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读者,年年订报道不完的收获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95156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1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心读者,年年订报道不完的收获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热心读者,年年订报道不完的收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心读者,年年订报道不完的收获(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心读者, 年年订报道不完的收获即墨市大信镇大金家村 党支部书记金延堂告诉我们, 不少村民到村文化大院, 就是 为了读 农村大众 , 他们阅览 室的 4 份 农村大众 经常不 够村民阅读, 为此, 他们又从 村委调了 2 份过来。 “前天我跟老伴说国家 要给咱养老了,她却说早知 道了,原来农村大众早 就详细解读了政策。”金桂 谟大爷眼睛不能读报,老伴 就经常给他读报,而他最喜 欢的就是听农村大众。 笔者来到该村文化大院 的时候, 恰逢一帮村民结伴到阅览室看报纸, 大家不约而同 都选择了先看 农村大众 。 当 被问到为什么时, 村民的答复 也几乎不约而同:“好看呗! ” 文化大院管理员金芝青介绍

2、, 从报纸的新旧程度就能看出 来这份报纸阅读的频率有多 高, 村里不少年轻人还带着纸 笔过来, 将 农村大众 上的政 策、 新鲜事、 致富经验、 科技知 识和生活小常识记录回去。 有 的看着上了瘾, 就干脆自己订 一份。 正在读报的金开善说, 他家里种了几分菜地, 不少种 菜小科技都是从 农村大众 里 “偷” 的师。(徐伟)阅 览 室 农村大众 最受欢迎我父亲今年 78 岁, 党员, 解放 前夕就向报社投稿, 解放后成了 大众日 报 的通讯员。 我们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订阅农村大众报, 后来父亲年事已高,我就 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 订报。 2000 年 5 月 15 日, 农村大众 创刊

3、五十周年 纪念特刊上发表了我们全 家读报纸的照片。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 也爱好新闻报道。从事教 学工作之余,我把身边的 新闻写成稿件、拍成照片发到报社、电 台,一篇篇的作品被农村大众报采用。在订阅报纸中,我受益匪浅。不光 了解了国内外的大事,还学到了很多先 进的种植、养殖、生活方面的知识,更 主要的是学到了人生的准则。通过参加 报社举办的一些活动,我既丰富了知识 又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2004 年在 “三农知识”竞赛中我获得了一套书籍 的奖品,去年在“海尔问卷”中还得了 一台大彩电呢!现在我内退在家,一如 既往地订阅咱报,学习咱报,宣传咱 报,让更多的读者喜欢咱报。 济阳县垛石镇于良民村刘

4、子平父子接力五十年不变的情愫9 月 3 日上午, 笔者在平 度市崔家集镇张家村支部书 记张学明家采访, 桌子上正摆 放 着 几 份 翻 开 的 农 村 大 众 。 交 谈 中 , 我 们 了 解 到,张学明打 1982 年从乡工 委回到村里干村主任起,就 一直订阅农村大众。正 是这份农村大众,让张 学明知道了山东有个靠种菜 致富的寿光, 进而改变了一个 村子的命运。 1985 年, 张学明 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第二年就组织群众到寿光参观, 学习大 棚蔬菜种植技术, 并引进了西 红柿新品种, 在当年建了 14 个大棚。 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 期开始, 该村的种植户基本上 户均一份农村大众,种

5、植户不出门就能学到并熟练 掌握西红柿的育苗、施肥和 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 及时 了解市场动态。农村大众 成 了种植户的 “好老师” 。 一份报纸富了一村人。 到 目前, 张家村已发展种植户 123 家, 占到村庄总户数的一 半以上, 人均纯收入达到 8300 余元, 比全镇人均纯收入高出 了近 600 元。 (许柯李培强)一份报纸和一个村庄的变迁对于我来说,农村大众 是一份牵挂。 因为是 农村大 众 的知识为我们学校赢得了 青岛市农村校园经济先进单 位的荣誉称号, 而我又是通过 农村大众 上所刊登知识的 积累和拓展, 才编辑完成了我 们学校的校本教材。 1999 年 8 月,我被调到 胶州市

6、铺集镇张家屯中心小 学任副校长, 学校订阅的 农 村大众 深深吸引了我。 看完 报纸后, 我认为有义务让每一 名小学生了解农业科学知识,掌握劳动技能, 让学生得到全 面发展, 规划设计好校园经济 试验田。 于是, 我建议学校制 作了一个 农村大众 宣传栏, 把每期的 农村大众 贴在宣 传栏上。 平日,我常把农村大 众刊登的小常识以及有 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剪辑或者摘抄下来。后来,我决定 把收集到的知识与学校的特 点、以及学校劳动技能等情 况,分年级组编成校本课程 让学生们来学习。 2001 年暑 假,我编写完成了张家屯小 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并于 2002 年秋季在各年级开 设了地方校本课

7、程课。 从设立 农村大众 宣传 栏到编成地方校本教材, 学生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学校也在 组织和管理方面受益很大。 2008 年 7 月学校被评为青岛市农村校园经济先进单位。 现在,农村大众 的知识 已经渗透到了学生们的心灵 中, 正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青 少年的健康成长。 我想我应该 对 农村大众 献上更多的敬 意和尊敬。 胶州市铺集镇张家屯中 心小学王德庆工作单位离老家四十公 里, 不远, 所以常回家看看父 母。 今年 3 月初, 我回家时给 喜欢喝茶的父亲买了两盒茶 叶, 用一张 农村大众 包了一 下。 父亲拆开后顺手把报纸放 在茶几上后, 和我拉起家常。 拉着拉着, 父亲突然停下话 茬

8、 , 拿 起 那 张 报 纸 看 起 来 。 “咦, 真是打盹有人送枕头, 现在正是麦子返青上肥的节骨 眼, 这上面就有咋样施肥。” 父亲高兴地指着报纸上那篇 小麦返青期追肥的施用 对我说。父亲戴上老花镜仔 细看完这篇文章后,又反复翻看着报纸,爱不释手: “这 报纸好, 说的都是咱庄稼人种 植养殖、 农村政策方面的事, 下次来多给我带几份。 ” 我利用在单位宣传部门 工作的机会,把单位订阅的农村大众都搜集起来。 再次回家时,我带上了积攒 的二十多张报纸。当我两手 提着水果, 胳肢窝夹着报纸走 进院内时, 父亲快步迎上来, 没有接水果, 却把报纸抽了 去, 自顾自地看起报纸来。 现在每次回家,

9、我都忘不 了 给 父 亲 捎 去 特 殊 的 礼 物农村大众 。 (赵云昌)给老父亲的特殊礼物说农村大众是农民 的 良 师 益 友 , 一 点 都 不 为 过。 1989 年我干上支部书记 后,自己掏腰包订阅了几份 农村大众,报上刊登的 创业经验,种植、养殖、加 工技术等方面内容深深吸引 了我。好东西可不能独吞, 要和老少爷们分享,这么些 年来,我通过多种方式向老 少爷们推荐这份报纸,真是 启发了他们的头脑。 现在,我自己带头创办 的昌乐联合塑料制品有限公 司、 潍坊东方织带有限公司, 一年的销售收入就有 1 个多 亿, 并带动起了塑料加工企业 40 多家、 缎带加工外协户 50 多户,从事餐

10、饮、商贸业的 个体工商户达到 100 多家, 全村三分之一的户都有了自己 的项目。 2008 年, 人均纯收入 达到了 8830 元, 俺村成了远 近闻名的富裕村、 亿元村。 昌乐县乔官镇北展村党 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新东村支书好报纸就要分享1995 年,居住在偏僻山 沟的我办起了养鸡场。对养鸡 我虽然有些经验,但对鸡病的 的新动向、新特点却掌握不 透。夏季,鸡群突然发病!我 正在着急呢,投递员送来了我 订阅的农村大众,上面恰 好有鸡病的防治文章。我一口 气读了两遍,掌握了防治要 领,立马进行治疗,很快控制住病情。这一次,使我避免了 两万元的损失。因为这种鸡病 死亡率极高,我们村有七个养 鸡户损

11、失都在万元以上。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我坚 持每年都订农村大众,她 是养殖户的好“医生”,真诚 地感谢她! 泰安市岱岳区下港乡马 蹄峪村孟宪栋养殖户 农村大众 让我避免两万元损失转眼间, 我和 农村大众 相依相伴已经 18 年了。 18 年 来, 我一直自费订阅 农村大 众 , 谈起对 农村大众 的感 情, 真是感慨万千。 1990 年春天, 正在读高 三的我因为家境的贫困不得 不辍学回家。 从那时起, 我就 下决心: 在农村干出一番成绩 来, 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 要想发家致富, 必须要有 一位好老师指导才行。 那年秋 季的一天, 我和我们村的支书 到乡镇党委办事儿,在乡镇 党委的办公室里看

12、到了一份 农村大众。我立刻被报 纸上刊载的内容所吸引,这 不正是我所苦苦寻觅的好老 师吗! 为了能订阅一份 农村大 众 , 我决定去建筑工地干小 工。 那时的 农村大众 每年的 订报费用是五十来块钱, 而我干建筑小工每天的工资是三 元钱。 我在工地挖了一个月的 地基, 终于攒够了能订阅一份 农村大众的钱。 自从订阅了 农村大众 , 我就如饥似渴地学习报纸上 所刊载的农业知识。 自从我当 家过日子后, 种啥啥丰收, 养 啥啥挣钱。 我家的收入逐年递 增, 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我们 村, 我第一个安装了电话, 第 一个使用了手机, 第一个买了 电脑并上了宽带。 我所取得的 这些成绩, 都要归功于我

13、的良 师益友农村大众 。 虽然现在的信息渠道广 了, 但我还是每年坚持订阅一 份 农村大众 。 这么多年来风 雨相伴, 一朝不见生活中就像 缺少了很多。 这是一种执着, 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 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 泉子崖村 91 号朱一鸣自 费 订 阅 十 八 年 难 割 舍 那 份 情 缘我叫孙红果,今年 28 岁,是高唐县赵寨子乡炉头 村人。 5 年前,我高考落榜回 家后,整天抬不起头来, 不愿 意见人。 一次我到乡里办事, 在人家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一 张 农村大众 , 上面一篇介绍 落榜青年靠养鸡致富的报道 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试探着问 工作人员:“这张报纸能借给 我看看吗? ” 他满

14、口答应,我 如 获 至 宝 , 把 报 纸 带 回 了 家。回家后,按照上面的介 绍,我贷款 3000 元建起了一 个养鸡大棚。 5 年来,我家仅养鸡这一项纯收入就达 10 万多元。用这些钱,我家修 起了 5 间大瓦房,购买了彩 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 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时,不 少周围村庄的女青年知道我 的情况后,纷纷托媒人到我 家提亲。最后我和一个女青 年 养 殖 能 手 结 成 连 理 。 是 农村大众让我娶上了既 聪明又贤惠的妻子,我要用 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 农村大 众 , 让更多的人都过上幸福、 美满、 富裕的日子。 孙红果口述高唐县赵 寨子乡政府孙桂祥整理农村大众 帮俺娶新娘小 学 办 起 阅 报 栏作者与父亲一起读报学校的农村大众宣传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