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7206 上传时间:2017-02-09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管单位:杨凌区粮食局项目实施单位:杨陵区粮食收储公司项目建设地址:杨凌区渭惠路 7 号项目负责人: 许建才项目建设时期:2006 年 10 月2007 年 10 月项目运营期: 20 年项目论证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淩2006 年 4 月2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提要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4一、项目建设背景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设条件目区概况10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3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场分析18二、营销策略22三、营销模式23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25一、建设任务和规

2、模目规划和布局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目实施进度安排 五、项目组织管理机构263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9一、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目总投资估算29三、资金来源与筹措.金使用与管理. 项目财务效益评价务评价依据32二、项目财务收据估算.务效益分析34四、项目财务风险分析.目财务评价结论36第 十 章 项 目 运 行 的 风 险 与 对 策 37一 、组 织 管 理 风 险 37二 、坚 持 市 场 化 取 向 38三 、转 换 经 营 机 制 38四 、财 务 风 险 39五 、市 场 风 险 40六 、行业风险40七、其他不可预见风险41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42一、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

3、就业424二、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42三、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42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43五、有利于粮油流通管理43六、有利于粮油宏观调控44第 十 二 章 结 论 与 建 议 45一、结论.议.总 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项目建设单位: 杨陵区粮食收储公司所有制形式:国营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杨凌示范区渭惠路 7 号,占地 10 亩,建设期限从 2006 年 10 至 2007 年 10 月。项目建设包括 15000 平方米的营业用房,粮油农产品信息网络中心 ,粮油及农产品交易

4、中心,优良粮油及农产品展厅以及仓储、办公用房等。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项目申报单位:杨凌区粮食局法人代表:杨陵区粮食收储公司(负责人许建才)7、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 800 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元,6无形资产投资 20 万元,运营流动资金 元,预备费用 延资产等资金 元。8、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中自筹资金 200 万元,申请国家农业开发项目资金 400 万元,农业银行贷款 200 万元。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评价指标汇总表项 目 指 标 单 位 元 人民币(下同)售收入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后)资收益率 态投资回收期 务内部收益率 25 %款偿还期 亏平衡点

5、生产负荷 10、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建成后辐射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四川、山西、河南等省,带动中西部地区粮油及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调动农民种粮、种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培养 20 个左右的粮油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农户超过 2 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量超过 300 元,增加就业人数 1 万余人。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食流通管理条例;3.“十一 五”期间陕西省粮食行业发展 规划;4.杨凌示范区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5.项目建议书;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编写大纲。89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985 年,在刚刚经历了 1984 年农村首次出现卖粮难之后,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提出了改统购为定购的思路,从此走上了粮食市场化的探索之路。1992 年部分地区在政策上放开了粮食的购销和价格,由于当时条件仍不成熟,期间有过一些反复。真正意义上的放开是 2001 年,浙江省经过国务院批准在全国搞试点。当年底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之后,又有一大批省市放开,不少还没有放开的地方,实际上也是保留某些地区的某些品种。从趋势上看,全国全面放开粮食已经为时不远、但放开之后并不表明市场化已经完成。2004 年 5 月 26 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发布了粮食流

7、通管理条例,5 月 31 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总体目标。文件决定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文件和会议精神,国家粮食局立即召开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按照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 四个有利于 ”基本原则,遵循 “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对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流通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作出了具体安排。各地粮食部门在当地党委、10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作为改

8、革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做了大量调查、起草、协商以及具体组织粮改方案实施等项工作,改革总体进展顺利。截止 2004 年底,全国(除西藏外)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全部放开。目前全国有一定辐射范围的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已有近 500 家。这表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粮食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空前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的粮食市场体系,不断深化粮食市场改革已刻不容缓。为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粮食企业要进一步实现“四个转变 ”。即粮食流通体制全面从 计

9、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从过去直接管理国有粮食企业向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手段从过去单纯行政管理向依法行政管理转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转变。杨凌粮食系统的干部职工和粮食全行业的从业人员已深刻认识并尽快适应这些转变,为更好地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粮食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新形势、新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适时的提出了在杨凌建立粮油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项目规划。11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后,市场多元主体的出现,必然要出现一种百花

10、齐放、百舸争鸣的局面。为了加强杨凌粮油市场体系建设,维护正常粮油市场流通秩序,整合粮食市场、企业的资源,整合整个市场,建立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不但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深化粮油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加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保障,国家就可减少对粮食生产、流通的直接干预,购销市场化的步伐就会加快。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的建立必然使其粮油购销有一个规范、正常、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以陕西国家级粮油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省级粮油批发市场为纽带,以区域性粮油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全国粮食批发市场体系。(一)目的1、调动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是当前和

11、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情况下,粮食流通对企业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强。这种作用发挥得好,就有利于促 进农民合理安排粮食生产,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改善粮食品种结构,不仅使农民生产的粮食能够满足市场需要,还能够卖得出去、卖好价钱。通过建立粮油市场可以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 ,做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122、促进粮油经济产业化进程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趋势的需要,是新形势下粮食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是贯彻中央 1 号文件、服务“ 三农 ”、履行职责 的需要,是粮食行 业发挥经营主渠道作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把粮油产业化成为服务“三

12、农” 领域的切入点,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形成真正的品牌托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协会、协会连农户、合同加服务,环环相扣,各方面利益有机连接的粮油产业链条。3、健全完善粮食经营产业化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和产业化约束机制,积极培育粮食市场体系。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促进了粮食信息平台建设和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同时可以整合资源、创建名牌、提高竞争力。充分发挥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期货市场的区域性功能,加快粮食产业化多元利益主体的连接,从而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4、发展壮大城乡粮食市场现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购销市场化已经全面铺开,在现在新形势下,建立以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为观念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产区和销区的合作,把市场建到销区去,深度开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且探索、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施市场监管和市场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天下粮仓为我所建,天下市场13为我所设,正是现代粮油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5、形成粮油经营的新格局在新形势下,粮油流通进入发展新阶段,社会粮食流通量迅速增加,流通渠道和流通形式也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