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提问1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16049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中的提问1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心理咨询中的提问1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心理咨询中的提问1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心理咨询中的提问1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心理咨询中的提问1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中的提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中的提问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提问 是指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主动提出问题 并让来访者来回答的一种操作方法。 提问类型 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例外型提问 预想型提问 奇迹型提问 打分提问 转换型提问 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常常运用包括 “ 什么 ” 、 “ 怎么 ” 、 “ 为什么 ” 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让来访者对有 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而不是仅仅 以 “ 是 ” 或 “ 不是 ” 等几个简单的词来回答。 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对方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对方能 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 在这类问题中,每一种问题都可能引出对方的较为 特殊的反应,使治疗者得到想要了解的有关资料。 “ 能不能告诉我,这事为什么

2、使你感到那么生气? “ “ 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 “ 以 “ 能不能 “ 能 “ 开始的这类问题,可以 说是最为开放的问题了,这种问题有助于来访者给 予自己独特的回答。这类问题一般都会得到一个较 为满意的答复,但也可能有的来访者会说 “ 不能 “ 或 “ 现在我还不想说 “ 等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 治疗者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其他开放性问题,如 “ 为 什么 “ 等。当然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少发生。 “ 那么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 “ 当时你有些什么反应? “ “ 还有什么人在场? “ 这种包括有 “ 什么 “ 在内的疑问句,可以 帮助治疗者找出某些与问题有关的特定的 事实资料。 “ 对这件

3、事你是怎样看的? “ “ 你是怎么知道别人的这些看法的呢? “ 这类带 “ 怎么 “ 一词的问题往往会引导出 对方对事情经过的描述,当问题涉及对方 自己的想法、看法时,治疗者所要了解的 就是来访者个人对问题的考虑了。 “ 为什么你觉得这样做不公平? “ “ 为什么你说别人都看不起你? “ “ 你当时为什么那样做? “ 与 “ 为什么 “ 有关的问题的任务通常是需 要找出来访者对某事所产生的看法、做法、 情绪等原因,这可能会得到多种较为具体 的解释与回答。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着来访者问“为什么”,特 别容易形成一种暗示,似乎咨询师在责备来访者 的行为、想法和情绪,这很容易导致来访者逆反 心理和烦

4、躁。 有两种方法可以代替问“为什么”。 一种方法是问原因。譬如,来访者说: “我不想去学校。”咨询师问:“你说你不想去 学校,可以说说原因吗?” 一种方法等于问了“为什么”(确实,问 “为什么”,来访者回复的可能性最无限制), 但又可以避免问“为什么”的一些负面效果,那 就是将来访者的话重复一遍,结尾语音用升调: “你说你不想去学校?” 从上述对开放式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地 了解到,虽然开放式问题给来访者的回答以较大 的自由度,虽然开放式问题可能会得到不同来访 者千百种不同的答复,但开放式问题的目标都始 终趋向于来访者问题的特殊性。 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 了解来访者问题的一般性 掌握与问

5、题有关的具体事实 了解来访者的情绪反应 了解来访者对此事的看法及推理过程 运用开放问题的注意事项 发展良好的治疗关系, 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应让来访者认为治 疗者是真心实意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从而 帮助自己,避免被来访者认为治疗者有反 对自己之意,而产生对立情绪。 有些来访者虽然表面上对问题都 一 一作答, 但可能其内心思想与活动仍有很大程度的 保留。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是一种可以得到具体回答的问题,比较简单、常 规,涉及范围较小。 形式形式:封闭式问题的常用词汇:对吗、是不是、会不会、可 不可以、多久、多少等。 目的目的:收集信息:可以让来访者提供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信 息,如经历、早期家庭

6、状况、个性与追求(包括性格、爱好、 愿望、需求、情绪、目标设置与人生态度等)。 缩小讨论范围、使会谈能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等功 效 也可帮助治疗者把来访者偏离某主要问题的话头牵引 回正题上。譬如: “ 我们还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好吗? 运用封闭问题的注意事项 治疗者对封闭式问题的采用要适当。 封闭式问题的采用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 就有可能对治疗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 例外型提问 来访者:爸爸不好,爸爸对他很凶。 咨询师问:“你说爸爸不好,爸爸很凶,这令你 很难过。另外,我还想问一下,那么有没有你觉 得爸爸好的时候?有没有爸爸能够和你好好说说 话的时候?” 这种例外型的提问有助于来访者从原来深陷的

7、角 度转移至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来看清现象,同时 也有助于咨询师能够更加全面地看清来访者的问 题及其相关因素。 预想型提问 来访者表现有消极的思维反应习惯,“糟了糟了”、“完 了完了”、“都是我不好”,或者遇事总习惯于作消极假 设,“假如考不好怎么办呢”,“我肯定不行的”, 预想型提问,把来访者原来消极的先期假设换成积极的先 期假设,引导来访者去体验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感受,以便 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习惯需要调整。 咨询师会引导着提问:“假如你面临着考试,脑子里经常 想着的是我肯定能考好,我肯定能考出自己最理想 的成绩,感觉会怎样?试试看,仔细体会一下。感觉是 不是有点不一样了?” 相比较来访者原

8、来习惯性想着“考不好怎么办”或“完了 完了,肯定不行”时的状态,这时候咨询师常常会发现来 访者的呼吸变得深沉了,脊背显得挺直了许多,整张脸也 显得有些上扬了 有时候,需要弄清楚某件事情与来访者目 前状况的关系,咨询师也会就那件事情用 预想型问题来提问:“假如你通过了那场 考试,今天的情况会怎么样呢?区别在哪 里呢?” 有可能那场考试其实与来访者的问题关系 不大,也可能那场考试确实有影响。这样 就能帮助来访者和咨询师都弄明白,接下 去是否要聚焦在那场考试上。 奇迹型提问 假如来访者有什么顾虑,或者咨询师特别想启动 来访者的大胆想象,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来访者, 有些咨询师尤其是女性咨询师很喜欢用这种

9、提问, “假如有奇迹会发生,你希望这个奇迹是什么”, “假如有一个仙女能够满足你三个愿望,你会提 出哪三个愿望呢”。 有的咨询师甚至为了更加容易产生效果,努力让 来访者比较容易地进入面对此类提问所需要的想 象,居然会在咨询场所备有“仙女”、“阿拉丁 神灯”、或者“宝葫芦”等道具,在提问的时候, 像模像样地举在来访者跟前,尽量让假设做到极 致。 打分提问 就是请来访者就自身的负性症状用分值(通常是010) 的方式来评估描述。 咨询师通常会这样问来访者:“假如你说的紧张焦虑用0 到10来打分,现在,就是此刻,你会打多少分?” 通常,这种打分评估请来访者描述的是即时的感觉,即在 心理咨询的此时此刻的

10、感觉。 打分提问一般用在咨询开始的时候。在咨询快要结束的时 候,通常还会请来访者用打分的方式对自己的即时感觉再 作一次评估,以衡量咨询的效果。假如咨询开始的时候打 的是8分,将要结束的时候来访者打出来的是2分,咨询 师就会对此作一个聚焦,指出甚至分析一下来访者的变化 和进步,以使来访者(包括咨询师本人)对心理咨询抱有 信心,也有助于增进咨访关系。 转换型提问 例外型提问是就一个“点”的相反性质的提问。 如果来访者陈述“爸爸不好”,咨询师会提问 “爸爸有没有好的方面”。 而转换型提问是就“点”之间的转移来提问,咨 询师不谈“爸爸”了,而是提问“那么你妈妈 呢?”或者,也可以转移到来访者自身:“那

11、么, 你觉得自己对爸爸的态度是怎样的?” 转换型提问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用得比较多的 一种提问类型。当咨询师就某一个“点”的问题 感到暂时无法取得什么进展的时候,就会先移开 一下,在相关的其他“点”上进行聚焦,以推进 整个咨询过程。 善于运用积极暗示的语言来提问 咨询师在提问的时候,应努力带着来访者 进入一种积极心态的假设中。 举例:来访者在陈述情况时提到了自己的 外语学习成绩比较差。 咨询师1问:“你自己认为是什么原 因导致你外语成绩这么差呢?” 咨询师2问:“你自己认为是什么原 因导致你在外语上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呢?” 举例:来访者提到自己在人多的场合就不 敢说话 咨询师1问:“你是从什

12、么时候开始 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敢讲话呢?” 咨询师2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能自如表达呢?” 提问的功能 收集资料, 接转话题, 对质澄清, 提出建议等。 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如果来访者能够详细描述他自己的具体情 况,则尽量采用开放式提问,如果来访者的病情比较严重 (抑郁、智力低下或身体虚弱、疼痛等),则先采用封闭 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的好处是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缺点是比较花 费时间,来访者的回答可能会比较散乱,不够集中; 封闭式提问,比较节省时间,问答简洁,但是收集的信息 较少,而且容易形成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诱导,例如,咨询 师问来访者“你感到恐惧吗”,来访者回答“是

13、的”,这 时咨询师要考虑封闭式提问的可靠性,来访者有可能是因 为受到了咨询师的暗示或诱导而回答“是的”。 接转话题 提问可以用来接转来访者的话题。咨询师 在倾听来访者的一段谈话之后,可以先对 来访者刚说过的话进行重复或小结,然后 再主动提出问题,让来访者就某个具体方 面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描述。比如,“好, 你刚才谈了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现在你能 否介绍一下你的婚姻状况呢?” 对质澄清 通过提问,可以帮助来访者觉察、了解内 心的真实感情,看到自己的内心冲突,聚 焦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内在愿望。比如,问 来访者:“你这样跟你丈夫吵架,表示你 对他很气愤,还是你感到很委屈?你是想 把他留下来,还是想跟他离

14、婚? 提出建议 咨询师要对来访者提出建议时,可以直接 提出建议,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提出 建议。比如,“你曾经尝试过哪些办法? 你感到哪些方法是比较有效果的?你现在 还能想出哪些新的方法?你是否愿意去尝 试一下呢?”在心理会谈中,咨询师尽量 通过启发式提问,让来访者自己想出解决 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样有利于发挥来访者 的主动性,激发来访者的行为动机。 提问的注意事项 1、 多听少问;这是“以来访者为中心” 的具体体现,咨询师要尽量让来访者主动 发挥和选择谈话的主题与方向、表达方式 等。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促使来访者的 心理发生转变的过程。 2、来访者比较容易描述自己所经历事情的 故事情节,而容

15、易忽略描述自己的心理感 受。因此,在会谈中,咨询师要特别注意 提问来访者的心情和感受。比如,“是啊, 小时候,你爸爸经常批评你,当时你的感 受是怎样的呢?”、“现在,你觉得爸爸 怎么样?” 3、提问要在倾听的基础上使用,而不是咨 询师只管自己收集资料而忽视来访者,让 来访者被动地回答问题。咨询师只要在耐 心倾听和细心观察来访者的同时,才能够 细致体会到来访者的想法和情感,才能做 到紧密围绕着来访者的心理实际来提出问 题。 4、提问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包含有道德评 判性的词语,主要不要站在其他人的立场 上去批评或指责来访者。比如,对于一个 窥阴癖的患者,不要说“你不知道你这样 做是犯法的吗?”,而最好是说“你有没 有想到,你这样做会给你带来法律上的麻 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