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九年级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23392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九年级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九年级语文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曹刿论战曹刿论战练习练习 28 一、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齐师伐我(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大小之狱( ) 弗敢专也( ) 齐师败绩( ) 二、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 A.“小惠未彳扁 ”的“彳扁”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三、 “以”字用法及意义 2 何以战 : 可以一战: 必以分人: 必以信: 四、 “之”字用法及意义 2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忠之属: 故克之: 五、翻译

2、6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 六、比较阅读(12 分每题 2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彳扁,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

3、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 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

4、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 略的内容是“ ”。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练习 25 一、 知识积累(17 分)1、 填空题。 (2 分)本文选自 。我们学过的课文 也选自于此。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窥镜 昳丽 期年之后 朝服衣冠3.、解释加点的词。 (5 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孰视之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王之蔽甚矣 (6)时时而间进 (7)能面刺寡人 (8)能谤讥于市朝 (

5、9)朝服衣冠 (10)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忌不自信。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5、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 分) (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战于长勺 D.乃入见 6、翻译句子。 (4 分) (1)时时而间进: (2)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二.、强化阅读(8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710 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

6、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7、 (2)闻寡人之耳者。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本文使用了逻辑上的类比推理方法,讽喻齐威王纳谏,请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9、 你能找出文中反映邹忌有自知之明性格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吗?10、请你说说“除蔽纳谏”的见解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练习练习 27阅读理解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且焉置土石?”

8、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说明这两座山有何特点?2

9、2.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3. 用原文填空。4 愚公决心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解决焉置土石的办法是: 说明了运土的艰苦。 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 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何作用?2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3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甚矣,汝之不惠。 通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通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 6解释下列加点字:10 惩山北之塞 ( ) 投诸渤海之尾 ( )

10、 固不可彻 (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笑而止之曰( ) 汝心之固 ( ) 而山不加增( ) 告之于帝 ( ) 方七百里 ( ) 年且九十 ( )方其远出海门 ( ) 且焉置土石 ( ) 7 翻译句子。4 甚矣,汝之不惠。 译: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诗经诗经两首练习两首练习 2020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钟鼓乐之。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

11、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文学常识填空 (4 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 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 305 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 ,最初称诗 ,也叫“ ” ,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诗经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 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依据 音乐的不同划分,分 、 、 三部分。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 、 、 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2、填写上文诗歌中空缺的诗句。 (4 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 分) 荇菜( )寤寐( )溯洄( )沚( )yo tio ( ) ( )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 分) 寤寐思服 左右毛之 蒹葭苍苍 道阻且跻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关雎的主要内容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