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73884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7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要点 (试行)(试行) 1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要点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主要遵循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或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等标准设计的新建、改建、扩建陆上油气输送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 2 2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2.1 2.1 油气管油气管道道 油气管道是指输送符合有关标准质量要求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及管道附属设施,其中石油是指原油和成品油, 天然气是指常规天然气、 页岩气、 煤层气和煤制气等。 不包括油气海底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油气田集输管道和炼油、

2、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 2.2 2.2 安全设施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是指在油气管道输送过程中用于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事故所采用的设备、设施及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附件中所列安全设施。 3 3 安全条件审查主要内容安全条件审查主要内容 3.1 3.1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是否准确说明安全评价范围。是否说明与上下游衔接的工程界面与评价界面。如分期建设,要说明分期建设界面。改(扩)建工程要说明其与在役工程的界面与评价界面。 3.2 3.2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审核评价报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是否有效、准确,相关支持性文件是否有效。 3.3 3.3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 安

3、全评价程序是否符合通用安全评价程序。 3.4 3.4 评价资质评价资质 3.4.1 3.4.1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 是否说明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经营范围和建设项目隶属关系等。 3.4.2 3.4.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是否具备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资质。 2 3.53.5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概况概况 3.5.13.5.1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是否说明建设项目基本概况,无重大缺项、漏项和缺失,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名称、线路起止点、线路长度、站场和阀室的数量及类型、总投资等。 b)输送介质的组分和物性。 c)油气管道线路总体走向、沿线行

4、政区域划分等。 d)输送工艺,设计压力、设计输量、管径、壁厚、管材等基本参数。 3.5.2 3.5.2 自然及社会环境自然及社会环境 是否说明沿线地貌、气象、水文、地震及断裂带,以及沿线经济、交通道路等情况。 3.5.3 3.5.3 线路工程线路工程 是否说明线路走向、 线路用管、 管道敷设、 阀室设置等油气管道线路工程情况。重点关注特殊地段油气管道路由选择和敷设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a)阀室设置情况,包括阀室设置与地区等级划分(输气管道) 、阀室所在地周边环境等。 b)油气管道敷设方式,包括与已有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等并行或交叉情况及敷设方式。 c)油气管道沿线附近有相互影响的主要

5、敏感区域分布情况及敷设方式,包括医院、学校、客运站、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飞机场、海(河)港码头、军事禁区等。 d)油气管道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山岭隧道穿越,公路(二级以上)穿(跨)越、铁路穿(跨)越情况。 e)油气管道沿线滑坡、崩塌、泥石流、盐渍土、湿陷性黄土、淤泥质软土、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等主要不良地质段分布情况及敷设方式。 f)油气管道沿线山区、沟谷、沙漠、水网等特殊地段分布情况及敷设方式。 g)油气管道经过地震强震区及地震断裂带特别是全新世地震断裂带情况及敷设方式。 h)油气管道经过矿山采空区情况及敷设方式。 i)油气管道标识和伴行道路设置情况。 3.5.4 3.5.4 站场工程

6、站场工程 是否说明站场工程基本情况, 包括站场设置及等级划分、 站场功能及工艺流程、站场区域位置和总平面布置、主要设备设施等。输气站场要说明放空系统设计及与周边设施间距。 3 3.5.5 3.5.5 公用工程公用工程 是否说明自控、通信、供配电、防腐与保温、给排水、采暖通风、建(构)筑物等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a)是否说明油气管道自控系统设置情况,包括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及站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安全仪表系统等)的总体控制方 案、构成、配置、功能、各级控制方式等情况。 b)是否说明油气管道通信方式,包括油气管道采用的主用、备用通信方式,站场周界报警及工业电视系统情

7、况。 c)是否说明供配电设置情况,主要包括站场、阀室电源配置、负荷以及应急或备用电源,变电站(所)及电气监控系统配置情况。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和相关电气设备、电力电缆采取的防火、防爆措施。站场和阀室防雷、防静电保护措施等。 d)是否说明防腐与保温情况,包括油气管道外防腐层和补口方式,站内油气管道及设备、大型容器、储罐等的防腐和保温,阴极保护站的设置情况,以及油气管道沿线杂散电流干扰防护方案等。 e)是否说明给排水设置情况,了解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系统情况,以及油品储罐区事故状态下的排放措施。 f)是否说明站场工艺管道、设施保温、防冻堵及建(构)筑物通风措施情况。 g)是否说明建(构)筑物防

8、火、防爆、防腐、耐火设计等。 3.6 3.6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因素辨识与分析 3.6.13.6.1 危险有害物质危险有害物质 对建设项目涉及到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其易燃性、易爆性、燃烧性、压缩性等特性的辨识和分析是否准确。 3.6.2 3.6.2 线路线路 对油气管道线路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是否准确。包括但不限于: a)阀室设施、平面及竖向布置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b)油气管道本体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包括油气管道本体及敷设缺陷、应力开裂、内外腐蚀穿孔造成的油气泄漏等。 c)线路路由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包括河流大、中型穿

9、(跨)越、公路(二级以上)穿(跨)越、铁路穿(跨)越、山岭隧道穿越地段风险分析,与已有设施并行、交叉分析,包括已有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等。 d)沿线自然灾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等。 4 e) 社会环境危险、 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包括油气管道经过主要人口密集区域、公共设施,第三方破坏,沿线采砂、采矿等。 3.6.3 3.6.3 站场站场 站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否准确,包括站场区域位置、平面布置、输送工艺、设备等。输油管道要对水击、原油凝管等进行安全分析,输气管道要对站场放空、冰堵等进行安全分析,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进行危害分析。 3.6.4

10、3.6.4 公用工程公用工程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否准确。 3.6.5 3.6.5 建设项目相互间的影响建设项目相互间的影响 是否对各建设项目相互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特别是与在役站场油气管道动火连头以及与其他系统、相邻设施衔接等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3.6.6 3.6.6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 是否对评价范围内的油库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3.6.7 3.6.7 辨识结果汇总辨识结果汇总 危险、有害因素统计是否全面、无漏项,对应的作业场所是否准确。 3.7 3.7 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3.7.1 3.7.1 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单元的划分

11、 评价单元划分的合理性,一般划分为线路单元、站场单元、公用工程单元、安全管理单元。 3.7.2 3.7.2 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 是否根据需要选择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审查报告的定性评价结论是否准确,定量评价方法是否科学、适用。 3.8 3.8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 3.8.1 3.8.1 基本安全条件基本安全条件 建设项目基本安全条件是否具备,包括可行性研究单位设计资质是否合规;是否采用了国内首次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如采用,是否经过省部级单位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或经过工程实践验证;是否采用了明确淘汰、禁止的工艺、设备、材料。 3.8.2 3.8.2 线路线路 对线路

12、工程设计的分析评价是否准确,是否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a)阀室设置是否合规。 b)管材选择、输送工艺是否合规、可行。 c)油气管道与周边设施间距是否合规。 5 d)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工程,公路(二级以上) 、铁路穿(跨)越,山岭、隧道穿越等是否可行。 e)油气管道标识、伴行路设置是否合规。 f)与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已有管道(含油气管道、市政管道等)等交叉和并行,穿过采矿区等是否可行。 g)油气管道水工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安全措施是否采纳。 3.8.3 3.8.3 站场站场 对站场工程设计的分析评价是否准确,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是否可

13、行。 a)站场选址是否合规,特别是站场与周边设施防火间距是否合规。 b)输气管道站场放空设计是否合规。 c)站场平面布置是否合规。 d)站场主要技术、工艺、装置、设备、设施是否合规、可行。站场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截断、泄压等是否可行,站场工艺运行参数(压力、流量、温度、液位等)超出限定值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可行。 e)是否对首站、典型站场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定量评价,计算伤亡半径,确定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定量评价的计算结果和评价结论是否合理。 3.8.4 3.8.4 公用工程公用工程 对公用工程安全可靠性的分析评价是否准确,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是否可行。 a)自控系统是否合规、可

14、行,包括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 系统)及站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火灾及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油气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等。 b)通信方式是否合规、可行。 c)供配电设置是否合规、可行,通信、控制、仪表、建(构)筑物应急照明等重要负荷供电措施是否合规、可行,电气设备防火、防爆措施是否合规、可行,防静电措施是否合规、可行。 d)油气管道、站场设备防腐、阴极保护、杂散电流干扰防护是否合规、可行。 e)给排水系统设计是否可行,工业污水、雨水排放系统是否可行,油品储罐区事故状态下的排放措施是否可行。 f)通风系统是否可行。 g)建(构)筑物的抗震、耐火保护是否合规、可行,针对液化土等不

15、良地质是否对地基等采取有效措施。 6 3.8.5 3.8.5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合规性,包括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后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设置、安全防护用品配备、油气管道沿线维(抢)修机构设置、机具和人员配备、社会维(抢)修力量依托、应急救援、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3.9 3.9 评价结论评价结论 评价报告的评价结论是否严谨、明确。评价结论应包括: a)可行性研究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设计资质。 b)建设项目选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规、可行,油气管道路由、站场选址和平面布置是否合规、可行,建设项目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的新设备是否可行。 c)是否辨识出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

16、因素,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是否满足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风险的需要,对可能发生的事件事故是否提出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d)是否给出明确的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综合结论。 3.10 3.10 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情况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情况 如存在建设单位对评价单位提出意见或措施未采纳的情况,是否有合理理由。 3.11 3.11 附件和附图附件和附图 审查报告附件、图纸的合规性、完整性。一般包括: a)工艺系统流程图、典型站场及阀室流程图、输油管道纵断面图、典型站场平面布置图、装置防爆区域划分图以及安全评价过程制作的图表。 b)建设项目现阶段应收集的文件、资料。 3.12 3.12 安全条件评审安全条件评审不通过的判定不通过的判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条件评审不予通过: a)评价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分别有 5 个及以上引用错误的,或总计达到 10 个以上的。 b)安全评价报告存在重大缺陷、漏项、缺失的,包括建设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不全或者不准确的。 c)建设项目与周边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