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8287 上传时间:2017-02-09 格式:PPT 页数:16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之有理 “四两拨千斤” 虚词 学 习 任 务 1、了解虚词的性质 2、掌握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 3、重点:辨析虚词的用法 4、难点: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一身二任 虚虚实实 1、 叫 弟弟打破了 叫 了他一声 2、 在 哪儿工作呢? 不 在 图书管 3、 给 他打个电话 给 了我一本 4、 为 新中国奋斗 都是 为 了你 5、 朝 我挥了挥手 他面 朝 大海 6、就 按 他说的做 按 一下按钮 透过现象看本质 虚词的性质 1、与实词发生关系时,产生的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 2、虚词只能附着实词,不能单独说出来 3、虚词不能象实词那样自由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谓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句法成分(除副词外

2、) 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 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虚词: 表示的意义都不太实在,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能帮助实词造句。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拟声词 (一) 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

3、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三)、连词: 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 ,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 所以 ” 、“即使 也 ” 、“只有 才 ” 等。 (四)介词: 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 。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 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

4、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内容 例 词 表示程度 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 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 表示时间 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等 表示频率 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 等 表示语气 不、没、没

5、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等 表示情貌 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一、副词的运用 大家都希望你来,你居然来了。 这场球比上一场打得格外激烈。 1、辨明词义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认识了他。 我能够得救,幸亏了医院的医生。 2、弄清词性 这很可能是暗害林峰事件的再次重演。 语气词只放在句子末尾,有时也放在句中停顿的地方。 3、避免重复或矛盾 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难道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任务吗? 4、用好否定副

6、词 解题指导: 一、副词辨识正误题,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审查 1、表达的范围 2、表达的程度 3、表达的数量 4、该类副词的语法功能 5、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真不巧,李家文 走了三四小时你就来了。 ( 2)有意见就提 ,为什么要吞吞吐吐呢? ( 3)刚得病的时候,我也 悲观过,是同志们的鼓励使我坚强起来的。 ( 4)这件事情本来就十分清楚, 研究,按照老甄的意思办就行。 A 刚才 吗 已经 无须 B 刚刚 吗 曾经 未必 C 刚刚 嘛 曾经 无须 D 刚才 嘛 已经 未必 判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虚词正确的一组。 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

7、加油啊! 你不了解情况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了吧? 王丹考虑问题脑子很灵活,刘磊的思路 敏捷。 A、马上 不免 更加 B、马上 未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性幅度要稍大一些,偏口语化;而“立刻”表示的是即刻要发生的事情,偏书面语化。“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主观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 。 “越发”限用于同一人或事物的进一步变化;两个人或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必须用“更加”。 形形色色的“的” 区别“的、得、地”。 “的”的用法: 助词 语气词 :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

8、 “ 的 ” 字短语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 “ 是 ”连用, “ 的 ” 的后面 补不出中心语 。 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的”的后面 能不能 添相应的 名词 。 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 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相反就是语气词。 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 他是会来的。 他今天会回来的。 助词 语气词 语气词 人 判断下面句子中的“的”是助词还是语气词 是一九五三年秋天由师范学校毕业的 这个区的中心小学 当了教师的他 中学生的生活习惯 对他的意见 个人的勇气 平凡而伟大

9、的、包罗万象的、担负着无数艰巨任务的区委会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语气词 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别的原因 媒人的天平 经他介绍而成家的 闹过离婚的 提过这个意思的 打架吵嘴什么的 他十点钟到的北京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助词 语气词 助词 一、介词 :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头,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的词 内容 例 词 时间、方向、处所 从、自、自从、于、至、往、当、当着、朝向、趁、由、随、随着、沿、沿着、顺、顺着、乘、冲( 比较 比、和、跟、与、同 方式、方法、手段 按、按照、照、依、依照、本着、经、经过、据、根据、通过、以、将、把、被、凭、

10、鉴于等 原因、目的 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对象、范围、关联 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把、将、被、连、任凭、至于、顺 表示 排除 除、除了、除开、除去 二、介词的运用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 祝福 ,我们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对于经济方面,我们要尽量给他帮助。 1、避免错用 对于开展海水养殖,至今未引起各级领导同志的注意。 这所大学非常有名 ,吸引了来自于一百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 2、避免滥用 这个消息是我哥哥单位听到的。 正如一切新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议论一样,差额选举也褒贬不一。 3、避免漏用 在怎样对待缺点错误上,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我们正朝着把自己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

11、人材前进。 5、注意搭配 这个音乐对他并不陌生。 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避免搭配不完整 三、介词的辨识正误题从以下方面审查 1、介词的语法功能是否得当 2、有无介词误用或滥用现象 3、适当运用换位法,即把容易混淆的有关介词分别换位,从而判断介词的使用正确与否 4、介词与其所带的宾语是否搭配得当 例: (1)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 (2)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为党为公的光辉。 (4)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未了。

12、 (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 学雷锋,创三好 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从 里 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在”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当 使句子缺少主语。 (“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不可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例: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 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在句首加上“从”。) (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

13、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战国时期出现的 禹贡 和秦汉之际出现的 管子 ,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 不可误用介词 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例: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对”应改为“给”。) (“从”应改为“在”。) (“对于”应改为“关于”。) (“把”应改为“用”。)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

14、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介词宾语不完整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在“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 (在“武器”的后边应加上“的观点”。) (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5介词同后进的介词宾语不搭配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应改为“从”。) (“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在“大熊猫”加“习性”。) (应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 (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 上”,应把“上”删去。) (2)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3)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