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15.16.17.18.19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8405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15.16.17.18.19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15.16.17.18.19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15.16.17.18.19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15.16.17.18.19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15.16.17.18.19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15.16.17.18.19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15.16.17.18.19课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第十五课第十五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执笔:杨恩伟执笔:杨恩伟 参备: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参备: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一、导入、预习热身。 1、184 年,以为 首的黄巾军在黄河南北发动了农民大起义。公元 200 年,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 208 年,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三国鼎立的形成:魏: 年 称帝,定都 。蜀: 年 称帝,定都 。吴: 年 称帝,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 面正式形成。 3、三国经济发展的表现:魏: 蜀: 吴: 4、公元 265 年,魏国权臣 废曹魏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 。280 年,晋军灭 孙吴, 结束,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 小组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1、比较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实力,分析战争中曹胜袁败的原因。 2、分析赤壁之战中曹败、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 3、读教材 79 页图,找出魏蜀吴的地理位置,总结三国是怎样形成的。 三、成果展示 四、 矫正点拨讲评: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点拨。 五、课堂精练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 A、 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 孙权和袁绍 2、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 A、 巨鹿之战 B、 赤壁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官渡之战 3、“三顾茅庐”这一典故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 A、袁绍

3、 B、 诸葛亮 C、孙权 D、 曹操 4、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 ( )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巨鹿之战 5、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 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 A 、东汉 B、 魏 C、 蜀 D、吴 6、阅读材料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三国演义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4、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1)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请你用图示表示出这三国的地理方位,并 标明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 方及战役的结果。(3)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4)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六、知识结构: 1、官渡之战:200 年,袁绍 VS 曹操,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 了基础。 2、赤壁之战:208 年,曹操 VS 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3、三国鼎立的形成:魏 220

5、年称帝 洛阳 曹丕;汉 221 年称帝 成都 刘备;吴 222 年称王 建业 孙权 4、三国经济的发展: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综合提能 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 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三国鼎立示意图28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2)看材料二中的图片,请正确填写三国的地理位置。 A B C (3)材料二中三国之间的关系是: 。 第

6、第 16 课课 两晋与南朝两晋与南朝 执笔:杨恩伟 参备: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班级 姓名 一、导入、预习热身。 1、晋武帝 认为只有实行 ,才能江山永保,在晋惠帝时发生 。 2、316 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317 年, 称帝,定都 ,史 称 。 3、420 年,东晋权臣 自立为皇帝,国号 ,东晋亡。南朝有 、 、 、 四个朝代。 4、人口南迁的背景: 灭亡前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比较安定。开始: 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高潮:人口大迁徙主要集中在 末的 ,史称: 。分 布:主要分布在 中下游,今 地区及 、 一带。5、击楫中流的故事中的人物是 ,时期 。 二、合作交流 1、现在有没有人

7、口流动现象?这些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学习完本课,你认为经济的发展关键有哪些因素?(从社会安定、劳动力、生产技 术等方面回答) 三、成果展示 四、课堂精练 1、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西晋末年 D、东晋初年 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3、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羌 D、氐 4、西晋王朝是统治时间比较短的王朝,其短命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

8、矛盾尖锐 C、民族矛盾激化 D、南迁匈奴的强大 5、列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主要成就。五、综合提能 材料一: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人们的主要粮食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 集果实和贝类为食物,他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这里也没有非 常富裕的人。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低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丝 绵布帛之绕,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经济现象?2、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3、分析材料二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历史现象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六、知识梳理 1、西晋的短

9、暂的统一、东晋的建立 建立:260 年 都城:洛阳 西晋的短暂的统一 开国皇帝:司马炎统一:280 年 灭亡:316 年东晋的建立:317 年29都城:建康东晋与南朝 开国皇帝:司马睿南朝:420 年 刘裕自称为帝,建国号为宋后相继出现齐、梁、陈三个朝代,合称南朝。2、南方的的开发 (1)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北方战乱, 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2)主要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进育种施肥,推广铁制农具,手工业发展:纺 织、造船等 (3)重点地区:长江中下游、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沿岸 (4)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

10、础第第 17 课课 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 执笔:杨恩伟参备: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执笔:杨恩伟参备: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教学目标 1、概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知道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改革家。 2、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认识到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3、了解五胡十六国 教学重难点 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重点) 2、正确认识民族融合的含义。 (难点) 一、导入、预习热身。 1、西晋末年,北方五胡是 ,西晋灭亡之后,建立政权重要的 有 16 个国家,史称: 。 2、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学会了 ,过着 生活。汉族到了 , 和 取代了原有的坐具。 3、

11、族人 建立前秦,任用汉人 为相,统一 。 4、383 年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 战 中: 战后: 。 5、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背景:(1)386 年, 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 年北魏统一了 , 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 (2)494 年将都城从 迁到 。 改革措施: 影响: 。 二、合作交流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 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在今天的中国 56 个民族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这些民族?为什么?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 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三、成果展示 四、

12、课堂精练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迁都到下列( ) A、平成 B、长安 C、上京 D、洛阳 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 A 学汉语 B、与汉人通婚 C、迁都洛阳 D、改穿胡服 5、下列不属于“五胡”的是( ) A、匈奴 B、西晋 C、鲜卑 D、羌 6、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两个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7、材料

13、分析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东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其并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犹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 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北俗指的是什么?这段材料体现魏主改革的什么内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魏主改革的其他内容你还知道吗?请写出来。魏主改革带来了哪些历史影响?30五、综合提能 列举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六、知识梳理 1、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淝水之战:时间:383 年,交战双方:前秦东晋;结果:东晋胜,前秦败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提昌民族间通婚。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以后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第第 1818 课课 三国两晋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