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五共话搬迁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2042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9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方五共话搬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方五共话搬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方五共话搬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波一束决战贫困 同步小康(10)望谟2016-2017 年度 第 5 期责编:毛扬周校对:周祥霞 投稿邮箱: 电话:0859-4610003shengtaiwangmo黔西南日报社主办 中共望谟县委宣传部组稿王母玉都 布依圣境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3“ 四方五共”话搬迁望谟县跨区易地扶贫搬迁誓师大会侧记特约记者罗春雷“我们对义龙试验区的环境非常满意,有点 迫不及待地想早日成为义龙人,希望把搬迁的日 子早点定下来,我们对义龙新生活充满了期望。 ” 9月30日下午,在望谟县召开的跨区易地扶贫搬 迁誓师大会上, 来自麻山镇的搬迁户代表冉小 华, 在表态发言中说出了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心愿。望谟县

2、2016年首批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为1000户,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 县委办公 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2016年望谟义龙“四 方五共”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方案,成立 由县委书记余越前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何 正祥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7名副县级 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设置了综合协调、搬 迁农户信息核实、安置房源分配、搬迁工作协调、 安置工作保障、 安全保障和宣传报道7个工作 组,明确工作职责,通过构建政府、群众、工商联 盟和社会“四方”行动大扶贫格局,召开各村“五 人小组”成员、小组组长、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 会议,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共话搬迁,共谋幸福生活,

3、就是要举全县之 力,精心组织、精准对接、精准实施,通过四方 五 共 ,在10月30日 前 ,完 成1000户 望 谟 义龙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实现平稳搬 迁、有序搬迁、安全搬迁,搬出效应、搬出示范、搬 出样板。 ”在2016年望谟义龙“四方五共”跨区 易地扶贫搬迁誓师大会上,县委书记余越前如是说。余越前强调,围绕搬迁工作,要咬定目标,以超常规举措坚决完成首批搬迁任务; 强化共商, 以大无畏情怀不断加深搬迁脱贫共识; 搭好平 台,让民族文化筑起筑大脱贫致富大舞台。 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正祥要求,做好这项工 作要坚定信心抓搬迁,压实责任抓搬迁,激发动 力抓搬迁,确保安全抓搬迁。 对易地扶贫搬迁

4、安置的统筹安排, 县委常 委、副县长刘涵要求,紧盯搬前环节,确保前期准 备充分;紧盯搬迁环节,确保过程安全有序;紧盯 搬后环节,确保后续稳定发展。 做好思想上要高 度重视、落实上要坚决执行、实施中要注意细节、 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四个关键环节。 “我们继续做好现场看房工作,引导群众从 要我搬到我要搬,打消群众顾虑,让群众实 际了解跨区安置房源情况,继续配合各乡镇按照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房源信息公开及 群众选房等系列工作,让群众现场了解搬迁后的 便利条件,直观感受搬迁前后的巨大差距,提高 群众挪出穷窝、奔向美好生活的积极性。 ”县水库 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罗国际说。 记者了解到, 望谟县计划10

5、月底搬迁安置 到义龙试验区的1000户贫困户, 经多次组织涉 及乡镇(街道)会同相关部门精准对接,目前已有 871户在义龙选房,选房方案基本确定,到10月 底将搬迁入住。 当前就业、就学意愿统计、一户一 档等工作正在紧张的准备之中。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我们严格按 照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总体要求,责 任到人、搬迁到户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四方五共工作流程法,广泛组织群众参与激发内生发 展动力,促进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在2016年底完 成州委、县委交办的原麻山乡整乡搬迁工作任 务,实现8812人全部搬出深山。 ”麻山镇党委书 记毛宏兴在会上表态。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发挥五人小

6、组的尖 刀引领作用,我们一是深入村组贫困户家中,面对 面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意愿,为群众 算好搬迁账;二是加大易地搬迁政策的宣传,与外 出务工人员建立乡亲QQ群、乡亲微信群,通过电 话共商视频网络共商外出共商, 让务工的贫 困户了解搬迁政策和乡村发展倍增计划。 ”桑郎镇 油寒村“五人小组”代表屠立勇说。 “我们将全方位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建设监督和宣传力度,切实让为人民服务的权力 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 安置带来的实惠,共同实现同步奔小康的目标。 ” 社会监督媒体代表说。 作为企业代表的贵州麻山新村民族文化开 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秉跃说:“我向县委、县政 府

7、和望谟县人民承诺,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政府抓 好招商工作,办好企业解决群众就业;我作为义 龙试验区引领群众创业的热心人,将竭尽全力为 群众想办法,出主意,指导群众参加劳动技能培 训,学好技术,根据群众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 水平,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能就近到不 同企业就业挣钱,同时,积极帮助和指导有创业 精神的移民群众自己经商办企业,带动更多的群 众创业就业。 ”政 策 引 导机 制 创 新科 技 推 广望 谟十 二 五新 增 板 栗 种 植 面 积 七 万 亩本报讯9月30日, 记者从望谟县林业局获 悉,该县依托山区天然气候资源优势,在“十二五” 期间把板栗产业放在农村经济优先发展的突出位

8、 置抓好抓实,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科技推广等 措施,使板栗种植面积新增7万亩,成为推动县域 经济发展的大特色产业。 望谟县土壤、 光热及气候十分适宜种植板栗, 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继续把板栗生产作为富 民兴县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 民发展经济林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后续 产业培育。 在具体实施中,县扶贫办、林业局、农业 局等职能部门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契机,投入 各种扶贫资金3000多万元, 扶持帮助贫困群众发 展优质板栗,各乡镇党委、政府抢抓发展机遇,认真 引导群众退耕种植板栗树。县林业部门还针对原种 植的板栗品种老化、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低的实际, 积极邀

9、请省、州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下到村寨,举办 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开展板栗高接换优和推广板栗 良种。 板栗嫁接苗种下去3年就开始挂果,且效益 好,亩产600公斤以上,很受农户的喜欢,为板栗产 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 对口帮扶望谟的浙江省余姚市政 府、宁波市财政局还投资20万元,帮助望谟县培育 板栗嫁接苗优良品种, 建设名优果蔬科技示范园, 提高了群众发展板栗产业的积极性。在“十二五”期 间,该县板栗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1.4万亩的速度 递增,加上此前已种植的12.6万亩板栗,使望谟成 为省内重要的农副产品产供基地之一,县委、县政 府围绕生态建设项目努力打造 “百里干果长廊”的 目标圆满得到

10、实现,丰富的板栗资源对当地生态保 护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板栗产业让农民有了收入,但由于板栗产品受 没有经过加工和包装, 不易远程运输和储藏的制 约,使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于是,解决板栗产 品加工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再次提到县党政班子的 议事日程。 经过“把脉”会诊,县委、县政府开出了 “招商引资”的“药方”,借助外力开发本县有特色的 板栗资源, 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合 作发展路子,加工和经营板栗有机食品,增加板栗附加值。 在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鼓励下,2014年2月,集加工、 科研、 贸易为一体的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望谟县工业 园区,投资1.4亿多元平整场

11、地,建起了板栗冷库、标准化无菌生产厂 房、现代化板栗深加工生产线、科技综合楼和工人宿舍楼,2015年11月 投入生产。 通过万吨板栗精深加工项目的实施,不但解决当地剩余劳动 力225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上千户农民发展板栗产业,还填补了中国西 南地区没有板栗精深加工企业的空白。 据县林业局统计,该县现有的19.6万亩板栗种植面积中,已有12.6 万亩挂果,今年板栗总产量2.23万吨,香飘飘的板栗不仅满足贵州光 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精加工的需求,还销往四川、湖南等地,倍受顾客 的青睐。 由于今年价格看好,农民收入1.5亿多元,获得了较好的生态 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龙颖弘特约记者罗春雷)借助外力

12、实现快速发展 油迈特色产业生机勃勃本报讯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党委、政府借助“集团帮扶、整乡推进” 油茶种植项目和芒果种植项目、省级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5年来组织 群众种下油茶18563亩、芒果6200亩,全乡特色产业发展呈现生机勃 勃的喜人景象。 该乡有8个村26个村民组,原有老油茶林3000多亩,在这里帮扶 的省农科院专家经过调研,认为当地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不仅具备发 展油茶和芒果特色产业的条件,而且农民还有种植、采收和管护油茶的 经验,茶油市场前景看好,是帮助贫困农户在脱贫攻坚中实现收入倍增 的一个重要渠道,省农科院为此帮助乡政府制定了同步小康农业种技 发展实施计划,规划全乡新建油茶和芒果基

13、地3.5万亩。 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中,省委组织部将油迈瑶族乡列为“集团帮扶、 整乡推进”同步小康建设试点乡镇之一,投入专项资金扶持贫困农户种 油茶、芒果,乡党委、乡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 求,对全乡油茶、芒果“两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把 种植任务分解到村到户、落实到地块,明确分片责任包保领导,包村干 部身上。 并在实施中让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做好示范, 消除群众赡前顾后的思想, 引导群众借助外力来实现特色产业的快速 发展。 与此同时,在这里帮扶的省直工作队还帮助采购优质芒果苗9万 多株。 在连片的芒果基地安装灌溉管道,建蓄水池,举办果蔬培训为农 民种

14、植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由于措施得力,群众的生产观念由“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抢着 种”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中来,全乡呈现 了地处高海拔的村寨大种油茶,低海拔的村寨种植芒果的生产格局,农 户们还在未成林前的油茶、芒果地里套种花生、黄豆等矮干作物,发展 林下养鸡,达到以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效果,使产业化发展势头 看好。 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中,乡党委、政府把发展经济林、退耕还林作为 生态家园建设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 据了解,该乡实施的“整乡推进”油茶项目涉及8个村22个组,总 投资643万元,规划种植面积1万亩,实际完成11530.1亩,省级退耕还 林项目规划6

15、500亩,完成6932.9亩。 种下的油茶3年后挂果,5年进入 盛果期后,1亩油茶年可收入2000元以上。 而投资602万元,重点在平 卜、纳王、油迈3个村建设的现代农业生产精品芒果标准示范园也形成 规模,种下金煌芒、台农、桂热120号、红象牙4个优质品种的芒果6200 亩,由于管理得好,有1200亩开始挂果,单株产量平均15公斤,经省农 科院、省农院、县农业园区办和县农业局对纳王村种植的“金煌芒”芒果 测产验收,最大的个重1.55公斤,平均个重1公斤,进入盛产期的芒果, 亩产量可达1200公斤,收入4000元以上,油茶、芒果“两大特色产业” 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特约记者罗春雷)

16、村民龙胜参的致富经特约记者罗春雷“昨天我和妻子去安顺进了1车百货, 晚上 11点钟回到家,今早上起来就赶紧下货,一会儿 有电话来, 我又要去进货送货了。 ”9月29日上 午, 记者来到望谟县石屯镇冉道村上冉道组,已 摆脱贫困,走上小康路的村民龙胜参,说起经营 小百货的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冉道村地处望谟县西北角, 由于这里海拔 高、田地少。 在家里排行老大的龙胜参和其他村 民一样,在耕耘好1亩多稻田、6亩多山坡地的同 时,也在寻找脱贫路上动脑筋,想办法。 “为了生活,我和丈夫春节前骑摩托车到安 顺进对联来卖,当天去当天回,往返400多公里, 除去油费, 一趟虽然能赚几百元, 但非常辛苦 的。 ”龙胜参的妻子杨艳说。 龙胜参发现,受交通不便和村民居住分散的 影响,当地群众购买农用物资和生活用品很不方 便,他决定开一个经营小百货的门面解决这个问 题,同时也能增加收入。 “我曾到广东打过工, 回家收过废铜烂铁, 2012年,我用省吃俭用的3万元,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2万元,买了一部双排座小货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