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3184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 情。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通过模仿,加强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 2.难点:理解文章主旨,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充分组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音艺术美。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研讨,重视过程 和方法,着眼于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拟用

2、 14 个课时。精读课文个两课时,略读课文各一课时,作文两课时,复习检 测评价三课时,机动一课时。 五、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反映自然世界。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 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情。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 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16 化石吟张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新鲜词语: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 2.了解化石展现的奇幻生物世界。 (二)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

3、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文类型: 讲读课文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法。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 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 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

4、化石吟 。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 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 24 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 1、2 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 3 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 定造物主的存在;第 4 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科

5、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 件;第 5 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 6 节,赞美大自 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第 7 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 “沉睡亿年的石头 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

6、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 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 4 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 6 节中的“你”却另 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 3、4、5、6 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 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 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五、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 600 字以3上。 六、板书设计

7、: 化石吟 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记录了生命潜行的轨迹展现了神秘的远古世界 自然的神奇科学的力量人类的伟大 七、教学后记: 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 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 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 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 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17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 (一)知

8、识目标: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

9、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 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 、 “变化无常”? 4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 、 “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

10、、颜色在怎样变化? 3 “改名换姓” 、 “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观察) (推测) (天气的变化) 总说:看云

11、可以识天气。总分总 现象 条理清楚 高、轻、薄 层次分明 形态 分类) 分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低、密、厚 (先总后分) (分类) 光彩:晕、华、虹、霞 本质 总说: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 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 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 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 ;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 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九、教学后记: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 要点和积累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18 绿色蝈蝈法布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5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 能体味文中的

12、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文类型】 阅读课 【教法设计】 教师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 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法引导】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

13、灯笼 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 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 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四、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 L 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 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五、重点

14、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 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 、 “津津有味” 、 “酷爱甜食” “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 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 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 喜爱之情。 在

15、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 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6六、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 小动物。 七、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 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蝈 蝈 【教学后记】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 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 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 文的情趣。19 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