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第八章 收割机械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6253 上传时间:2017-02-08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学第八章  收割机械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农业机械学第八章  收割机械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农业机械学第八章  收割机械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农业机械学第八章  收割机械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农业机械学第八章  收割机械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学第八章 收割机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学第八章 收割机械(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八章 收割机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收割机和拾禾器 第三节 切割器 第四节 拨禾器 第五节 输送器和放铺机构 第一节 概 述 二、谷物的收获方法 三、谷物收获的农业技术要求 一、国内外收割机械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收获机械发展概况 (一 ) 国内收获机的发展概况 (二 ) 国外收获机的发展概况 (二 ) 国外收获机的发展概况 国外收获机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为欧美及日本等地。欧美多为全喂入脱粒,机型大,生产率高,适合较大规模的生产条件;日本则以中小型水稻收获机为主,多采用半喂入,机型小,生产率相对较低。 (一 ) 国内收获机械的发展概况 1. 入门阶段 2. 发展阶段 3. 利用引进

2、技术发展阶段 (1981二、谷物的收获方法 1、 分段收获法:用多种相对独立的机械( 收割机 、 运输车 、 脱粒机 、 扬场机等 )分别对作物完成收割 、 运输 、 脱粒 、 清选等作业的方式 。 这种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全淘汰 , 但在发展中国家仍在大量使用 。 其特点是设备简单 、 技术水平低 、 价格低廉 、 维护保养简便 , 但作业周期长 、 收获积累损失大 。 分段收获法常用机械的收获过程 收割与脱粒过程 扬场清粮过程 利用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和清选等多项作业的方式。特点:生产率高、作业周期短、积累损失小、作业质量好。设备投资大、机器利用率低、技术水平要求高

3、。 2、联合收获法: 3、 两段收获法 :先利用割晒机进行收割 ,待晾晒 35天后用带有捡拾器的联合收获机进行捡拾 、 脱粒 、 分离和清选作业的方式 。 特点:谷粒饱满 、 产量提高 、 作业周期长 、 设备投资大 。 总结 谷物的机械收获系统 谷物的机械收获系统 联合收获法 两段收获法 分段收获法 脱粒机 运输车 收割机 扬场机 联收机 割晒机 联收机 三、谷物收获的农业技术要求 适时收获,尽量减少收获损失; 保证收获质量; 禾条铺放整齐,秸秆集堆或粉碎; 要有较大的适应性 思考题 1、常用的谷物机械收获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谷物的收获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第二节 收割机和拾禾器 一

4、、收割机的一般类型 二、收割机的一般构造和工作过程 三、拾禾器 一、收割机的一般类型 1、 按照茎秆的放铺方向分:收割机 、割晒机 、 割捆机 收割机 收割机工作时 ,被割刀切断的谷物茎秆形成与前进方向呈 900的转向放铺 , 以便于捡拾和打捆 。 主要用于分别收获法 。 割晒机 收割机工作时,被割刀切断的谷物茎秆形成与前进方向平行的顺向放铺,以便于两段收获时的晾晒。 割捆机 将谷物茎杆割断后进行自动打捆,然后放与田间。 2、 按照被割谷物茎秆的输送方式:立式收割机和卧式收割机 立式收割机 割台为直立式 , 被割谷物茎秆是在直立状态下进行输送到收割机一侧的 。机构纵向尺寸短 。 卧式收割机 割

5、台为水平放置 , 被割谷物茎秆是在水平输送带上运至收割机一侧的 。 输送平稳 。 二、收割机的一般 构造 和工作过程 (一 ) 立式收割机 分禾器 扶禾轮 切割器 输送带 谷物茎秆 结构组成:分禾器、扶禾星轮、切割器、立式输送带、传动装置等。 割机工作时,输送带和切割器由拖拉机动力输出驱动工作,分禾器将行内谷物茎秆集束引向切割区,并在扶禾星轮的后向扶持作用下被切割器切割,随即靠向立式输送带被其传送到一侧放铺。 2. 立式收割机的类型 1) 侧向放铺型 2) 后放铺型 侧向放铺型 有两种结构 : A. 侧向输送侧面放铺型 B. 中间输送侧面放铺型 侧向输送侧面放铺型 图 8中间输送侧放铺型收割机

6、 中间输送侧面放铺型 图 8中间输送侧放铺型收割机 后放铺型 图 8后放铺收割机 (二 ) 卧式收割机 拨禾轮 分禾器 切割器 输送带 基本构成:分禾器、拨禾轮、切割器、输送装置、传动装置等。 由于割台为立式,纵向尺寸小,重量较轻,置于拖拉机前方,有利于机组的纵向稳定性。但对倒伏作物和低产谷物适应性不理想。 常用的机型有: 4140 / 170,4h ( 12m/s),m/s, Q= /667 (亩 /时),一般为 49亩 /时。 工作原理:收割机工作时,拨禾抡、输送带和切割器由拖拉机动力输出驱动工作,分禾器将行内谷物茎秆集束引向切割区,并在拨禾轮的后向推送扶持下被切割器切割,随即倒向输送带(

7、也可能是螺旋搅龙)被传出。 由于茎秆是在水平状态下被输送的 , 因此输送平稳 ,且拨禾抡对倒伏作物具有一定的扶起作用 。 但机构纵向尺寸大 , 不利于拖拉机前置配置 , 故很少在小型拖拉机上使用 。 卧式收割机的输送带有单带和双带之分:单带为割晒机使用,双带为收割机使用,如下图所示: 单带 双带 本章中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切割器和扶禾器 (三)悬挂式割晒机 图 8前悬挂式割晒机 4 1)拨禾轮 2)切割器 3)帆布输送带 三 拾禾器 按照结构的不同 ,分为三种 : 1. 弹齿式拾禾器 2. 伸缩扒指式拾禾器 弹齿式拾禾器 图 8弹齿式拾禾器的结构及原理 伸缩扒指式拾禾器 图 8扒指式拾禾器 齿带

8、式拾禾器 图 8齿带式拾禾器 思考题 1、收割机械的一般类型?一般组成? 2、收割机和割晒机的概念? 第三节 切割器 一 、 茎杆物理机械性质及其与切割的关系 二 、 切割器的农业技术要求 三、 切割器的类型及应用 四 、 往复式切割器的构造和传动机构 五、 切割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分析 六、 往复式切割器的切割性能参数分析 一、谷物茎秆的切割理论 切割器是收割机上的重要工作部件 , 他主要完成对谷物茎秆的切割任务 , 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工作质量 , 一般对切割器有如下的技术要求:割茬整齐 、 不漏割 、 不堵刀 、功率消耗小 。 实验结果表明:谷物茎秆的切割过程 与 割刀的特性、茎秆的物理机械性

9、质、切割方式、切割速度、割刀与茎秆的相对位置等有关。 1、切割方式对切割性能的影响 所谓切割方式主要是指割刀进入材料的方向 , 归纳起来主要有 正切 和 滑切 两种基本方式 。 正切 割刀的绝对运动方向垂直与割刀刃口的切割方式。如图所示: P V 茎杆 割刀刃口 观察几种典型的切割方式 P P 横切 斜切 削切 实验结果表明:正切中的三种切割方式因其切入茎秆的方向与茎秆本身的纤维方向存在较大的差异,切割阻力和切割功率消耗也不同。其中,横切阻力最大,斜切比横切下降 30%40%,削切比横切下降 60%。 结论:横切、斜切、削切三种切割方式均应属正切。 滑切 割刀的绝对运动方向与割刀刃口既不垂直又

10、不平行的切割方式。 设: 割刀运动的法向速度; 割刀运动的切向速度 ; 割刀运动的绝对速度方向与法向速度方向的夹 角 , 此处定义为滑切角 。 P t V 切割理论的力学试验结果和割刀运动几何分析结果表明,滑切比正切省力。 滑切比正切省力的机理? 高略契金力学试验:高略契金力学试验步骤是 , 在割刀上一面施加法向力 P, 一面使割刀刃口沿切向方向产生滑移 , 滑移量为 S, 在切割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 材料 、 深度 ) , 产生如下一组对比数据: 割刀切向滑移值 S ( 规定试验切割深度所需法向力 P ( g) 600 00 00 5 200 40 试验结果: 高略契金力学试验结果表明 ,

11、割刀在切割同一种材料 、 同一深度的物料时 ,切向滑移量越大 , 所需切割力就越小 ,即切割越省力 。 试验过程表明 , 当割刀切向滑移量为零时即为正切 , 只要存在滑移就会产生滑切 , 因此 , 滑切比正切省力 。 常数 高略契金常数定理 割刀运动几何分析:对比分析割刀刃口上某质点进入材料时正切刃口角和滑切刃口角的大小,刃口角越小越省力。 技术路线: 将割刀刃口局部放大 , 设割刀在 切割方式分别为正切和滑切 , 正切刃口角为 , 滑切刃口角为 /。 A / D 滑切 E C B 正切 当进行滑切时,几何分析结果如下: = 又 = 1, ( / 1) / 分析结果表明 , 滑切与正切相比 ,

12、滑切进入材料时的实际刃口角 /比正切时的刃口角 变小了 , 这也是滑切比正切省力的原因之一 。 从力学试验结果和割刀运动几何分析结果两方面说明了滑切比正切省力 。在对物体进行切割时 , 尽可能地采用滑切方式 , 以利于降低切割阻力和功率消耗 。 2、茎秆的物理机械性 质对切割性能的影响 茎秆的物理机械性质主要是指茎秆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特性 , 他包括切割阻力 、 弯曲阻力 、 弹性摸量 、 抗弯强度等 。而这些因素随茎秆的品种 、 成熟度和湿度等的变化而变化 。 只要割刀克服了横切面内的切割阻力 , 茎秆就会被切断 。 但是,在切割象小麦、水稻这样的刚度较小的作物时,只要受到较小的外力就会发生弯斜,给顺利切割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实现对茎秆的完全切割,一般可采取二种措施: 低速有支承切割 高速无支承切割 有支承切割 在动刀片运动的反向施加一支承力的切割称为有支承切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