 我愿意把它给医学校的解剖室。 ”“很可笑的”以为这副多年肺病的“躯壳”还有谁需要。 秋白,毕竟是书生! 汀江如锦,月色朦胧。秋白盘腿坐在汀州试院的囚室内,想看他的之华和独伊。在 被关押的 115 天,他几乎每个晚上都梦见她们。 “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 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 ”囚室阴湿,秋白常穿那件黑色的对襟衫,还有黑线袜和黑布 鞋,都是爱妻杨之华给他置办的几十年后,正是凭对襟衫的两粒黑扣子才辨认出瞿秋白

12、 的尸骨秋白想起自己曾对之华的一句誓言:“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 、 秋之白华 、 白华之秋刻成三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 ”斯时斯地,了却夙愿, 甚好。 还有瞿独伊,我可爱的女儿,远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好几年没见到她,也不知怎 么样了?入狱后,瞿秋白将自己准备要写的文章列了一个目录,其中有一个题目就叫做 独伊 。独伊不是瞿秋白的亲生女儿,却被他视如己出,独伊习惯称秋白“好爸爸” 。他 会怎样写自己的女儿呢?独伊无法知道,但她永远记住了好爸爸“婆婆妈妈”的话:“我 还留恋什么?这美丽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 们祝福。 ”17 日晚,参谋长宋希濂

13、出于师生情面对秋白再作一次劝降,遂邀秋白一起饮酒。席 间,宋拿出蒋介石的处决密令给秋白看,并称如能自首,当再电请南京收回成命。秋白同 往日一样沉静,答曰:“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至此,宋知此事已不可挽回。但秋白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跪着死,二是不要打自己 的头。“我这滑稽剧是要闭幕了。 ” 第二天清晨,秋白起床,梳洗,坐在桌前,点烟。喝茶,吟诗,毕竟是书生,习惯 性的提起笔:“眼底云烟过尽时,我正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 ”搁笔,36 岁 的秋白,黯然步出牢房 站在罗汉岭瞿秋白雕像前,耳旁萦绕着秋白走向刑场的歌声,心头涌起多余的话 开篇诗句:“知

14、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揣想,秋白走出那间低矮囚室时, 是如何畅舒一口气,感叹这方灵魂净池,这方山川风物 此地甚好! 【注】国际歌:歌词是由瞿秋白翻译成中文。处引句:均出自瞿 秋白的多余的话 。 6. 第段引用大公报报道的用意是(3 分)7. 辨析第段与第段两处“婆婆妈妈”的含义(2 分)48. 第段画线句与第段秋白在多余的话中的“自我揭短”看似相悖,对此加以评析。 (3 分)9. 下列对文中引用多余的话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 分) A.第段引句,秋白对关押自己的囚室周边环境表达了欣赏和赞美。 B.第段引句揭示,宣泄困苦时秋白多余的话的写作动机之一。 C.第段引句中的

15、“拉”字刻画出秋白被赶出革命队伍的惶惑与无奈。 D.第段引句秋白意识到多年肺病的“躯壳”有医学价值并愿意捐献。 E.第段引句中的“依傍”表现秋白对妻子杨之华的依赖、不舍之深情。 F.第段引用开篇句表明秋白内心的孤独,无人能理解秋白的忧愁与追求。 10.简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 (3 分)11.联系全文,鉴赏“此地甚好”作为标题及结尾句的妙处。 (5 分)(三)默写。 【任选 6 空填写,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6 分) 12.(1) ,阴晴众壑殊。 (王维终南山 )(2)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 (4)大行不顾细谨, 。 (司

16、马迁史记 ) (5)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6)譬如平地, ,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 (7)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8)香雾云鬟湿, 。 (杜甫月夜 )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13-15 题(8 分)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苏轼时任水曹郎黄州团练副使,领取的薪俸用朝廷造酒后废弃的压酒囊折抵。 13.首联中“为口忙”有双关义,即(2 分)14.“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 ,简析颔联两句中的第五字。 (3 分)15.本诗通过议论来表达情怀,从这一角度赏析。 (3 分)5(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1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