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经济要有发达的水利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96181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达的经济要有发达的水利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达的经济要有发达的水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达的经济要有发达的水利(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 11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责编:罗纯美编:陈思理坚持与时俱进 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在全市水利系 统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创建精神文明 活动,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1978 年以来,中山市水利局先后被评为全国 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水利文明单 位、全国水利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 位、全省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省五 一劳动奖状, 自 2000 年以来连年被评 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市。19782008 年 全市水利系统获得市级以上先进集体 86 个。全系统有 2 人获全国抗洪模范、 1 人获全国水利经济先进工作者、1 人 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规划先进个人、1 人被评为全国区乡

2、优秀水利水管员、1 人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干部、1 人被水利 厅评为模范工人。 改革开放 30 年中, 中山市水利系 统一刻也没有放松政治思想教育,坚持 集中学习制度,组织上辅导课、观看教 育片、写学习心得等,重点解决干部职 工的理想、目标和精神支柱问题,建设 政治文明。先后涌现出全国抗洪模范李 武彪、梁润明,全省水利系统优秀干部 李佳荣、模范工人欧斯敏,放弃出国过 安逸生活的省先进生产者、水闸管理员 欧阳干洪,热爱水利的“四代闸公”林业 生,恩爱夫妻守水库的程关青等情操高 尚的先进人物。 中山水利 30 年的建设发展走过的 路程, 累积的经验, 无论对现在和将 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积极的借

3、 鉴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山 市水利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 基础产业中的地位愈显突出, 为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山水利仍然面 临许多挑战。 中山水利人将满怀信心走上新的 历史发展征程。发达的经济要有发达的水利30 载坚持改革创新,书写治水华章发达的经济要有发达的 水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 改革开放(1978年)后,中山 的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 利建设,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 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摆在 重要的发展战略地位,治水不 停,按照“堤库结合、以泄为 主、泄蓄兼施”的治水方略,开 展一系列水利建设,在确保水 安全、管好水资源、改善水

4、生 态、塑造水文化等方面取得重 大成效,水利实现从“农业命 脉”向“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 基础产业”转变,从“农民的水 利”成为“全民的水利”,为国 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提供了水资源保证和防 洪安全保障,促进人水和谐的 社会建设。完善工程体系 水利工程防灾 减灾能力显著提高1978年以前,中山原有防洪(潮) 排涝工程因受建设时代局限, 标准 较低、施工质量不高。 为切实提高水利的安全保障能 力, 谋求新的更快地发展,1978 年 后,中山不断加大对水利的投入,组 织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 高速度的 水利建设,在大力提高水利工程挡、 蓄、排、引、灌等能力的同时,以追求 人水和谐为目的, 积

5、极融入环境责 任、经济贡献和审美价值,推进效益 多元化的“大水利”建设。 1998 年投资 2 亿多元建设东河 水利枢纽工程, 这项中山市水利建 设史上最大的单项水利枢纽工程包 括水闸、船闸和泵站三大部分,泵站 总装机 10800 千瓦,安装大型全调节 立式轴流泵 6 台,设计流量 273 立方 米/秒,单站流量当时居全国第三、全 省第一。 该工程投入运行不仅有效 缓解中山城区内涝水浸现象, 并有 效改善岐江河水环境, 提升整个中 顺大围的排涝、灌溉、航运能力。2005 年投资 6000 万元建成全省第二大的 火炬区洋关泵站, 投资 1.05 亿元重 建大涌口水闸, 投资约 6000 多万元

6、重建民众田基沙水闸, 这些骨干工 程有效发挥防洪、排涝、挡潮、防咸 以及改善水环境等多种效益。 2004 年起, 组织实施城乡水利 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计划 5 年内投 入 20 亿元,完成 16 宗重点江海堤围 的干堤加固、险段整治、水闸重建、 填塘固基、新建泵站、水库除险以及 城镇排涝工程建设, 成功防御 1998 年 6 月洪水及 2005 年 6 月特大洪 水的侵袭。至 2008 年底,全市 已累计投入 18.7 亿元,全市防 洪排涝能力有了明显提 升,并取得水利对生态、环 境、交通、景观等贡献的新 效益, 邻近中心城区的水 利工程普遍配套了环境整 治, 实现绿化、 亮化和路 化, 构

7、筑成文化的景观线 或生态屏障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 代以来, 中山市从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入 手,大力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 建立完善有效的水生态保护体系, 积极 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推动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污染严重、 影响较大的中山母亲 河岐江河, 进行重点整治。1990 年, 组织整治岐江河污染的统一行动, 对一批污染企业实行“关、停、转、迁”或进行 技术改造, 使每年排入岐江河的污水减 少 60 万吨。1998 年以改善水质为主,组 织对岐江河由整治水环境推进到水体内 源污染及河岸综合治理, 计划分期投入 资金

8、7.3 亿元进行整治。目前岐江河水环 境初步得到改善, 水质由类提高到基 本维持类,通过利用东、西河水闸的潮 差进行冲污换水,两岸环境显现“碧水、 蓝天、绿地”新貌。全面开展内河涌综合整治。 针对全 市内河功能日益衰退状况,2000 年 8 月 起,以解决水脏、水死、水阻等水环境问 题,打造健康河流,改善水生态环境,组 织对内河涌进行整治, 实现内河涌 “美 化、绿化、净化”,达到“能引、能蓄、能控 制、能调度、能通航”。截至目前,全市共 投入内河整治资金 9 亿多元 (含岐江河 整治工程),累计整治主要河涌 160 多条 400 余公里。中山市努力探索科技兴水, 不断提 高水利科技含量, 并

9、依靠科学支撑和推 进,相继建成了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工情 预警自动化系统、通讯传输系统、决策支 持系统,全面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 只要坐在办公室内,即可对江河、水库水 位、降雨量、风向风速、水质咸度等实时 监控,对所有重点水利工程“头痛脚热” 也能自动“问诊” 自 2000 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 3000 万元基本建成一个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 础、通讯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先进实用、 高效可靠的三防信息系统。目前,全市建 成遥测站共 81 个,覆盖全市所有重点区 域,实现了江河、水库水位、降雨量、风向 风速、水质咸度等的实时监控,建设了重 点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系

10、统, 建成了覆 盖全市 24 个镇区三防指挥机构及 10 宗 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的三防城域网。 同时, 我市开展了全市水库相关线 及报汛站水位相关模型的建设。 这个系 统一是能根据雨量及水位的变化, 快速 计算水库的蓄水增量, 建立水 库雨量、 水位及库容的相关关 系,指导水库做好削峰错峰,达 到有效防洪调度,科 学蓄水泄洪;二是以报汛站上游径流和海潮汐为主要元素, 建立潮汐和上游来水与单站水位间的关 系, 提供洪水期间市内 8 个重要水位站 点的相关水位分析, 提高了洪水的预测 能力。 水利部门早在 2003 年 12 月 31 日 建成中山水利信息网站, 并向社会正式 推出;2004 年

11、底建成 “城域网”,网络覆 盖市水利局及直属 7 个单位、24 个镇区 水利所、6 个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深化水利改革 水利工程管理实现 良性发展中山水利工作既重 “建”, 又强化 “管”,并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1979 年以 来,在深化各项改革中,全面建立健全 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理顺管理关 系,推进水利工程良性发展。 一是把水利工程建设推向市场。改 革开放后,全市水利工程建设与施工全 面落实承包合同制。1995 年小榄东、北 泵站土建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迈出水 利建设市场化的重要改革步伐。1998 年 10 月,为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 全省率先制

12、定中山市水利建设程序试 行办法, 从过去政府包办向市场全面 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 理制、合同管理制,使水利工程建设的 质量、 资金使用安全及效益明显提高, 形成 “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发展新趋 势。 二是抓好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 从 1994 年起, 按照省水利厅制定的有 关标准,全面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环境整 治,对各种管护设施包括闸和坝观测设 施、防汛通讯调度设施、水利管理用房、 职工宿舍、生活福利设施等,进行必要 的新建和改建,迅速改善了基层水利管 理单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2000 年全市 24 个镇区水利管理单位成功进 行机构改革,实现机构名称统一、单位 性质统一,定人

13、员编制、定人员经费;跨 镇区的联围工程管理单位除中顺大围 工程管理处原已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外,中珠联围、五乡联围、文明围、民三 联围、张家边联围正式成立工程管理处 (作为议事协调机构), 定为副科级建 制。全市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从此结束了 长期以来机构称谓不一、 责权不清、性 质不明、编制不落实、经费无保障的历 史,人心稳定,工作和生活安定,水利工 程管理空前良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山市迎来依法 治水新时代, 在深入开展依法治水管水 中,积极向全民普及水法知识、进行水法 制教育, 重点在涉及河道生产和建设、河 道采砂、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以及水 土保持等

14、方面建立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 机制,促使水事秩序明显好转,促进建设 发达的水利、发达的经济和社会。 1990 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水法暂 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之后,先后制定实施包括河道管理、水利工程保护、水利工 程建设、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利规 费征收、水管理体制、水政执法等 20 多 件规范性文件, 有效促进国家有关水法 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建立形成具有地方 特色的水利管理政策措施体系,1996 年 起成立了水政监察机构, 依法开展治水 工作。 依法开展清理河道堤防乱占、乱 建、乱堆、乱倒、乱种等“五乱”行为现象。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有效推动 水利建设。从 2003 年南头镇出现首

15、座由民营资本出资建成的北帝水闸工程起, 至 2008 年在全市重点堤围险段整治工 作中由社会资本承担的投资已超 2000 万元。由于坚持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 政策和分级办水利的方针, 全市全面建 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新 体制,基本建立形成国家、地方、集体、个 人等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水利投入新机 制,并且形成以地方财政为主、群众自筹 为辅,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加快了水利 建设进程。文/图:通讯员 陈秋根 记者 赖有生严格依法治水水行政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转变治水理念水资源保护和调配取得成效依靠科技进步水利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堤路结合的堤坝,可走大汽车。雄伟的水闸阻挡滔滔洪水。经多年整治,岐江两岸美景如画,成为中山治水成功的一个典型。内河整治 面 貌 一 新 , 成 为地方一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