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河北行测真题解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30084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4月24日河北行测真题解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4月24日河北行测真题解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4月24日河北行测真题解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4月24日河北行测真题解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4月24日河北行测真题解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4月24日河北行测真题解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4月24日河北行测真题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 4 月 24 日河北行测真题解析(完整版)http:/www.hebeigwy.org2011-04-26来源:河北公务员考试网1.D.解析意图推断题,此类题往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作者开篇提出“不要再 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侥幸” ,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去大胆拼搏,不要吝惜资本。 A 选项重在感叹人生苦短,B 重在强调把握现在,C 为文段次要语句。所以正确答案是 D。 2.D.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是对河北省河流的宏观介绍,ABC 均为文段的细节内容, 并非作者要介绍的核心,所以正确答案是 D。 3.A.解析意图推断题。文段开篇提出存在的问题,即读书的功利化,接下来作

2、者提出 要借书籍端正人生要义。所以根据文意引申推断,得出结论,读书不能功利化,所以选择 A 答案。B 并非解决问题的对策,C 语义表达不明确,D 谈的是读书的作用,而没有谈到 “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所以正确答案是 A。 4.D.解析本文相当于意图推断题,文段是总分结构,所以应该关注前三句,作者 在这里告诉我们有为的青年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学习到大人物的长处,从而也逐渐“近大者 大” 。因此,作者重在强调“志” 。A 项“持”和 B 项“恒”都在强调持之以恒,C 项强调 “愿望” ,都不符合文意。所以正确答案是 D。 5.C.解析文学题目,细节判断题。C 项错误,句子本意是持酒对着滔滔江水,而不是

3、 把滔滔江水当酒,来祭奠大地。 6.C.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文主旨句为苏步青说的话,即学好语文对学习其他学科提供 了方便,C 项为正确答案。A 与原文意思正好相反,B 文段并没有说成为数学家的必备条 件是学好语文,B 过于绝对。D 主体错误,并非是苏步青本人。所以正确答案是 C。 7.D.解析此题为意图推断题,语文老师对李文的鼓励和提醒都是对他的教诲,是积极 意义的,ABC 三项明显感情倾向性过于消极。所以选择 D。 8. B.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的行文脉络是总分,所以主旨句是段首句,即找到思 想相近的作家。A 为文段比喻句中的一部分,并非主旨。C 扩大的外延。D 属于文段次要 内容。所以正确答

4、案是 B。 9.B.解析主旨概括题。此题较为简单,文段最后出现“因此” ,引导了文段的结论,即 家庭养老的作用很大,主体是家庭养老。ACD 均不是根据最终结论做的近义替换。所以选 择 B。 10.B.解析意图推断题。作者在文段最后说到, “苛求环境,不如苛求自己” ,所以选择 B。 11.A.解析本题是一道细节判断题。文章开头用“一个自私孩子的”故事,引出本文的 中心话题“孝” ,因此,选 A。B、D 很明显偏离主题,C 项中“不道德”用词不当, 文中并没有评论道德还是不道德的问题。 12.D.解析统观本文对于“孝”的描写:“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 、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

5、一份孝心” 、 “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的父母还健 在。 ”可知,作者主要感叹的是时间的短暂,呼吁人们一定要抓住尽孝的机会。所以,本题 正确答案为 D。 13.C.解析 本题是一道语句理解题。在这句话的前面作者主要提出了尽孝的多种方式, 而且每项建议都是从富有和贫穷两个方面对比阐述,最后总结说“在孝的天平上,它 们都是等值的” ,意思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都是一样的珍贵。故选 C。 14.D.解析 本题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文是毕淑敏所写的著名散文孝心无价 ,主要围绕“孝”展开论述,最后得出“在孝的天平上,它们都是等值的”观点,即“孝心 无价” ,故选 D。A 项中“对父母的挚爱

6、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B 项中只是针对前面例子发的感慨的一个方面,不是全文的中心意思。开头的例子只是引出 中心话题,而不是“专门”对此发出感慨,故 C 错。 15.D.解析 本题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本文的主要话题就是“孝” ,故 AB 很容易排除。 同样,本文没涉及到“淫”的话题,故 C 错。 16.C.解析此题主要从搭配的角度来做,乳汁和婴儿应用“哺育”为宜。所以选择 C。 17.B.解析 “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多含贬义;“原型”特指叙事性文学 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推脱:推卸,推托:借故拒绝。界限:分 界,限度,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线:两个地

7、区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分界,彼此间有明显的分 隔。所以选择 B。 18.A.解析此题体现出更多的语境暗示信息。第一个空儿后边作者提到“他们回来了” , 说明燕子之前来过此处,所以声音是“熟悉”的。清亮:表示外表干净明亮。清脆:表示 声音干脆清晰。第二个空儿,主语是飞翔,则与矫健轻盈搭配较为合适,C 说的体态轻盈, 主语被偷换成了体态,故不妥。最后一个空儿,作者在后文提到,填空有了神采,所以选 妩媚动人合适,优美可爱一词体现不出神采。所以选择 A。 19.B.解析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D 项中涌动和熔炼这两个词用的不准确。另外,美丽 是个形容词,其他三个是动词,搭配不当。所以选择 B 选项。 20.D

8、 解析阳光应用强烈,而不是猛烈。照耀强调的是耀眼,是视觉上的,而从后文的 意思来看,应是“照射” 。因此 D 项为正确答案。 21.A 解析荒诞:虚妄而不可信,含有可笑的成分。荒谬:非常不合常理。这里用荒谬 更合适。征伐:讨伐,出兵攻打。征服:使接受、服从、顺从,从文段内容可知用征服。 识别与区别,前者有“认识”的成分,区别重在“区分” 。这里可知应用“识别” ,所以此 题应选 A。 22.B.解析此题考察搭配, “顽强的毅力” 。C 顽固是贬义词,而 A 和 D 都不能和毅力搭 配。故 B 为正确答案。 23.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四组同义词的辨析。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排除法,即找准一个 突破口

9、,从相对容易辨析的一对词语下手.如“流言”和“谎言” ,通过比较,前者指没有 根据的话且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后者指谎话,结合语境推断可以杀人的只能 是“流言” ;然后再比较“流连”和“踯躅” ,通过比较两组词语就可作出选择,可见排除 法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当然,从另外一组词语辨析也可作出判断。因句中有“他内 心深处” ,若后接“内疚”显然有重复,故排除。 24.A.解析 “发源地”指河流起源的地方;“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 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所以第一个空宜填“发祥地” 。 “表明”指表示清楚; “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而“考

10、古发现”应为“可靠的 材料” ,所以第二个空宜填“证明” 。 “并存”指同时存在, “共存”指共同存在,第三个空 宜填“并存” 。 25.D.解析此题重点考察语境。文段多次出现“禁止”一词,从句式一致的角度,应该 选择 D。 26.D.解析本题属于拼音常识题。只有 D 项中四个字的读音不同。四个加点字的读音分 别为:调函(dio)粜米(tio)千里迢迢(tio)武装挑衅(tio) 。所以选择 D 选项。 27.C.解析 中“诸”和“于”重了, “诸”就是“之于”的意思。 要么“付诸行动” ,要么“付之于行动” 。中“否认”与“不”两个否定词表达了肯定的 意思,与原文意思相反。中“令人威慑”不通

11、, “威慑”是使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用法上只能“威慑”别人,而“令人威慑”则成了“使得别人威慑” 。应为“令人生畏”才通。 故选。 28.A.解析本题属于词语辨析题。本题的三个错别字分别为:秘(密)不透风;作(做) 了;抒(舒)畅。括号中的字为正确的。所以选择 A 选项。 29.解析 中用“随着”与“让”两词,主语残缺,应该删掉一个。项的主干是 “主会场竟设在举行” ,典型的主谓宾搭配不当。中“选取近个中国人最易读 错的字”有歧义。故选。 30.B.解析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第一句中的“毛病”指人体受气候影响而产生的病症; 第二句中的“毛病”指机器出现的故障;第三句中的“毛病”指人的习惯性的缺

12、点;第四 句中的“毛病”指处理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所以选择 B 选项。 31.解析 中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中恻隐 之心: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 加严重。 (不用与指坏人)中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 正确。 32.B、C.解析本题属于词语辨析题。A 项中的错别字为“呕” ,正确为“讴歌” ;D 项 中的错别字为“贴” ,正确为“字帖” 。B 和 C 两项都没有错误,所以选 B 和 C 两项。 33.解析B 项“叹为观止”为褒义词,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用来说 明被烧毁的大楼,感情色

13、彩不符。C 项“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 节,此处用来说明说法绝对,词义不符。D 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此 处形容演戏,适用对象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34.解析 由“疲倦像涨潮一样”可知, “爬”主要侧重于有脚的参与,与“涨潮” 意境不相符,应改为“涌” 。其他三项加点字均使用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35.B.解析本题属于语句表达题。A 项中主谓搭配不当;C 项中出现了两面对一面的语 法错误,正确应该为“是日本能否” ;D 项中主谓搭配不当,文字不能用重量来形容。 所以选择 B 选项。 36.C.解析递推数列。 , ()=(4+1)?=25,所以

14、选择 C 选项。 37.D.解析尾数数列。前两项的和取尾数为后一项,9+5=14,所以选择 D 选项。 38.A.解析交叉数列。奇数项 257,259,261,263 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偶数项 178,173,168 是公差为-5 的等差数列,故()=168-5=163,所以选择 A 选项。 39.D.解析递推数列。 ,因此()=932-9=279,所以选择 D 选项。 40.C.解析做商数列。两两做商为 1,2,3,4,故( )=245=120,所以选择 C 选项。41.C.解析统筹问题。 1、小明与弟弟过桥,3 秒; 2、小明回,1 秒; 3、妈妈与爷爷过桥,12 秒; 4、弟弟回

15、,3 秒; 5、小明与爸爸过桥,6 秒; 6、小明回,1 秒; 7、小明与弟弟过桥,3 秒。 总计 29 秒。5 与 7 可以调换顺序,总时间不变。 42.D.解析统筹问题。 第一步,用天平将 140g 分成两份,每份 70g; 第二步,将其中的一个 70g,平均分成两个 35g; 第三部,将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将 35g 盐放在天平两边至平衡,则每边为 (35+7+2)/2=22g,那么砝码为 2g 的一边,盐就为 20g,将其与第一步剩下的 70g 盐混合, 就是 90g,剩下的就是 50g。所以选择 D 选项。 43.B.解析经济利润问题。第一次 8 块买 9 块卖,赚了 1 块;

16、第二次 10 块买 11 块卖, 又赚了 1 块。共赚 2 块,所以选择 B 选项。 44.C.解析最值问题。设共有 100 人考试,则得 90 分以上的同学依次有 70、75、85、90 人,因此没过 90 的依次有 30、25、15、10 人,则没过 90 的最多有 30+25+15+10=80 人,故 90 以上的至少有 100-80=20 人,占 20%,所以选择 C 选项。 45.C.解析比例问题。2009 年生活用水为 50001/3=15000 吨,总用水量为150003/5=25000 万吨=2.5 万吨,所以选择 C 选项。 46.B.解析等差数列。中位数=777=11,即第 4 张为 11 号,则第 7 张为 14 号,故这 一天是 15 号。所以选择 B 选项。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