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试题试卷初一七年级新课标人教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02862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试题试卷初一七年级新课标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试题试卷初一七年级新课标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试题试卷初一七年级新课标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试题试卷初一七年级新课标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试题试卷初一七年级新课标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试题试卷初一七年级新课标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山中杂诗山中杂诗】 (吴均(吴均.南朝)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 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的

2、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 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 “竹中窥落日竹中窥落日”中的中的“窥窥”字可否改为字可否改为“望望”字?谈谈你的看法。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答:不能。因为“窥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 “望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则是向远处看

3、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竹里馆】(王维王维唐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月夜,答:诗人独自坐在幽

4、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 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 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答: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独坐、弹琴、长啸。【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半

5、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 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 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半轮

6、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 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ttp:/w ww. xkb1. com 3、说一下、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中中“入入” “流流”的妙处。的妙处。 答:答:“入入”和和“流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 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

7、灵入妙。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依依惜别和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人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它表达了诗人 听到听到折柳曲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后

8、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是全诗的关键:“折柳折柳”的寓意是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是思乡,而诗歌的主旨是思乡 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是全诗的关键。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暗”和和“满满” 的表达效果。的表达效果。 答:答:“暗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

9、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 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 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 “折柳折柳”在诗中指在诗中指折杨柳折杨柳曲,曲, “柳柳”与与“留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柳” 表达答: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表达答: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柳”的诗句。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

10、青柳色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逢入京使逢入京使】(岑参岑参唐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X k B 1 . c o m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 “凭君传语报平安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

11、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 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一二句“龙钟龙钟” “泪不干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的轻描淡 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

12、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 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平 安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 情。情。 【滁州西涧滁州西涧】(韦应物韦应物唐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13、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 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 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答: 生于偏

14、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中的“舟自横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 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答:答:“舟自横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 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 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

15、精神内涵。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ttp:/w ww. xkb1. com 答: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答: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

16、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 切感伤。切感伤。 2、 “落花时节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 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 3、对杜甫的、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诗的前两句中,诗的前两句中, “寻常见寻常见” “几度闻几度闻” ,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 从一个侧面表现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繁华。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诗的最后一句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