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必背题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73794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二必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必修二必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必修二必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必修二必背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必修二必背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二必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二必背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思考题必修二思考题第一章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人口增长的三大模式的特点、成因、主要分布地区、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增长的三大模式的特点、成因、主要分布地区、人口问题及其措施 高高低模式: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原因: 自然灾害、战争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主要分布地 区:目前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 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原因: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 少年儿童比重大;措施:

2、计划生育;增加就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特点: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下降缓慢、自然增长率下降; 成因:社会保险福利事业;生育观念的转变;分布:目前少数发展中国家已进入该阶段。 三低模式: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 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较晚的婚育年龄等;主要分布地区:发达国家;人口问题:老龄 化严重;措施:鼓励生育;吸引国外移民;提高医疗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老龄 产业。 2、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是什么? 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 低

3、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3、人口过渡理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中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是怎样的?、人口过渡理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中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是怎样的?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增长阶段:高出生率,死 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快速增长;增长下降阶段:出生率下降,死亡率较低, 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放缓;低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怎样的?、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怎样的? 劳务输出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 展中国家优秀

4、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 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 地区。 5、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如何?、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如何?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乡村迁往城市; 内陆迁往沿海地区。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以及战 争等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宗教、种族、外出求学等;生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 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等。 7

5、、如何估算某一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如何估算某一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科技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土 地资源的生产力是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环境承载 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提高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来进行。 8、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人口规模不同:同一地区在同一时期的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规模大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规模。 生存和发展的差异: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仅体现基本生存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 是一个理想的人口规模,体现的是发展的需要。持续性不同:如

6、果人口规模达到环境承 载力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如果人口规模为人口合理容量则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消费水平不同:当人口规模为人口合理容量时,消费水平较高。 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9、城市的四大功能区的位置、特征?、城市的四大功能区的位置、特征? 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区和交通干道旁,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人 口流动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中;工业区位于市区边缘交通便利地带,工业企业成 片分布,存在污染问题;住宅区是城市中最普遍、最分散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高低级 住宅区的分化。 10、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7、有哪些? 历史原因: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往往自然的发展成现代的某 种功能区;经济原因: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价格昂贵,一般为经济地租较高的商业区。向 外,土地价格逐渐降低,为住宅和工业的分布区;社会原因: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 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行政原因:政府通过 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 11、城市化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城市化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化的本质是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具体体现在人口的集中(人口规模增大) ;地 域转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 、

8、经济结构的转变(二、三产业比重增大) 。 12、20 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 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同;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何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何差异? 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成熟阶段,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 应,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处于加速阶段,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 城市化问题突出,目前主要表现为郊区城市化。 14、世界著名的城市带有哪些?它们有何分布规律?、世界著名的城市带有哪些?它们有何分布规律? 世界六大城

9、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日本东海岸 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它们均分布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形比较平坦、气候比较适宜的沿海地区。 1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哪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城市交通问 题:主要表现为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多表现 为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市中心区空房过多,形成贫民窟,市 中心区逐渐衰落;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第三章第三章 生产活动

10、与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6、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坡度、 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酸碱性、土壤质地;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 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技术;农业基础;地 价等 17、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各有何特点?典型分布地、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各有何特点?典型分布地 区在何处?区在何处? 水稻种植业:以种植业(种植水稻)为主,粮食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化水平

11、 低,以东南亚地区水稻种植业最为典型;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商品率高, 投入劳动力少,机械化水平高,以美国中央大平原与我国东北地区最为典型; 现代混合农业:种植业与畜牧比重相当,产品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少,机械化水平高; 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小麦绵羊业最为典型;大牧场放牧业:以畜牧业为主,产品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少,机械化水平高;以南美 洲潘帕斯草原最为典型。 18、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森林、草原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技术的采用造成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 19、

1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因素:资源(原料) 、能源(动力) 、交通、市场、廉价劳动力数量、科技(劳动力 素质) 、地价;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质量等(或风向、 河流、景观) ;社会因素:政策、国防安全、企业家个人偏好;自然因素:土地(面积) 、水源、地形、气候、地理位置。 20、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工业集聚的意义如何?、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工业集聚的意义如何? 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 意义: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消耗;加强企业间 的交流

13、协作;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有何消极影响?、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有何消极影响? 消耗大量资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枯竭;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威胁人类健康和生物生存。 23、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种方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种方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地域联系可以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主要方式有交通运 输、通信、商业贸易三种。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 主要作用是把工农业的产品运到消费地;通信包括电信通讯和邮政通讯两种,主要作用 是促进地域之

14、间的信息传播和联系;商业贸易包括商业和贸易两种,负责商品的收购、 调运、储存、出售,是联系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4、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的形成发展有何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的形成发展有何影响? 城市多因水路交通而兴,沿河流呈条带状;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线发展;综 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 第四章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成因、危害?、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成因、危害? 表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 100 多年里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 0.3 到 0.6 摄氏度;

15、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破坏植被; 危害: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加剧;气候异常现象频发等。 26、臭氧层的作用、现状及破坏的危害?、臭氧层的作用、现状及破坏的危害? 作用: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现状:不同程度的遭 到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破坏的危害: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 强,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27、酸雨的定义、成因、危害、分布、措施?、酸雨的定义、成因、危害、分布、措施? 定义: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成因: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 合形成亚硫酸和

16、硫酸,落到地面而成;危害: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 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分布: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 高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实施清洁生产,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28、我国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我国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空间分布: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 江西、湖南、福建、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有色金属冶 炼工业发达;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雨水丰富而且降水强度大。29、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特点?、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特点? 史前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环境;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对自 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