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717854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谷金枝/李政铣【专题名称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中学外语教与学【专专 题题 号号】G381】G381【复印期号复印期号】2011】2011 年年 0808 期期【原文出处原文出处】教育学术月刊教育学术月刊(南昌南昌)2010)2010 年年 7 7 期第期第 9898100,103100,103 页页【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谷金枝,女,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江西谷金枝,女,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江西 南昌南昌 330022330022););李政铣,女

2、,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江西李政铣,女,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江西 南昌南昌 330011330011)。)。【编编 者者 按按】学习焦虑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出现的一种不安、烦躁、失意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从而无法正常发挥能力,学习焦虑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出现的一种不安、烦躁、失意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从而无法正常发挥能力,导致学习失败。而失败的学习经历会加重紧张和压力,造成恶性循环,加重焦虑状态。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导致学习失败。而失败的学习经历会加重紧张和压力,造成恶性循环,加重焦虑状态。国内外众

3、多的研究者认为,在外语学习中,作为情感因素之一的焦虑情绪是导致学习者产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关键变量,焦虑心理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期刊登此作为情感因素之一的焦虑情绪是导致学习者产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关键变量,焦虑心理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期刊登此专题,期望从探究产生焦虑的原因,缓解焦虑情绪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实现师生良好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等专题,期望从探究产生焦虑的原因,缓解焦虑情绪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实现师生良好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外语学习受诸多因素影响,有的与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有关,有的与非理性方面的

4、情感有关。长期以来,语言学习的认知方面颇受学术界重视,而情感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Stern 1983)。直到 Krashen(1985)把情感研究的论述揉进他的五大假说理论,提出情感过滤说,人们才意识到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研究者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在语言学习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受、情绪、态度等(Arnold & Brown 1999)。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涉及学习者本人,

5、包括焦虑、动机、态度、自尊、自信、抑制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自我形象、课堂交流等。在众多的情感因素中,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最主要的因素(Oxford 1999)。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对外语学习焦虑所开展的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最新进展,探究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和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对策。一、外语学习焦虑的概念外语学习焦虑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它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王银泉,万玉书 2001:122

6、)。例如 Young(1992)的研究表明,处于焦虑状态的学生不主动发言,不积极甚至逃避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活动;有些人由于过于忧虑、着急而“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有僵冻的感觉,忘掉才学过不久的词汇,甚至根本说不出话,只是保持沉默不语”。Horwitz(1986)首先提出了外语学习焦虑的概念,他认为外语学习焦虑就是学生在用不熟练的外语进行交际时感到的畏惧和焦虑,这一焦虑与外语课堂语言学习有关,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中,是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外语学习焦虑是 Krashen(1985)著名的情感过滤理论的三大情感变量之一。Krashen 指出,“情感

7、过滤”是一个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依据心理学家称为“情感”的因素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情感屏障强的人不仅所获的语言输入少,而且所输入的语言也无法到达大脑负责语言学习的部位,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从外语学习过程及原理来说,Krashen 的情感过滤理论和 Horwitz 的外语学习焦虑观点是一致的。二、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原因由于外语学习焦虑会对外语学习造成众多的负面影响,研究者们都试图去发现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原因,以便找出相应的策略来降低和消除外语学习者的这种焦虑反应。MacIntryre 和 Gardner(1989)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8、推导出了一个语言学习焦虑产生的模式。该模式认为,学生在语言学习的早期会在语言理解、语法和其他方面遇到许多的困难。如果学生一遇到问题或在语言学习中一出现错误就产生焦虑的话,那么就会形成状态焦虑。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状态焦虑后,学生就会把焦虑与外语学习联系在一起,这也就形成了以上所说的外语学习中的特殊情景焦虑。导致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与学习者本人有关,有的与教师有关,还有的与课堂教学方法和测试有关。综观国内外近 30 年来对外语学习焦虑研究的成果,我们至少可以归纳出五种原因:1.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引起的焦虑迄今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引起的焦虑是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最主

9、要的原因(Palacios 1998)。这一焦虑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竞争意识和过低的自我评价。Palacio(1998)在调查外语学习焦虑与课堂教学环境的关系时发现,当学生把自己和他人或者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作比较时,这种竞争意识就容易引起焦虑。这些学生越是想在学习成绩上超过他们的同学,他们就越是会在心灵和行为上产生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感最终可能会导致他们暂时停止或永远不再学习外语了。我国学者王初明(2001)认为外语发音学习与学习焦虑密切相关。发音不好的学生总是害怕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故他们会“本能地筑起心理屏障,以沉默来对付发音学习,严重者甚至对整个外语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阻止外语输入”。

10、MacIntryre 和Noel(1994)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低的学生总是关心同学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怕受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否定评价;这类学生由于过低地评价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他们经常会回避参加一些有利于促进他们外语学习的交际活动。因此,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认为自己学习外语的能力低下的话,就最有可能产生外语学习的焦虑。2.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导致外语学习者产生焦虑的第二大因素是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看法。Gynan(1989)的研究以母语为英语的西班牙语学习者为对象,发现学习者把语音看成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才是词汇、语法规则、去说目的语国家亲身感受语言学习环境等。Horwitz(1988)的研究也得出

11、了相似的结论:外语学习者对语音的正确性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非常重视用“地道的语音”来说外语。除此之外,Horwitz 的受试者当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学好一门外语。然而,当这些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时,焦虑就产生了。例如,绝大部分的外语初学者不可能把外语说得像本族语人那么好。如果学习者把语音看成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在现实中又无法把语音练习到他们理想中的水平,他们就会感到受挫,从而产生焦虑感。再例如,如果有些学习者认为学好一门外语只需两年时间,但事实上他们却花了五、六年时间还没有学好,这同样会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焦虑不安。由此可见,只要当学生的外语学习看法

12、和外语学习现实发生冲突时,学习焦虑就会产生。3.教师对外语教学的看法教师对外语学习的看法是引起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又一因素。Rao(2002)在对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外语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占绝对主导地位,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这些教师认为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一出错就应纠正,否则学生就会形成习惯性的语言错误。Rao 的研究同时还显示,教师不太赞成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或对子活动,认为这样很容易使课堂秩序失控。教师们所持有的这些看法都是直接引起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焦虑的原因。Brandl(1987)的一项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 Brandl 的调查中,他把学生

13、外语学习中所产生的焦虑归因为教师对外语教学的三种看法:(1)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恫吓”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2)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应仅仅是咨询者和组织者,而应是课堂上的权威;(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应太随和,而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有一定的尊严。4.课堂教学氛围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形成课堂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也会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形成产生作用。Palacios(1998)在研究中分析了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外语学习焦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他在实验报告中的结论是: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对学生的想法和主意感兴趣,善于帮助学生和与他们交朋友,学生的外语学习焦

14、虑就会大大地降低。反之,如果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过于严肃,要求过于苛刻,则易于激起学生焦虑不安的情绪。除去课堂氛围外,课堂教学活动也会导致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Donley(1997)的研究证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外语表达时会表现出焦虑不安。Kim(1998)也发现,学生在上口语课时比上阅读课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感,68%的学生认为没有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他们会觉得更舒服一些。5.外语考试最后一个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重要因素是外语考试。Aida(1994)以日本的英语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外语考试中越是涉及到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学生就越容易产生焦躁。Aida 认为,外语考试焦虑

15、的起因是学生经历了过多的失败,而回忆中只注意自己失败的经验,因此愈回忆愈痛苦,焦虑程度随之上升,以至于他们在考试之前和考试过程中产生负面的、不相关的想法。Madsen 等(1991)的调查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外语考试与外语学习焦虑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外语考试焦虑是由于他们不熟悉考试题型而造成的。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Madsen 等得出结论:外语考试焦虑可能是学生学习技能中的缺陷引发的;一些学生在考试中感受到焦虑,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组织安排考卷上的材料;存在外语考试焦虑的学生在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能全神贯注地答题,同时又为不能集中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而着急。三、降低和消除外

16、语学习焦虑的对策根据现有文献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将这些减轻和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归纳为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焦虑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迄今为止的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焦虑缺乏一个正确的看法。Foss和 Reitzel(1988)指出,假如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自己在外语学习中所产生的焦虑或忧惧的话,他们就能用更为现实的眼光来看待外语学习中的焦虑现象。在具体操作上,Foss 和 Reitzel(1988)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外语学习的焦虑,然后再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外语学习焦虑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Crookall 和 Oxford(1991)则建议通过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的形式来降低他们的外语学习焦虑。这种小组活动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每个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来总结出他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焦虑现象,然后让三四个学生组成一组来交流他们各自所写的具体内容,最后大家在一起共同商讨对付各种外语学习焦虑的对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