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7268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理工附中上理工附中 2015201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考试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2015.92015.9命题人:朱静一、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1 16 6 题。题。 (2121 分)分)一壶乾坤在远古时代,宜兴丁蜀一带,人们耕作之余,取山间陶土,制作缸瓮碗罐。生活平淡简朴。一日,村里来了一位云游僧人,边走边喊道:“卖富贵土,卖富贵土!”人们不知究竟。几位长者觉得奇怪,便跟随其后。走到一个拐弯处,异僧不见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老人们忽见有几个土坑,里面全是五颜六色的泥土。老人们就把这些奇妙的五色土带回村里,捣炼烧制,竟出现五彩缤纷的色彩效果。于是,一种独有的紫

2、砂陶,雄踞一方。在西方,陶瓷工业高度发达国家,都没法生产出紫砂泥。我国地大物博,红色陶土分布极广,但所产陶土矿物组成、化学组成与宜兴不一样,因此,把宜兴紫砂泥说成世界独有,决不言过其实。“女娲补天、抟土造人” ,我们的祖先认为人是泥土塑造的,最后人又回归大地、化做泥土。紫砂就是大地深处的一把土,要说简单,世界上哪有比它更简单的存在呢?但就是这么一把土,不加任何东西,捏啊捏啊,就捏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千变万化的乾坤都可以装进一把壶里。紫砂从诞生那天起,就穿越沧桑风雨,塑造着不朽的东方传奇。紫砂泥又称岩中岩、泥中泥。其中又分红泥、紫泥、团山泥。即便是在宜兴,也只有丁蜀镇郊黄龙山中的甲泥矿层里才能找

3、到。紫砂,贵在有“砂” ,那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独特材质。由于这种“砂”的作用,烧成后的紫砂壶外观,便会呈现出远比一般陶泥黏土丰富得多的肌理效果,它透气性好、盖不夺香而无熟汤气。一经泡养和把玩, “火气”尽消,其“水色”和韵味,可与玉器媲美。它那独特的肌理之美,更是世界上任何陶瓷材料都无法比拟的。 紫砂矿土从岩中取出,质坚如石;几个月日晒雨淋,渐渐风化,状如粉末。需经长期陈腐伏土,方能褪去火气,这样的过程就像储藏老酒,时间越长,酒越醇香。生泥变成熟泥的工艺流程,经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更是自成体系,各怀绝招。为什么紫砂艺术只属于宜兴呢?除了地理地质上的天然优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宜兴有几千年的制陶史

4、。早在新石器时期,宜兴的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烧造原始的陶器。长期积累的成型工艺和紫砂壶的诞生,都是一脉相承的。紫砂乾坤千奇百妍,历代艺人以巧夺天工之技,将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出神入化,演变出千万般英姿与风情。其造型完全用手工拍打身筒,或泥片镶接成型,成为世界造型一绝。其间又通过变形与装饰,彰显其斑斓多姿的风貌。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成型的紫砂壶坯,要放进窑里烧成。这也是一门天大的学问。在丁蜀镇的前墅村,我们见到了一座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老龙窑。时间越过了千年。如今的陶都,龙窑只是作为一座活文物而存在着。窑的变革让应运而生的倒焰窑、隧道窑、推板窑和电窑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异彩。终于,一把承载了紫砂艺

5、人和窑工血汗,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紫砂壶出品了。那么,我们如何来鉴定它的优劣呢?鉴别一把壶的好坏,首先看它的造型,要神形兼备。其次要试一下实用功能。泡绿茶宜选扁形口大的壶,这样散热快,不易变色;泡红茶宜选高形小口壶,经沸水冲泡后茶汤色香浓。还要看端把是否提握方便,壶嘴出水是否流畅,口盖是否严密。第三要看色泽肌理效果,听其音质。一把好壶的音质是很清脆的,有金属的质感;然后再看制作的精致程度,壶的表面应该光洁圆润、线条流畅、底部平整,刻画周到;最后要看印章,名家的壶,印章十分讲究,有一整套印章分别盖在壶底、壶把、壶盖内,大小相宜,还配有签名证书、作品照片等,有的在壶上某个部位做了暗号。总之,每个作者都

6、有他自身的防伪方式。如果说,神奇的传说只是人们把朴素的心愿附丽于想象的翅膀,那么,紫砂陶的发现和由此焕发的巨大魅力,却让世界记住了宜兴。 “陶都”的美誉让宜兴一路风尘,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紫砂壶的缘起和勃兴,则一直可以追溯到宋代和明代。宜兴民间,保存着一件出自北宋年间的紫砂器。从造型看它非常粗拙,然而已经隐现出古代工匠的智慧;窑火的冶炼技术虽不成熟,但它已经彰显出紫砂壶的雏形。它泡茶不走味,储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取暖不烫手。色泽光润古雅,茶汤纯郁芳馨;风格超凡脱俗,意韵深厚沉郁。风雅文人、达官名宦趋之若鹜,几与金玉同价。宋代,宜兴已经是一个逾万户的都市。苏东坡与宜兴有着天然的缘分。官可以不做,

7、甚至文章可以不写,而阳羡茶却不能不喝。他在蜀山脚下讲学,提倡“饮茶三绝” ,即茶须阳羡茶,水要金沙泉,壶须紫砂壶。后来宜兴人喜欢用一种叫“东坡提梁壶”的款式,上镌“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句。尽管东坡时代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但这里的人都愿意相信,东坡正是有了三绝之宝,才感叹一声:“从此买田阳羡、种橘品茶而吾将老矣。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大概没有不喜欢茶与紫砂壶的。明代以后,社会风习受新儒学的影响,平淡娴雅、质朴温厚已成为一种时尚。紫砂壶的敦厚内敛、古雅蕴藉,甚合文人心意。他们感叹于这里的溪山风流、茶陶仙洲。有一句流传千古的禅林法语只有三个字:“吃茶去” ,那是叫人把缠绕于心的世间烦恼抛却一边

8、,以空虚清明的心境去过一种清淡无为的生活。布衣百姓没那么多讲究,但茶还是被郑重地排在柴米油盐之后。江南乡镇的小巷深处,一年四季都飘着茶香;鼎沸闹市、寻常巷陌的老茶馆更是星罗棋布。无论时代兴衰、王朝变更,壶中沸水依然滚,茶里言语扑面香。许多人把生命里的宝贵年华留在了一壶茶里, 了悠悠岁月, 了百年人生。那一排排黑苍的紫砂老壶已经记不清侍候了几代茶客, 了多少从风雪驿道而来的寒士, 了多少潦倒失意的心灵,承载了多少普通人的欢愉和惆怅;垒起七星灶,砂壶煮三江;一个砂壶四个杯,风清月朗美紫砂。1.文章第 1 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 分) 2.文章从整体上看,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它们是:(答案不能超过提

9、供的方框字数)一写;二写 紫砂壶 ;三写(2 分)3.对文章内容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 分)A.紫砂壶历史悠久,诞生于新石器时代。B.文人喜欢紫砂壶与壶的品质有关。C.茶与壶已经融入到百姓的悲欢人生之中。D.文中提到苏轼的“三绝”是为了体现文人的风雅情趣。E.紫砂壶的肌理之美在于其中“砂”的作用。F.由紫砂到紫砂壶是一个由简单到神奇的过程。4.文章第 15 段的划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正确的顺序是 (3 分)A.温暖 抚慰 泡老 恍惚 B.恍惚 温暖 抚慰 泡老 C.泡老 恍惚 温暖 抚慰 D.恍惚 泡老 抚慰 温暖5.请在下列表格的空格中填上恰当的内容:(4 分)艺术特色 作用

10、第段语言平实、晓畅,条理清楚。第段形象地表现了紫砂壶所蕴含的人文情感。6.纵观全文, 一壶乾坤中的“乾坤”在文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分别指的是什么:(4 分)表层义: 深层义: 2 2、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7-117-11 题。题。 (2222 分)分)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 ”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情,迫不

11、及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我才开机。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听完母亲诉说的那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个小时,是多么漫长。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梦见灾难就证明平安,没事的。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再做那样可怕的梦。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看过一篇文章,

12、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11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12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

13、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13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 “你嚎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嚎出事儿了。 ”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没了谱儿。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14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时没流过一滴泪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 60 多年的沧

14、桑。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送葬于莱茵河15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我的手了。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能包含欢乐、狂喜呢?”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16风暴。7母亲在梦见儿子落

15、井后惶恐不安,后来又说梦都是反的,前后是否矛盾?(4 分)8简析第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4 分)9第段画线句中“砸”字有何妙用?(4 分)1210对文章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6 分)A.本文构思精巧,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父母之爱的热烈歌颂。B.本文先虚写母亲的眼泪,再实写父亲的眼泪,以虚衬实,有力地突出了父爱的博大与深沉。C.第段写儿子想象母亲的眼泪“晶莹、甘甜” ,表达了儿子对至纯至真的母爱的深切感受。D.第段“沧桑”一词,意蕴丰富,既指父亲生活上饱经磨难,又指父亲情感上历经波折。14E.第段写父亲对母亲的训斥,看似反常,实际上反映了父亲忧心如焚、焦躁不安的心情。13F.第段写母亲“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 ,主要表现了母亲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11第段写现代舞之母邓肯的悲情故事和悲伤诉说,有何用意?(4 分)15来源学高考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 6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