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722390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资料(不定期更新)心理学复习资料(不定期更新)2011-11-21 16:44:01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一、研究对象(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里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填空题(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填空题二、心理学意义(一)理论意义: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

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 心理学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填空题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填空题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官现实决定人的心理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

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填空题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填空题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2.机能(詹姆士,意识流)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实验研究)。此为第二势力。行为主义诞生标志是:1913 年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完形)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

4、异常行为的研究和无意识的研究;此为第一势力)。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洛斯、罗杰斯,心理学第三势力)7.现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信息加工)。诞生标志是:奈赛尔的认知心理学出版第二章 认知过程第一节 注意一、注意概述(一)概念&特点1.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名词解释2.特点:(1)指向性。(2)集中性。例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领神会”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没有指向就不会有集中,集中是指向的体现和发展。(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3.调节&监督功能。(四)注意的分类简答题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以后注意。1.无意注意(1)

5、概念:也成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a.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新异性。b.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当时的需要、特殊情绪状态、直接兴趣。2.有意注意(1)概念:也成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保持。b.合理组织活动。c.对兴趣的依从性。d.拍出内外因素的干扰。e.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

6、意都需要。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两种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需有意注意。3.有以后注意概念:也成随意后注意,时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张起来的。有以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二、注意的品质简答题(一)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

7、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1. 被知觉对象的特点。2. 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3. 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越长没注意就越稳定。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1. 注意对象的特点。2. 有无坚定目的。3. 个人的主观状态。(三)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是要有条件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 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2. 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都已熟练。3. 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注意分配能

8、力因人而异,其关键是在于能否通过艰苦练习,形成大脑皮层上各种各样牢固的咱是神经联系。(四)注意到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1. 原来注意的强度。2. 新的注意独享的特点。3. 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互转换的灵活性。4. 各种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三、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需要教师或其它成人给定目的,需要他人不断地提醒和关照。到了中学,学生的无意注意进一步深化,很多学生出现偏科

9、现象就是无意注意发展和深化的具体表现。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方法多样、语言丰富、问启发性问题)。(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纪律性教育;2.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3.把学生看成活动的主体;4.激发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5.正确组织课堂:时间、内容紧凑;6.采取各种方法防止注意力分散。(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2.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变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地学习动机,并依靠冬季调整注

10、意,是指经常处于最佳状态;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四)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1.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2.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3.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4.课要结束时,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一)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名词解释对刺

11、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差异感觉。刚刚能引起差别的感觉的刺激物间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三)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

12、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填空题)(2)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子: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2)补偿(例如:盲人通过实践使听觉更加敏锐)(3)联觉二、知觉(一)概述1.概念: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名词解释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1)联系:a.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

13、的感性反映形式。b.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2)区别:知觉比感觉复杂。a.感觉反映的是实物的个别属性,直接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b.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c.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收人的心理特点制约;d.知觉与词联系在一起。(二)知觉的种类填空题根据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三)基本特性简答题1.知觉的选择性:指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氛围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a

14、.刺激物的绝对强度;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c.对象的活动性;d.刺激物的新颖性、其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是:a.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b.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c.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式(受以往经验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与情绪状态。2.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主要功能:a.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清晰、更准确;b.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c.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d.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应,还能形成事务

15、表象,为表象转化为科学概念提供重要条件。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3.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四)观察含义、品质、观察力的培养1.含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2.观察的品质:a.目的性;b.客观性;c.精细性;d.敏锐性。3.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直觉能力。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

16、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b.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c.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d.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e.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f.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一)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观察标本、演示实验)。2.模象直观:只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3.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二)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简答题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