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81476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6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龙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盘龙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龙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盘龙城商代文化的 主人可能是荆楚民族,从 “ 楚式鬲” 与青铜器上的 凤鸟形花纹图案,可以看 出其对后来楚文化的直接影响。 盘龙城具有方国 都城的规模,其遗址年代 下限可能到了殷墟文化 一、二期之际,这与商王 武丁南征时间吻合。盘龙城遗址应该是早 商时期商王室在南方的区 域统治中心,在战略资源和 交通运输方面,其与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铜矿采冶、转运与管理密切相关。从文化传 播的角度而言,它既是早商 文化在南方的代表,同时也 是当时南北文化交流的重 要媒介和集散地。陕西汉中城洋青铜器群有 其自身的特点, 可能其来源并非 郑州地区, 而是汉江下游的盘龙城。 在四川盆地与外界的交流中, 汉中盆地很可能

2、起到了重要的中 介作用。盘龙城文化对周边地区影响观点不同我对已有的考古进行了 重新梳理,发现盘龙城的发展 在接近 300 年的时间里,经历 了 3 个阶段:初创时期的中心 在王家嘴,地势最低;发展时 期的中心在李家嘴, 地势较 高; 衰退时中心已退至杨家 湾,地势更高。 这种变化是海 拔不断向高处的一个过程,也 可以看成是不断向北撤退的过程。 这个变化的背景是什 么? 这是未来盘龙城考古的重 点。 将来我们会用更多的科 技考古手段,更加深入细致地 研究过去的遗存和文物,并希 望能找到当年植物的种子,通 过对当时植物环境、地理环境 的分析和整体研究,来描绘商 代盘龙城的社会场景。盘龙城的发现让我

3、相信, 北方铜器铸造工艺传到南方的 时间,要远早于殷墟时期。 盘龙 城并非一个临时聚落,而是 “ 入 侵者”为重建家乡的贵族生活, 从郑州将铜器铸造工艺及工匠带到盘龙城, 这也显示出二里 岗文明在长江流域的延伸。 我 认为二里岗的铸铜技术先在盘 龙城扎根, 然后从那里再传播 到南方更远的地方。1954年 湖 北 省 文 管 会 蓝蔚等首次发现盘龙城遗址。 1956年 盘龙城遗址公 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1963年 中 国 科 学 院 考 古研究所长江工作队对遗址 进行首次发掘。 1974年 北京大学与湖 北省博物馆对遗址首次开展 大规模考古发掘。确定城址的 年代为商代前期,揭露了1号

4、 宫殿基址,清理出李家嘴2号 大墓。 1975年 湖 北 省 博 物 馆 设立“盘龙城考古工作站”。 1976年 北京大学、湖北 省博物馆对城内二号宫殿基 址、南城垣、壕沟等进行发掘。 19821984年对 城 外 王家嘴、杨家嘴、杨家湾等地 点进行了配合农田建设的考 古工作。 1988年 盘龙城遗址被 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 清 理 了 杨 家 湾 11号大墓。 1994年 武汉市政府办 公厅同意盘龙城遗址风景区 保护开发规划。 19971998年武 汉 市 博物馆和湖北省考古所,对王 家嘴等区域进行科学发掘。 2000年 盘龙城遗址移 交武汉市,成立“武汉市

5、盘龙 城遗址博物馆筹建处”。 2001年 武汉市考古研 究所与遗址博物馆筹建处勘 探出“外城垣”带状夯土遗存。 2002年 召开“商代盘龙 城与武汉城市发展研讨会”。 2003年 着手编制盘龙 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20042005年启 动 杨 家湾、江家湾村民搬迁工作。 2006年 盘龙城博物馆 筹建处发现杨家湾商代大型 建筑基址。 20072009年国 家 文 物局批准盘龙城遗址保护总 体规划、盘龙城遗址保护展 示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 国家文物局局 长单霁翔等视察盘龙城。着手 编制盘龙城考古遗址公园规 划。 2012年 国家文物局局 长励小捷视察盘龙城。 编制 盘龙城考古工作五年计划

6、 等。在小嘴区域发现商代铸铜 遗迹。 2013年 武汉市正式启 动盘龙城遗址本体保护工程 项目。 召开“商代盘龙城学术 研讨会”。 武汉大学考古队在 杨家湾首次发现商代前期绿 松石与黄金嵌饰件。 2014年 武汉大学、武汉 市考古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馆 配合本体保护工程,合作展开 杨家湾、盘龙城城垣与城壕的 考古勘探发掘。发现南门遗迹 及南城垣商代石构排水设施。 启动博物馆选址区域村民搬 迁与博物馆建设方案征集工 作。 召开“盘龙城与长江文明 学术研讨会”。62014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五专题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盘龙城遗址被誉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 195

7、4年,盘龙城遗址被首次发现,考古工作者从1963年开始对它进行科学发掘,至今已发掘1.5万平方米,发现两座宫殿遗址、两座大 型建筑遗址、多处手工作坊基址、墓葬50余座,出土了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3000余件文物。 盘龙城遗址是新中国考古工作中最早发现的商时期长江流域的古代城址,在中国商史和商代文化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遗址具有 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盘龙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盘龙城遗址发现 60 周年60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盘龙城遗址不 断有新的发现,近年有四个重要发现。 首次在宫城外发现大型建筑基址2006年至2008

8、年, 市考古所与盘龙 城遗址博物馆联合考古,在杨家湾发现的 商代大型建筑基址F4,坐东北而朝西南, 西北部保存尚好,其他部分破坏严重。 基 址柱洞直径约75厘米,最大100厘米,底 部有未经加工的石础, 柱洞间矩约2米。 基址宽约10米,长约40米,分间情况不 详。 如此规模的建筑,此前只有盘龙城宫 殿区的F1、F2两座宫殿,这是首次在宫城 外发现与其相仿的大型建筑基址。 考古人 员推测, 这是杨家湾大型建筑群中的一 座, 但它是宫殿还是宗庙有待进一步证 实。 首次发现金片绿松石镶嵌龙形器去年底,武汉大学考古队与盘龙城遗 址博物馆合作,在杨家湾发掘了7座商代 墓葬, 其中M17出土的金片绿松石

9、镶嵌 龙形器, 是首次在盘龙城发现的金器,也 是国内发现最早的金玉镶嵌合饰艺术品。 金片绿松石镶嵌龙形器整体呈夔龙 形,分为两组,南面一组保存较完整,夔龙 头部由不规则绿松石组成, 龙身卷曲,由 较小的方形或梯形绿松石组成, 夔龙眉、 目和牙由金片代替, 视觉效果十分突出。 北面一组保存较差,仅见夔龙头部,形制 与另一组相近,有金片装饰夔目。 此前曾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 有类似的绿松石龙形件,却无金片镶嵌。 首次发现明确的青铜器铸造地点去年底,考古人员在盘龙城城址西城 垣西部的小嘴遗址,首次发现了铸造青铜 工具的石范等。 这里采集的6件冶铸用石 范,都是用于铸造斧、锛一类工具的,此地 还有

10、一圈圈的红烧土遗迹,附近有大陶缸 残片,都与青铜冶铸有关。 这些发现表明,商代盘龙城人已在一 定程度上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 但除了铸 铜工具, 其他青铜礼器是否也在本地铸 造,还需进一步证实。 首次发现可能属于商代的排水设施河南偃师商城的城垣下,曾发现有石 砌排水沟一类设施。 与之时代不远的盘龙 城,是否也有此类设施? 2014年,考古人员在清理南城垣水毁 缺口时,在可能属于二里头时期地层之上 的城垣区域, 发现一段石块垒砌的排水 沟。 尽管城垣遗迹与其关系不十分清楚, 但从石块未经任何加工、砌筑未用任何粘 合料等特征看,它可能是商代宫城城垣之 下的排水沟。自盘龙城遗址发现以来,就有大量的 专

11、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近年产生了一些 新的研究成果。人类学教授提出颠覆性观点 盘龙城文化从本地石家河文化发展而来 对于盘龙城遗址性质的研究,近年最 能引发人们反思的,莫过于中山大学人类 学系教授郭静云的夏商周:从神话到史 实一书。 2013年出版的这部书中,郭静云提出 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夏、商、周历史的颠覆 性观点。 诸如,中国的文字起源于长江中 游地区,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是中国早期 青铜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盘龙城遗址或 是中国汤商王朝的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 文化的源头在盘龙城,楚文化是从盘龙城 文化发展而来等等。 郭静云认为,盘龙城文化是从本地区 的石家河文化发展而来。 盘龙城的夏代文 化遗存如

12、玉柄形器、陶觚(杯)等,比二里 头文化同类器的特征更加原始,因此时代 更早。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陶联裆鬲一类器 物,是后来楚文化最典型“楚式鬲”的鼻 祖。 对此有专家认为,这些观点不一定完 全正确,但基本上能自圆其说。盘龙城遗址的年代下限 可能晚到殷墟文化一期 盘龙城遗址的年代下限,涉及它是因 何灭亡、 民族属性究竟为谁的重要问题, 因而一直引人关注。 此前的主流观点认 为,其年代下限为二里岗上层晚段,不会 晚到殷墟文化时期。 近年,武汉大学的徐少华、余西云、盛 伟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盘龙城文化第七 期中的部分遗迹遗物,可能晚到殷墟文化 一期,即商王武丁时期。 盘龙城文化先前 与商文化关系十分密

13、切,后来则有渐行渐 远的趋势。盘龙城文化的范围 影响到江西湖南汉中盆地 对于盘龙城文化的范围,以前不是很 清楚。 最新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表明,其北 部可能限于大别山,东部可能到江西九江 荞麦岭一带, 西部到江陵荆南寺一带,南 部到岳阳铜鼓山一带。 至于其影响,北部 与郑州二里岗文化联系紧密,东部与安徽 境内同期文化有一定联系,西北到达汉中 盆地,南部到达赣江中游及湖南中部的宁 乡一带。盘龙城近年四大发现上周末在汉召开的 “ 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研讨会”上,来 自美国、加拿大和我国各地的 50 余名考古、历史学者对盘龙城 遗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他们认为,盘龙城遗址在中国商 史和商代文化研究

14、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其性质和文化 传播等方面有不同见解。对于盘龙城遗址性质的认识,传统上就有与 “ 商 人军事据点说”、 “ 商代方国说”两种对立的观点,此次 会议上仍是争议的焦点。 最新研究成果 专家观点 研究中国商史和商代文化 盘龙城遗址地位举足轻重商文化经盘龙城向长江流域扩散未来考古或将 “ 复原”更多社会场景“ 军事据点说” “ 方国说” 仍是争议焦点“ 商人军事据点说”“ 商代方国说”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沙盘铜带鋬觚形器铜爵铜斝整理、撰文:万琳 黄征 摄影:彭年金片绿松石镶嵌龙形器盘龙城遗址 保护工作大事年表( 19542014)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湖北省博

15、物馆研究员王劲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贝格立北京大学教授孙华武汉大学教授张昌平李伯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长江中游自新石器以来 就有自身的文化,并有很高的 文明发展程度, 且与长江下 游、黄河中下游处在同一发展 阶段,自屈家岭开始进入酋邦 阶段。 到石家河后期,由于中原的扩张以及社会动荡,导致 了长江中游的衰落。 盘龙城最 初可能是军事据点,稳定后形 成了地方性城市,并向西影响 到荆南寺,再向南、向东影响 到江西吴城。王劲(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盘龙城遗址是长江中游 唯一发现的商城, 也是继郑州 商城之后,第二个发现的商城。 1963 年,考古人员在盘龙城楼 子湾发现了几座铜器墓葬,这

16、对此前 “ 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观 点提出了新思考。 商文化进入 盘龙城后在长江流域扩散,盘 龙城是商人向南及长江流域扩 散的一个重要中心。贝格立(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冯天瑜(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盘龙城遗址的陶器、 铜器 等是商人南迁直接带过来,还 是生产技术、 模式带来而在本 地制作?仍需继续讨论。通过考 古材料解决早期文化的交流与 互动、商文化南迁、与本地文化的融合问题等, 仍是下一步探 索的重点。 长江中游是继黄河 中游之后, 另一个重要的青铜 文明中心, 盘龙城可能与南方 铜矿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还需更多的考古发现与串联。张昌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2013年盘龙城遗址考古队领队)盘龙城遗址已公布的碳 十四测年数据, 有偏晚的嫌 疑。 将盘龙城与二里头、郑州 商城和偃师商城出土文物进 行比较,盘龙城夏代文化的年代应早于二里头,商代文化早 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 因 此,不是中原夏商文化南下影 响了盘龙城,而是盘龙城文化 北上影响了中原。郭立新 郭静云(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我认为,最先接触并接受 二里岗文明影响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