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早自习必背内容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74037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早自习必背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早自习必背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早自习必背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早自习必背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早自习必背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早自习必背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早自习必背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背点一 光照图的判读一、两线两线晨线、昏线:晨线、昏线: 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 0。 晨线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 昏线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 二、三大关系:二、三大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02326),该夹角随季节发生变化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在二至日时最大。晨昏线与纬度的关系:二分日时晨昏线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他时间都会与地球 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昏

2、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昏线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 三、四个点:三、四个点: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 6 时, 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 18 时。可以利用该点求得直射点的经度和其他经线的地方时。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即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切点所在纬度是出现极昼 (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直射点与切点的纬度之和为 9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 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上时,太阳直射点和切点的经 度相同,切点地方时为 12 时;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时,太阳直

3、射点与切点经度 相差 180,切点地方时为 0 时。切点是晨线与昏线的转折点。 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晨昏线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利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 线各地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就 可以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计算出该纬线各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点。 掌背人签字 日期 必背点二 五大关系搞定热力环流一、冷热与气流升降关系: 近地面热气流上升(热上升)。 近地面冷气流下沉(冷下沉)。 二、温压关系: 近地面热形成低压(热低压)。 近地面冷形成高压(冷高压)。 三、风压关

4、系: 同一平面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四、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的关系: 气压高等压面凸向气压低处(值高凸低)。 气压低等压面凸向气压高处(值低凸高)。 五、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的对应关系:近地面高压处,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低压处,高空为高压。掌背人签字 日期 必背点三 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热 量 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 气候南北纬 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印 度尼西亚赤道低气压带 控制,盛行上 升气流全年高温 多雨热带草原 气候南北纬 10南 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南美 巴西、澳大利亚 大陆北部和南部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交替 控制干、湿季 明显交替热带

5、季风 气候北纬 10北回 归线之间大陆东 岸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和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季 节移动全年气温 高,旱、 雨两季分 明,雨季 集中热 带热带沙漠 气候南北回归线南 北纬 30之间的 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地区、阿 拉伯半岛、澳大 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 带或信风带控 制全年干旱 少雨亚热带季 风和季风 性湿润气 候南北纬 2535 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冬季低温 少雨,夏 季高温多 雨亚 热 带地中海气 候南北纬 304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副热带高气压 带和西风带交 替控制冬季温和 多雨,夏 季炎热干 燥温带季风 气候北纬

6、3555之 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 日本、朝鲜半岛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冬季寒冷 干燥,夏 季高温多 雨 温带大陆 性气候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 团控制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温 带温带海洋 性气候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全年受西风带 控制全年温和 多雨 亚 寒 带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北纬 5070之 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部全年受极地气 团控制冬长严寒, 夏短温暖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 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冰洋沿 岸纬度高,太阳 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或冰洋 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寒 带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南极大陆、格

7、陵纬度最高,太全年酷寒近内陆兰岛阳辐射弱,受 冰洋气团控制 掌背人签字 日期 必背点四 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 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 热带草原气候。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 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 陆性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 布特征,主要是

8、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 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 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掌背人签字 日期 必背点五 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 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 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 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 小。 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 月降水量低于 10 mm 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 mm 为少雨,50100 mm 为多

9、雨,大于 100 mm 为丰富。 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 降 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 7 月均温大于 22、降水量超过 50 mm,可描述为“高 温多雨” 。 掌背人签字 日期 必背点六 河流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 1明确河流特征的范围 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汛期、结冰期(凌汛)、水能、含沙量 水系特征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弯曲度、水系形状 2 2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水位水位高低,水位 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 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区,以 冰川融水补给

10、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流量流量大或小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判断;流域面 积大,一般流量大 含沙含沙量大或小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量 结冰 期有或无,长或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凌汛有或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由低纬流向高纬 的河段 水能大或小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 掌背人签字 日期 必背点七 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步骤分析地形特征是区域地理中常见的题型,但准确把握答题要领是非常关键的。明确 地形特征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描述,清楚影响地形特征的因素有哪些。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

11、、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分析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掌背人签字 日期 必背点八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素地区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成因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 陆地海陆 分布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 洋洋面为主南美洲巴塔哥 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 西风进入,处于 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 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 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

12、, 对流弱,降水少地形 起伏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 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 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 件差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 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 的分布纬度应该大 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 低纬度延伸,大陆西 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 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 大陆东岸是寒流, 降温减湿,大陆 西岸是暖流,增 温增湿洋流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 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 的分布纬度应该大 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 高纬度延伸,大陆西 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 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 大陆东岸是暖流, 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 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 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 的影响昆仑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 水丰富水分 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 掌背人签字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