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代理范文小说与戏剧、传统与现代的越界合作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7257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发表代理范文小说与戏剧、传统与现代的越界合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发表代理范文小说与戏剧、传统与现代的越界合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发表代理范文小说与戏剧、传统与现代的越界合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发表代理范文小说与戏剧、传统与现代的越界合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发表代理范文小说与戏剧、传统与现代的越界合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发表代理范文小说与戏剧、传统与现代的越界合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 w w . y u e q i k a n . c o m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论文发表代理范文小说与戏剧、传统与现代的越界合作莫言自8 0 年表第一篇小说起,其作品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不像同时期出名的其他作家昙花一现,莫言的创作还似早 期的“喷发”状态,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而且每一部都看得出作家手法的纯熟、叙事的老练以及深厚的思想内涵, 由此莫言跻身于当代一流小说家的行列。论文发表代理推荐文学杂志长江论坛 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精神,重点研究长江流域、武汉与中部的战略发展问题,密切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

2、中的经济前沿问题和 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宣传国际国内的创造性成果。【摘 要】莫言初涉戏剧,便表现不俗。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等剧目的上演,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一 致好评。作为小说家的莫言,在写戏剧时引入了小说的写作方法,使其剧作带上了属于他本人的创作风格。本文以现 代戏剧理论为背景,深入剧本内部进行解读,以戏剧结构、人物动作、语言、意象制造方面分析莫言剧作的小说化倾 向。由此发现,这种倾向体现了莫言戏剧、小说的混合写作,是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关键词】莫言, 戏剧, 小说化, 现代除了小说之外,莫言还对戏剧的创作特别感兴趣,他说:“戏剧教给人的东西非常多,我们很多习惯性的经验,都是 从戏剧中得

3、来的。”他写了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等多部戏剧,同名小说蛙也被改编后,搬上了戏剧舞 台。作为文坛上有重要影响的小说家,莫言转身于戏剧的创作,无疑会给当代戏剧界注入新鲜的血液。外国文学史上不乏有小说家写剧本的例子,如俄国契诃夫的樱桃园、三姊妹; 萨特的苍蝇、魔鬼与上 帝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有很多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戏剧的创作,他们以诗人、小说家的身份转向戏剧 的创作,如郭沫若、老舍、茅盾等,基于已有的文学创作才能,他们在戏剧创作方面表现得非常优秀。但是,之前的 创作思维和创作理念,作为一种“前结构”,往往会对戏剧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戏剧作品由此带上了作 家的个人创作风格; 另一方

4、面,却是两种或者多种文体的杂糅,一定程度上“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模式,即戏剧 中渗入文学性,而小说中也不乏戏剧性因素。小说中的戏剧因素,已经成为了现当代某些小说风格的要求,以情节的 高度集中和各个部分的相互依赖而形成的戏剧性张力来突显事件。反过来说,戏剧中的文学性体现在剧本的戏剧结构 、情节设置、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作为小说家的莫言会在小说中加入一些戏剧性的元素,例如红高粱家族中 “狗道”一章描写人狗大战、檀香刑中一系列的酷刑场面。那么,作为剧作家的莫言,是否也会把小说叙事的特 色应用到戏剧当中呢?观众看剧,不论戏剧实际的背景年代如何,都能够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表演,感受到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

5、情,是“现 代时态”的呈现。史诗,即后世小说的原型,以“叙事”为特征,目的在于解释事件发生的过程。读者看小说,是一 种对作者创作的追忆和回顾,理解为“过去完成时”。与叙事性文学相比较,戏剧艺术的优长主要在于这种现在时态 的直观性。当然,这也就是小说与戏剧的主要差别所在。小说注重事件的完整性,戏剧偏向人物动作的导向性。亚里 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 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 陶冶。”对于一部完整的悲剧来说包含了六大因素:情节、性格、言

6、词、思想、形象和歌曲。引申到戏剧创作中,可 以发现情节、动作与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情节体现在戏剧中对事件发生的结构性安排,动作由人物来完成, 通过肢体动作、语言( 包括独白、对白) 、心理活动等,突出人物在戏剧中的主体性。古典的戏剧理论崇尚时间、地点 、行动的一致性称为“三一律”原则,要求剧本情节冲突的相对集中,同时可以爆发性地表现人物性格特色。因此, 戏剧创作特别强调情节冲突的设置和人物主体的表现。要分析莫言戏剧中的小说元素,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情节冲突的设置,冲突或者说矛盾在观众看来是一出戏“有戏”的部分。戏剧的演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不可能把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原本本地

7、表现出来。根据艺术上的审美和简洁要求,剧作家要对剧本进行 “剪裁” ,保留最核心的富有戏剧性的部分,其余部分如发生背景、冲突的原因,由演员的动作来完成。所以,冲突的选择和 表现显得尤为重要。约翰霍华德劳逊认为:“高潮是一出戏的基础动作,它决定所有先行事件的价值和意义。假 如高潮缺乏强度和必然性,进展一定是软弱的、混乱的,因为它没有目的,没有任何能使冲突得到解决的最终考验。 ”高潮即冲突的集中爆发之时,戏剧的进展都是围绕着高潮来进行。高潮处在戏剧的哪个部分、冲突怎样展开? 这就 涉及到戏剧的结构问题。一般而言,现代戏剧偏爱回溯式和插入式的布局。例如雷雨是典型的回溯性结构,通过 回忆和追问,高潮产

8、生于最后一幕,各个角色对自我的认识和现实之间的极大矛盾使得戏剧充满了张力,最终导致死 亡和癫狂。莫言的剧作结构则显得比较特殊。一方面,他没有采用戏剧用场、幕来划分情节段落,而是用了类似小说章节式的分 段手法,把每幕剧的剧目变成每个小节的标题。我们的荆轲分为十节,每节有一个概括内容标题,如“成义”、1 / 4w w w . y u e q i k a n . c o m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赠姬”、“刺秦”等; 霸王别姬被分成了七节、锅炉工的妻子有六节。他放弃把传统的戏剧理论把戏剧中 心安排在有限的场景中,代之以发生故事的背景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我们的荆轲中场景有屠狗坊、太子宫、 荆轲豪宅、易水

9、边、秦宫殿,每个场景发生的故事都不相同。屠狗坊有高渐离、秦舞阳、狗屠三人的结义、田光自杀 ; 太子宫内荆轲受命,并赐以豪宅美人; 荆轲豪宅算得上发生事件多且集中的场景了,从第三节“赠姬”到第八节“杀 姬”都在此地发生。各个矛盾点分散于不同的“章节”里面,呈现出一种中国古典绘画的“散点透视”特色,即每个 章节有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事件,前一个章节和后一个章节相互联系、相互关照。第二节田光自杀,燕国刺秦 的重任被迫转移到荆轲的身上,由此荆轲得以见燕王、获得燕姬; 第四节荆轲要求燕王以樊将军的头颅作为献给秦王 的礼物,紧接着第五节中樊将军为完成荆轲的刺秦大业而牺牲了自己。这种章节相互连贯的做法是

10、按照事情的发展顺 序自然展开,中间没有特别的冲突,直至最后结局的解开才掀起了全剧的高潮。高潮也就意味着结束,荆轲事前的种 种准备没有发挥作用,刺秦失败,由此引发了对荆轲整个人生悲剧性的感慨。作者在结尾还特意让高渐离继续荆轲的 刺秦之路,想以虚妄之名流芳百世的剑客,最终只有毁灭的结局。霸王别姬最后一节“长恨”,项羽用大段的独 白来表现自己的悔恨和无助,他只能向死神要求灵魂的洗礼。总的来看,莫言的戏剧结构比较松散,他没有特别地遵 从戏剧中对冲突设置的要求而使结构紧凑饱满,反而以某种叙事的逻辑构思戏剧,事件与事件之间环环相扣, 其次 ,人物的动作既是人物主体性的体现,也是表现戏剧性的重要手段。亚里士

11、多德认为,艺术是一种摹仿,戏剧是“用 动作来表达”,史诗通过叙述来摹仿,因此,“动作是戏剧的根基”。戏剧性动作是一种结合着形体运动和话语的活 动,它包括对平衡状态的变化的期望、准备和完成( 这个变化是一系列这种变化的一部分) 。剧本的台词可以转化为演 员的外部动作,由演员的形体得到发展,动作是演员表演艺术的基本手段。动作可以让观众直观地认识到演员在说什 么、做什么、想什么,这些对于推动情节的发展、矛盾的形成和解决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莫言的戏剧中,演员的动作很丰富,既有外部动作、言语动作,也有内部动作,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莫言特别注 意对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由于戏剧的文体特殊性,演员只能通

12、过言语和行为来表现内心的激动、悲伤、惋惜、 忿怒等情绪。描写细致地心理活动轨迹和心路历程是小说的叙事专长,在莫言笔下,戏剧中的人物也能表现出丰富的 心理活动。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都是基于历史事实的改写,莫言把对现实的思考融进历史事件,特别是历 史人物当中。人物不仅要为自己“说话”,还承担起为作者“说话”的任务。最典型的形象就是荆轲。莫言承认我 们的荆轲是“写人的成长和觉悟,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这一次是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批评,排除毒 素,是一次将自己当罪人写的实践。”最能代表莫言自己的人物是荆轲。莫言告诉观众,荆轲之所以刺秦失败, 是为了能够超越各时代的侠客,获得更大的名声,“世人更愿意垂青

13、失败的英雄”,悲剧结局比大团圆的结束更令人 震撼。荆轲的形象受到莫言的颠覆。他是一个良知犹存的刺客,一个渴望真感情的孤独男人。他知道自己被太子丹利 用,又完全沉浸于“立功名”的虚幻梦境中无法自拔; 他爱着聪明伶俐的燕姬,却不得不靠鲜血来祭奠自己的爱情。 第六节“断袖”代表了荆轲刺秦心理的变化。他想要为刺秦找一个理由,燕姬步步紧逼:“你跟有有仇? 你跟我有怨 吗? 那你为什么要刺我? ”荆轲答道,“为天下百姓刺你”、“为秦国百姓刺你”、“为诸侯刺你”、 “为燕太子丹刺 你”,但是逐渐他发现在这些光冕堂皇的理由之下,隐藏的是阴险的勾心斗角和对权力永恒争夺的最卑鄙行当。荆轲 数次被燕姬说到语塞,他只

14、好承认“为侠士的荣誉刺你”,但是侠士们都是些“没有是非、没有灵魂、仗匹夫之勇沽 名钓誉的可怜虫”。荆轲在一步步地解构历史、解构自己,刺秦最大的好处就是名垂青史,最后却获得都是虚名而已 。看似醒悟的荆轲并没有遵守和燕姬效法西施、范蠡,退隐江湖的约定,反而出人意料地在出门前将燕姬刺死:燕姬( 摘下秦王面具) 西施范蠡?众目瞪口呆。荆轲 那只是一个传说。燕姬伏地而死。荆轲( 膝行转身向太子) 燕姬乃秦王奸细,屡屡动摇我刺秦决心,荆轲为殿下除之。太子( 用袍袖遮面) 呜呼,燕姬! ( 片刻后) 尽管眼前的刀光血影,污染了我的眼睛,但荆卿啊,你越来越像一个大侠了!荆轲 多谢殿下赞颂。与燕姬曾经你侬我侬的

15、情意瞬间变成冷冰冰的匕首,插在了燕姬的胸口。在易水送别时,他又说:“没有杀错,其实 就是杀错了。看起来杀的是她,其实杀的是我自己”,是对自己铸成大错的懊悔还是对这次注定失败的行动没能成就 大名的责备? 我们明显地看到,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荆轲。他既清醒地看到名誉对剑客来说,只是过眼烟云,又深 陷求名的欲望,不得不去刺杀秦王,以此保住其剑客的荣誉地位。他的心理变化是复杂多样的,莫言在处理这个人物 形象时,用了类似小说细节描写的笔法,一点一点地建构起荆轲的心理变化轨迹,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荆轲的心态如2 / 4w w w . y u e q i k a n . c o m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何在步步变

16、化。再者,人物的主体性还表现在动作的驱动力,即人物的性格上。人物的动作以性格的方式根植于人物内部,不会因为 某种偶然因素发生改变。有人认为,戏剧要表现出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为了能在舞台上以最简便的方式表现人物 ,让观众看懂一出戏,演员必须以夸张的肢体动作、直白的对话、程序化的行为来表现人物、连接情节。因此,戏剧 往往塑造模式化的人物形象,中国传统戏曲尤为突出。人物用脸谱的方式区分出了角色的正反面以及性格上的特点, 让人一目了然,而且这种性格特点贯穿全剧。戏剧是以“人”为中心的艺术,通过人对环境的作用,使外部事件得以 转换或者变化,体现出人主观意识的强大。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王”拥有勇敢、善良的品质,这种品质却导 致了其自身的悲剧性结局。叙事则是以“事件”为中心,人物围绕着这个事件而活动,从而表现出人的性格特色。当 然,这种性格是多方面、多角度理解的,不局限于某一单一层面的表现。我们的荆轲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复杂而充满变化。司马迁刺客列传记:“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