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绪论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6169 上传时间:2017-02-08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绪论(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用于09食科、食质专业学时:40(理论课)主讲:董明本课程教学安排一、学时学分 农产品贮运学理论课4学分,40学时,2 综合性实验课程单独设置,09食科为课程实践3学分,09食质为实验课1学分(20学时)。 二、理论教学方法 课堂教师引导,课外自学提高; 讨论穿插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选用说明课前思考 你了解农产品贮运学的教学内容吗?它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 通过本课程学希望掌握哪些知识和实践技能?第一章 绪 论 课程基本内涵 发展现状和对策 研究领域与发展前景一、本课程的基本内涵 课程性质特点 课程研究对象 课程内容及学科基础 2015课程性质特点性质应用性专业必修课,它

2、是园艺学、农学学科的延伸,属食品科学与工程范畴。 (解释2个专业教学共性与差异) (食品专业本科教学的基本思路)特点专门研究农产品(园艺)收获后的贮藏保鲜原理、调控技术、商品化处理和运销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与食品加工类课程的区别) 收获后的农(园艺)产品,包括粮油作物、水果、蔬菜和花卉。 为离体植物产品:它的生命活动在继续,且不同于植株体的生命现象; 新鲜农产品种类繁多,生理状况和营养成分差别很大,其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藏条件各不相同,具复杂性。 课程内容及学科基础 运用采后生理生化的调控原理,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延长园艺(农)产品的寿命,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例:苹果气调贮藏、蔬菜保鲜运输等。农

3、产品原料本身就是食品或加工原料,保存有难度。问:难度在哪里?贮藏保鲜有何意义? 保鲜原理农产品本身是如何成熟衰老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采前、采后)?如何改变环境或生理条件使其延长寿命?(给植物美容、延缓衰老) 商品化处理从采收到保鲜处理、包装,使其变为商品的技术方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升值、减少损耗) 贮藏方式方法暂时或长期保存的方式,原理,技术方法,新技术应用等。 贮藏伤害贮藏中因环境、生理条件不适或微生物造成的伤害危害,防控技术等。 流通与运销低温流通和运输、销售途径与技术。 农产品贮藏实用技术实例讲解,综合原理技术应用。 课程内容及学科基础 2. 贮藏运销学的作用意义 解决消费需求

4、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区域性的矛盾;(调节供需市场、扩大销售范围) 贮运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采后利用程度和采后损失;(变相增收) 现代化的采后贮运操作体系是高效率的农产品贮藏加工产业的支柱。(农业产业化) 课程内容及学科基础 3. 贮藏与加工的关系 农产品贮藏加工是农业产品保藏和转化的重要途径,使之成为丰富多彩的商品,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贮藏保鲜是利用生理抑制和环境控制技术延长新鲜农产品的寿命(有生命); 贮藏保鲜可减少农产品采后损耗,新鲜农产品既可以作为商品又为加工利用长期提供原料; 农产品加工是将农产品转化为食品或工业产品(一般无生命),丰富产品种类; 加工

5、产品保存时间长,附加值高; 贮藏与加工业密切相关,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课程内容及学科基础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 植物病理学、病虫害防治 食品化学 制冷工程、建筑学等二、农产品贮运业发展现状 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果蔬贮运业的发展概况 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贮运业的发展对策和趋势 (一)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1. 粮油作物种植业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为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增长的阶段。6年期间,粮食产量增加了10254万吨, 第二阶段(19841998), 为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的阶段。14年间,粮食产量增加了10499万吨,

6、第三阶段为19982003 年,为粮食连年减产的阶段。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仅为43 1998年减少8160万吨, 第四阶段(20032008),为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年增产阶段。2003 2007年,吨,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2850万吨。我国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1) 中低产田改造的潜力(2) 技术进步的潜力 19942007年的13年间,但到2006年,水稻、 据有关方面的综合调查,我国农户产后储粮损失率约为8%10%。每年我国仅农户储粮损失就达1500万2000万吨,造成损失180亿240亿元。(3)粮食品种结构调整的潜力 实现粮食的供求平衡,稻谷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将

7、会稳中有降、玉米、大豆和薯类播种面积将会稳中有升。(4)后备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 2006年,全国宜农荒地3535万公顷, 2000年中国及世界水果产量 世 界 中 国 树 种 产量 (万t) 比率 (%) 产量 (万t) 比率 (%) 占世界 (%) 在世界位次 苹果 梨 桃 李 葡萄 柿子 核桃 板栗 柑桔 香蕉 芒果 总计 全国水果总产量: 蔬菜总产量:28) 安徽水果总产量: 蔬菜总产量: 瓜类总产量: (2010年统计数据,水果总产量1亿吨,蔬菜6亿吨)(1)产量稳步增长,质量有所提高。(2)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有所改善。(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水果贸易持续增 长。(4)培养了

8、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销售渠道 较为稳定。 发展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1)树种、品种结构不够合理;(2)平均单产偏高,总体品质和安全性较差;(3)采后环节薄弱;(4)组织化程度低。 (二)果蔬贮运业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至60年代末,主要是挖掘、整理民间果品贮藏技术,以防治贮藏病害为主,应用和发展了传统的贮藏方法。 第二阶段,从1968年我国第一座水果专用机械冷库在京建成投产,到1979年第一座气调冷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果品贮藏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从1990年至今,随着水果生产量的迅速增加和产地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类库型的产地贮藏业。目

9、前,全国果品总贮量近1200万吨左右,约占果品总产量的20%,其中冷藏量约800万吨。产地贮量约为销地的11倍。 气调库 早 金( 新西兰园艺研究所育成,实倒圆锥形,整齐美观,单果重80140克,果皮细嫩,易受伤。果肉金黄色 , 维 生 素 C 含 量120150毫克/100克,软熟后含可溶性固形物15%17%。风味甜,香气浓。10月中、下旬成熟,贮藏期较长,货架期310天。树势强健,极丰产。 一系列贮藏保鲜技术与产品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果品初步形成了南北、东西大流通和季产年销的市场格局,以及产贮结合、产销结合的一体化企业型发展模式,使我国的果品贮藏保鲜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技术装备较

10、落后,贮藏量小 目前果品贮藏量相对较小,贮藏量只占总产量的10%全国已有冷库3万余座,机械制冷占13左右,总容量达600余万吨,气调贮藏仅200余万吨,由于技术和效益等原因,气调库的利用率不高;尽管我国贮藏设施和规模发展很快,但还是远远落后于果品产量的提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增长需求;大部分果品还不能使用冷源车运输,无法实现正常的冷链运输和贮藏。(三)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采后技术落后、损耗大对果品贮前商品化处理重视不够,大部分果品是以原始状态上市,不分等级,没有包装,更没有预冷等采后贮前处理措施,再加上贮藏运输设施性能不完善,不能实现系统冷链流通等原因,果品在贮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不

11、应有的损失,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实现果品的真正价值。 由于我国果蔬保鲜贮运能力严重落后,每年果蔬腐烂造成的损失超过8000 万t,经济损失高达750 亿元,占果蔬总产值的30%以上。“果蔬生产的大国,商品化的小国” 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滞后 我国果品贮运技术的研究与我国果品种植的品种、规模和市场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国际相比我们的研究还不深入,有很多领域还有待加强,由于管理和经费等方面原因,使研究工作与市场脱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果品的采后生理规律不能深入系统研究,也限制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例预冷、运输包装保鲜、超市货架保鲜、新技术应用等。 科研推广与流通体制不健全 科研推广体制

12、有待完善,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市场体系和民间组织体系不完善: 例民间组织、协会、农贸批发市场等。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域化 每一种类或品种果蔬安排在最适宜地区集中栽种,为生产优质的果蔬商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蔬菜农场专业化生产水平相当高,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按品种划分的专门化蔬菜农场;二是根据气候变化和市场的要求,适当增加和变换品种的专业化蔬菜生产农场;三是生产蔬菜并进行初加工后把产品投放市场或销售一条龙的联合蔬菜公司,这类公司为数有限,但规模很大,专业化程度相当高。 现代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不断用于园艺产品贮藏加工领域。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反义 果蔬分级包装美国学系统配合使用,对果蔬的直径、颜色和表面瑕疵进行分选。 冷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