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88671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3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外鲁迅研究述论鲁迅研究月刊 年第 期 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回 王家平鲁迅及其作品进入西方人的视野是 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的事。当时, 给欧洲带来毁灭性影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 欧美知识界开始反思西方文明的种种弊端, 一些有识之士还开始检讨以往一个世纪西方对非西方文明居高临下的主子态度, 尝试以平等的眼光观照非西方文明形态。此外, 国际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某些有利于中国的变化。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胜国” 的中国, 虽然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 但至少获得了与欧美国家的对话的机会, 西方列强逐步改变了鸦片战争尤其是庚子事变以来毫不掩饰的对中国公然的蔑视态度。在这样

2、的语境中, 中西文学交流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西方对中国文学的关注由过去的只关注古典文学, 转向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并重的研究格局, 其中鲁迅就是最受西方学者关注的中国现代作家。鲁迅作品最早的西文译本是梁社乾翻译的 阿 正传 英文译本。梁社乾 ( ? )祖籍广东新会, 生于美国, 精通英语, 从 年 月起与鲁迅通过十多封信, 商讨 阿 正传 译事, 他得到鲁迅的许多帮助。 年梁社乾翻译的 阿 正传 由商务印书馆印行, 鲁迅在 月 日的日记中记录了他收到梁社乾 本赠书的情况。鲁迅作品的第一个法文译本出自敬隐渔之手, 也在 年面世。敬隐渔 ( ) 是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年 、 月, 他

3、翻译的 阿 正传 经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介绍, 在著名的刊物 欧罗巴 第 期、 期发表。 年, 敬隐渔把他翻译的 阿 正传 会同 孔乙己 、故乡 收进他翻译、 编辑的 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家作品选 , 在巴黎出版。随后, 英国人 米尔斯将敬隐渔这部作品选 转译成英文, 改名为 阿 的悲剧及其他当代中国短篇小说 , 于 年在伦敦的 老特利奇公司出版, 年, 美国也出版了这部作品集。 年, 鲁迅的 药 由乔治 肯尼迪翻译, 刊载在上海的英文刊物 中国论坛 第 卷第 期上。在鲁迅生前, 上海的外文报刊载过鲁迅译文的还有英文刊物 中国呼声 、大陆周刊 、民众论坛 等, 法文报纸有 上海日报 等, 在美国出版

4、的 新群众 、亚洲 、小说杂志 和 今日中国 等也刊登了由斯诺、 伊罗生、 王际真等翻译的鲁迅作品译文。中国现代文学 第 号, 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刊, 。年刊。宋庆龄基金会与西北大学合编,中国和平出版社刊, , 。这本书的原稿是用日文写的, 主要描写鲁迅与朱安、 许广平、 许羡苏、 羽太信子、 山本初枝等五个女性的关系。但在日本没有出版, 只在韩国翻译出版。趣味性比较浓。(作者通讯处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 )年与鲁迅结识, 并开始翻译鲁迅的小说, 年 月姚克翻译的 药 和斯诺为英译本作的序言一起刊登在纽约 亚洲 杂志第 期上, 年斯诺与姚克联手译出 风筝 , 发表在

5、亚洲 杂志第 期上。 年月, 斯诺翻译、 编辑的 活的中国 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 在伦敦的哈拉普书局出版, 该书第一部分收录了鲁迅的 药 、一件小事 、孔乙己 、祝福 、风筝 、离婚 篇作品。美国记者伊罗生 ( ) 也是鲁迅的友人, 他翻译的 风波 登在 年 月纽约出版的 小说杂志 上。三四十年代在美国高校任教的华裔学者王际真也是当时译介鲁迅作品的主要译者,他翻译的 阿 正传 于 年在纽约的今日中国 月刊第 卷第 期连载。后来王际真又翻译了 篇鲁迅小说, 它们是:在酒楼上 、离婚 、头发的故事 、狂人日记 、故乡 、肥皂 、祝福 、伤逝 、孤独者 、风波 , 陆续在纽约的 远东杂志 和上海的 天

6、下月刊 发表。 年, 王际真把这 篇 译 作 结 集 为 阿 及 其他 鲁迅小说选 ,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王际真还译有 现代中国小说选(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年版) , 内收鲁迅的 端午节 和 示众 。王际真译有鲁迅小说 篇, 成为本时期西方世界翻译鲁迅作品最多的学者之一。鲁迅作品的德译本面世比较晚, 据学者戈宝权查证, 年, 廖馥君曾经在 年用德文译过 阿 正传 , 但一直没有出版。年, 约瑟夫卡尔迈尔翻译的 祝福 在瑞士苏黎世面世, 这是最早公开印行的德译鲁迅作品。 年, 斯诺编译的 活的中国转译为丹麦文在哥本哈根出版, 这是鲁迅作品首次被译成丹麦文。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 欧美各

7、国人士中最早着手研究鲁迅的是巴特勒特 ( ) 。 年 月中旬, 当时在北京大学教授西洋文学和哲学的巴特勒特访问了鲁迅, 年 月, 他的 新中国的思想界领袖鲁迅 一文在美国的 当代历史 第 期上发表!。文章称鲁迅是 “中国最有名的小说家” 、“现代中国的写实大家和短篇小说的名手” 。文章介绍了鲁迅对俄国文化和文学的看法:“我觉得俄国文化比其他外洋文化都要丰富” ,“中俄两国间好象有一种不期然的关系, 他们的文化和经验好象有一种共同的关系” ,“俄国文学作品已经译成中文的,比任何其他外国作品都多, 并且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最大” 。巴特勒特在文章的最后从思想史角度对鲁迅的重要性进行了评析:他是一个天

8、生急进派, 一无所惧的批评家和讽刺家, 有独立的精神, 并且是民主化的。他用普通话写作品。他是一切迷信的死敌人,笃信科学, 鼓吹新思想。他曾对我说:“孔教和佛教都已经死亡, 永不会复活了。我不信上帝, 只相信科学和道德。中国人本和宗教无缘, 所以再也不会信仰它, 中国人今日最大的毛病是懒, 他们一旦努力起来, 内战马上就会停止, 那时中国也就强盛。工作和科学二者是中国的救星。 ”巴特勒特在文章中还介绍了 阿 正传 在国外的影响, 以及法国文坛巨匠罗曼罗兰对它的高度评价。说起罗曼罗兰对阿 正传 的评价, 必然要讲到他的评价在中国文坛引起的一段公案。年 月 日, 鲁迅收到敬隐渔的来信, 被告知说罗

9、曼罗兰即将把他翻译的阿 正传 推荐到 欧罗巴 杂志发表, 敬隐渔的来信转述了罗曼罗兰对这篇作品的评价:“阿 传是高超的艺术底作品, 其证据是在读第二次比读第一次更觉得好。这可怜的阿 底惨象遂留在记忆里了” 罗曼罗兰的看法是在写给敬隐渔的信中表达的, 敬隐渔告诉鲁迅说罗曼罗兰给他的信件已经寄给创造社了。“作为创造社成员的敬隐渔本想在创造社的刊物上公开罗曼罗兰写给他的信, 但此信一直未能发表。年 月 日, 柏生发表 罗曼罗兰评鲁迅 一文, 文中引用了全飞先生的法国来信, 全飞自称是敬隐渔的同学, 他介绍了罗曼罗兰对 阿 正传 评价, 与敬隐渔写给鲁迅信中的评价基本一致。全飞还认为敬隐渔 “中文不甚

10、好” , 故他译的 阿 正传“恐与原意有许许多不合处” ; 全飞还说敬隐渔 “同时译了一篇郭沫若的东西, 罗曼罗兰谦虚地说他不晓得好处” 。敬隐渔看了全飞的文章后很生气, 他写了 读了 罗曼罗兰评鲁迅 以后 , 声称他从来没有过名叫全飞的同学, 全飞对他的译文的看法, 以及所谓罗曼罗兰对郭沫若文章的评价都是捏造的。年 月, 增田涉写的 鲁迅传 在日本 改造 杂志刊载, 内中提及创造社扣压罗曼罗兰 阿 正传 评论之事。 年 月 日, 鲁迅在致姚克的信中说:“罗兰的评语, 我想将永远找不到。据译者敬隐渔说,那是一封信, 他便寄给创造社 他久在法国, 不知道这社是很讨厌我的 请他们发表, 而从此就永

11、无下落。这事已经太久, 无可查考, 我以为索性不必搜寻了。 ” 年,郭沫若写了 鲁迅传 的谬误 , 批驳增田涉的说法, 认为创造社从来没有收到增田涉所谓的罗兰对 阿 正传“那篇历史的批评的文字”。也许是增田涉表达不够清楚, 其实他所说的罗兰对鲁迅的评价, 应该指的是罗兰写给敬隐渔信中的评语, 并非罗兰单独写给鲁迅的评论。鲁迅去世后不久, 郭沫若撰写了 坠落了一颗巨星 , 重提罗曼罗兰评语公案, 他说社会上有一种传言,“说是罗曼罗兰有信给鲁迅, 极力称赞 阿 正传 , 信是托创造社转交的, 而被创造社的人们把它没收了。这种无根无蒂的飞簧, 真正是更加不可思议的事”。社会上的确有郭沫若所说的传言,

12、 许寿裳 年在其 亡友鲁迅印象记中甚至说鲁迅亲自告诉他: 罗曼罗兰 “写了一封给我的信托创造社转致, 而我没有收到”。许寿裳是鲁迅的挚友, 他的回忆录被当作鲁迅传记资料中的权威作品, 但在具体的罗曼罗兰评价 阿 正传 问题上, 许寿裳的回忆是不确切的, 鲁迅本人从未说过罗兰给他写过亲笔信, 他 年 月 日写给姚克的信说得比较明确, 罗兰的评语是在罗兰写给敬隐渔的信中出现的, 郭沫若应该以这封信为准判断是非; 而且敬隐渔把此信寄给创造社, 是希望创造社的刊物能够刊载, 并不是托创造社转寄给鲁迅。但郭沫若过于计较 “传说” , 他看了许寿裳的文章后,写了 一封信的问题 , 对许寿裳的回忆、 增田涉

13、的传记, 以及鲁迅写给姚克的信进行反驳, 他说敬隐渔回国后是发了狂, 他言下之意是敬隐渔告诉鲁迅罗曼罗兰评语的事不可靠。敬隐渔后来发疯是事实, 但他与鲁迅通信时是清醒的也属无疑。不管怎样辩护, 创造社扣发那封对 阿 正传 有所评论的罗曼罗兰写给敬隐渔的信是不争的事实。这段公案发生在三四十年代, 到 年代所有的当事人都已作古, 但鲁迅研究者和郭沫若研究者还不时有人重说这段往事, 甚至相互之间还有论争。 年, 法国文学研究专家罗大冈从罗曼罗兰夫人处获得一封罗兰的珍贵信件, 这是罗兰向 欧罗巴 月刊编辑巴查尔什特推荐敬隐渔翻译的 阿 正传 的信件, 发信日期是 年 月 日,罗兰在信中说:我手中有一篇

14、不长的故事 (较长的短篇小说) 的稿子, 是当前中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写的, 由我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 的青年中国译者敬隐渔译成法语。这是乡村中的一个穷极无聊的家伙的故事。这篇故事的现实主义乍一看好似平淡无奇。可是, 接着你就发现其中含有辛辣的幽默。读完之后, 你会很惊异地察觉, 这个可悲可笑的家伙再也离不开你, 你已经对他依依不舍。罗兰在这封信中对 阿 正传 的评价与敬隐渔 年致鲁迅信中提到的评语相当接近, 而且敬隐渔是在 月 日致信鲁迅的, 也与罗兰写给 欧罗巴 编辑的信相承接, 这一切都证明罗兰曾经在给敬隐渔的信中对 阿 正传 作过评价, 而敬隐渔又把此信寄给创造社之事是可靠的。如今, 是

15、非曲直已经比较清晰, 回望这段文坛公案, 觉得有一点值得回味: 就是争辩的双方都很看重那封涉及对 阿 正传 评价的罗曼罗兰的信件, 尽管郭沫若等人是不承认这封信存在的。当时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是个弱者形象, 能够得到世界上最主要的国家之一的法国文化界的肯定, 能够得到该国大文豪的好评, 似乎中国文学就真正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了, 这里面是否包含着作为 “弱者” 的焦虑和自卑呢?倒是鲁迅本人的态度值得关注, 他对罗曼罗兰的评价当然是欣喜的, 但那是获得知音的欣喜; 他没有拿罗兰的评价来自炫, 他没有借外人抬高自己的虚荣和自卑, 他谢绝瑞典学者斯文赫定提名他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好意, 就是担心万一自己获奖了会助长国人的虚骄心理而忘记革故鼎新的事业。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