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姜堰市】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795301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姜堰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姜堰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姜堰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姜堰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姜堰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姜堰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姜堰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姜堰市 20082009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于春年 孙长春 审校人:王书月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学科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蹩脚/别扭 威慑/摄人心魂 仆人/前仆后继 B孱头/孱弱 缱绻/孜孜不倦 疏浚/怙恶不悛 C贫瘠/脊梁 瞋视/瞠目结舌 驽钝/驽马十驾 D. 启碇/钢锭 纰缪/未雨绸缪 针灸/残羹冷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雅虎在中国曾有过辉煌,但这一切都已是过眼烟云,明日黄花。 B盖与被盖,这是 NBA 的江湖恩怨,尤其对那些大个子的中锋来说,可谓礼尚往来,互 请对方品尝百味“火锅” 。

2、C中国话剧要变革,要创新,要走向大众,决不能躲在小众的圈子里孤芳自赏,自 怨自艾。 D. 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的大量数据、图片和实物,大多观众望洋兴叹: 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华。 3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是小陈、小金、小吕对“健康”的 “自主探究成果” ,作为“小组合作”的小组长,请你归纳他们三人的观点,并得出本小 组关于“健康”的解决措施。 (5 分) 成员成员探究材料探究材料探究结论探究结论小陈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 75%的水体受到了污 染,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已达世界第 二位,致使有些地方逢雨必酸。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恶化,人们的 身体健康受到

3、危害。小金张国荣的死亡一度所引起的震撼,到今日依然 余波荡漾。神经质、抑郁症,恐怖症、自闭症, 或是颓废病人等等,成了威胁生命 的重要杀手。小吕约旦河两岸的战火依旧激烈,中东的局势依旧 混乱,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依旧猖狂,病态的社 会秩序带给我们的只有无止的烦恼。社会的健康已经成了更广义的甚至 是关涉到全球的一项重大政治问题。归纳观点: (3 分) 解决措施: (2 分) 4名著阅读题(4 分)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 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请指出下列典型的环境描写出自哪部(篇)小说并写出作者。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

4、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 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 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 计数。 索漠城有一条起伏不平的大街,直通高处的古堡,街尽头有一所房子,外表就有这种忧 郁苍凉的成分。街上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往,夏热冬寒,有些地方还很阴暗,但有一个特点,鹅 卵石铺的路面总是干爽、清洁,发出响亮的回声篇名 作者 篇名 作者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 宰!”平曰:“嗟乎,使

5、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 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 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 “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 ”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 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

6、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 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 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 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 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念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 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 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 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

7、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 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 敢复言。 乃封陈平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 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节选自资治通鉴)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挺身间行 间:抄小路 B愈益幸平 幸:宠幸 C召让魏无知 让:责备 D汉王乃谢,厚赐 谢:感谢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子之居楚何官 发其志士之悲

8、哉 C而无益胜负之数 而不在使者之目 D诸将乃不敢复言 乃令张良留谢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王造反,项羽即派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殷王。后来汉王又攻占了殷地。项羽为 此怒不可遏,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 B汉王跟陈平交谈一番后,当天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 们因不服气都喧哗鼓噪起来,汉王听到这些非议后,立即就怀疑陈平了。 C魏无知向汉王推荐陈平是因为他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魏无知认为楚汉相争 的关键时候,对决定胜负命运有所补益的才能比守信义、重孝顺的品行更重要。 D汉王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他并没有太大的功劳,并且如

9、果不是魏无知, 他也不会被汉王所用,表明了陈平的谦逊和不忘本。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念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 (4 分) _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 分) _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 分) _ 三、古诗鉴赏(10 分)学科网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10 分)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此词抒写作者泛舟颍州西湖的感受。供游人乘坐的车子。 (1)纵观全词,说说词人游春时在感情上经

10、历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分) _ _ (2)古人诗词讲究炼字,力求一字乃至数字传神。试分析“萦” “唤”二字在词中的 妙用。 (5 分) _ 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学科网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曰:“鄙贱之人, !”卒相与欢,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 传 )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 )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学科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曹雪芹故居感怀 胡序知去年,在一

11、个阴沉沉的冬日,我来到了北京香山脚下,去拜谒曹雪芹故居。故居位于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它坐北朝南,东邻金山,西可望香炉峰,北邻卧佛寺,南 接北京植物园,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走近故居,不高的门楼上悬有一方题为“曹雪芹纪念馆” 的匾额,是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亲手所题。由此,让我想起 250 余年前,曹雪芹的 石头记已在社会上传开,名声传到皇宫里,乾隆让人把书找来,他看到书中有反皇权的 “违碍语”,便派人劝其修改并答应刻印出版,曹雪芹拒绝了皇上的要求。乾隆震怒,将石头 记(或红楼梦)以“淫秽”罪名查禁,并下旨抄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痛恨曹雪芹的顽固不化,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乾隆爷

12、,却 万万想不到这位大作家的故居的匾额竟是他的后世子孙题写的。 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在他的故居门前踯躅。谁能想到,这里竟是“为天下的女儿著书 立传”的地方?竟是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作家的居所?谁会相信,一部代表中 国文学最高成就的红楼梦,就诞生在这寒伧得像农家的院落里,而它的作者竟是在“蓬牗 茅椽,绳床瓦灶”的境况中,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窘生活? 曹雪芹的少年时代“锦衣纨绔”、 “饮甘餍肥”,过的是极其奢侈的豪门公子的生活;家遭 巨变之后,生活地位一落千丈。生活的巨变,家世的沉浮,使之对社会上各种世态炎凉、黑 暗罪恶有了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曹雪芹便以其家族的生活为素材,在这沉寂的

13、郊外,望着西 山的冷月,听着冷雨,临着风雪,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 心愿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就因穷愁困顿和唯一的爱子的夭折而哀痛过甚悄然辞世,他的 生命就像故居庭院中的黄栌树枝头的一枚枯叶,默无声息地飘落了。 雪,飘飘洒洒地紧骤了起来。我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思古的向慕之心步上台阶,走进 了故居。院子不大,两株高大的黄栌树遮挡了近半个院落。我不知道,此树是不是 250 多年 前的曹雪芹所植?树下是否是主人情思飞跃之地或望月休憩之所?居室内只有一张北方式 的大木床,旁边放着几只空而发黑的箱子,书房内仅留有主人当年写的题壁诗,真可谓“一 贫如洗”,主人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富有在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雪花已经染白了时间和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曾记得, 曹雪芹著书的地方叫“悼红轩”,我在将要离开他的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觅,但是找遍了 这不大的几间屋子,并没有发现在何处。正如这部伟大的著作,终于由于作者“泪尽而逝”未 完稿一样,不免留给人们以深沉的遗憾! 历史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