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费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7371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 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必做试题宝典十第九章第九章 现代德育现代德育一、选择题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 终身化和全民化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 。

2、A.交往的发展 B. 个性的发展C. 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杜威C.班杜拉 D.柯尔伯格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

3、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10.说服

4、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11. 德育方法是(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 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5、15. 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 )A.说理

6、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 ) 。A.制定政策目标 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 D.让学生掌握理论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 )A.彼得 o 麦克菲尔 B.路易 o 拉斯思C.弗雷德 o 纽曼 D.科尔伯格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2. 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 )3. 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 )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

7、于德育的内容。 (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7. 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 )9. 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 )10. “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 )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2.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3.试述我国当前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方

8、面?四、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1材料1: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

9、工作。材料分析题2材料2: 摘自董德中四国道德教育管窥 ,河南日报,2004年7月23日。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

10、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20122012安徽华图教师考编专题:安徽华图教师考编专题:http:/ QUNQUN:222866106222866106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九章第九章 现代德育现代德育一、选择题1.BC 2.ABCD 3.D 4.C 5.C 6.CD 7.ABCD 8.A 9.B 10.AB11.D 12.A 13.D 14.D 15.D 16.B 17.C 18.D 19.ABC 20.A二、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论述题1.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

11、生观、道德品质、高尚情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塑造和影响的过程。同时德育过程又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这是由于一方面学生在逐步健康地成长过程中,初步形成起来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能受到不良思想和坏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侵蚀,出现优良思想与不良思想曲折斗争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思想上已有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在前进中产生新的矛盾,有些已经改正的缺点和纠正的错误,在新的环境下又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出现重犯或反复现象。但是这种反复往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存在着点滴进步的反复。可见,德育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针对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

12、点,首先,德育工作者应对德育充满信心和耐心,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对有不良品行的学生更应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其次,德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多次反复,不能误认为屡教不改,不可救药,而应积极地采取教育措施,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每反复一次,就受到一次教育,得到一次提高。2. 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说服方式有灌输和疏导两种。灌输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报告等形式,系统地讲授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原理原则和行为规范。这种方法多用于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的讲授和德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主要解决学生“懂不懂”的问题。疏导指教师通过讨论、对

13、话形式,引导学生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旨在解决“信不信”的问题。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理,以理服人。其实,说理的过程就是证明理论、观念、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证据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合理的论证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对青少年进行说理教育时,首先,说服教育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前提。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要用平等的态度,而不能以教育者自居。要耐心地灌输和疏导,反对居高临下的态度、强制的方法。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其次,要做到说理的内容真实,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出发,善于联系他们的思

14、想实际,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反对用假话、空话、套话来教育学生。假话、空话、套话只会使学生产生怀疑和厌烦,不相信教师所讲的道理和理论。再次,说理教育具有情感性,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对学生的无限厚爱来唤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强说理教育的感染力。 (联系实际略)3.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1)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长期政治思想理论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来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品位

15、。特别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树立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思想。(2)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勤劳人民的无限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祖国可爱的感性观念,使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古国里,是无比的自豪和骄傲的。在此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爱国的理性认识。最后,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情感相结合,升华为爱国的信念和报效祖国的行动。总之,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是使青少年

16、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建国之才和效国之行。(3)理想教育马卡连柯曾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理想是人们以现实为基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个人生活的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教育的实质在于树立青少年远大的理想,因此,理想其实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理想教育,使青少年懂得生命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默默地奉献,要从“自我”的枷锁中解脱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社会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 ”(4)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是使青少年学生形成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感情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逐步形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反对自私自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