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纪录片渐成气候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56156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纪录片渐成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体纪录片渐成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纪录片渐成气候(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14文艺评论周刊文艺部主办责任编辑: 李蕾、 牛梦笛实习编辑: 周天媛、 江晶晶联系电话: 010-67078 525电子邮箱: g my s p l 126. c o m美术编辑: 朱江影视评论影视评论艺坛杂议文艺观潮近日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 报告指出, 2 0 15年可称为中国新媒体纪 录片的井喷年。截至 2 0 15年 12月, 网 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5. 0 4亿, 手机网络视 频用户规模达 3 . 54 亿。新媒体纪录片 播放量高速增长,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 季等 9部纪录片播放量过亿。诚然, 互 联网思维的不断渗透和互联网技术的 突飞猛进, 在释放播出平

2、台、 扩大选题 范围、 改变创作观念等方面对纪录片创 作产生深远影响, 也为纪录片产业的发 展释放出开阔的想象空间。然而, 互联 网不是万能的, 纪录片发展中的一些固 有问题不会因为新技术、 新平台的介入 就迎刃而解, 互联网思维本身又给纪录 片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生产方式和宣发理念实现革新以往, 纪录片产业的市场体系和运营 机制不健全, 导致其核心资源大都集中在 国有大型电视机构当中。电视台的专业 编导是纪录片生产的主力军, 电视台是纪 录片的主要投资方和出品方。产业链条 不完善, 使一些民营的中小企业和有梦想 的纪录片人很难找到用武之地。随着互 联网跻身主流媒体行列, 全媒体传播逐渐

3、 成为常态, 搜狐、 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纷纷 开辟纪录片频道, 并组建专门的纪录片创 作队伍。电视台对纪录片播出平台的垄 断逐渐被打破, 一些有想法、 有创意的纪 录片人在网络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 台。2 0 15年著名导演焦波独立制作的纪 录片 乡村里的中国 在腾讯上线, 网民点 击率近50 0 0 万。这并不是特例, 近两年网 站出品和独立制作纪录片的数量激增和 网站播出纪录片的播放量迅速增长, 也正 好印证了这一点。 互联网思维的介入, 为打通上下游 环节之间的壁垒创造了可能, 正在改变 甚至重构纪录片的产业链。2 0 14 年 11 月,“纪录中国” 产业服务平台的 A PP 发布。他们

4、在线上征集来自纪录片从 业者甚至爱好者的想法或素材, 为其提 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 使之形成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 Pi t c h 项目, 并邀请制 作播出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从中挑选, 进 行投资、 制作或播出。2 0 15年该平台产 生了 13个成熟提案, 其中 5个成功融 资, 进入制片环节。这种利用网络对纪 录片资源的整合, 能更有效地打破封闭 在体制内部的运作模式, 为中国纪录片 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互联网还 为纪录片领域引入了口碑营销的新鲜 理念。比如, 今年 3月, 纪录片 我在故 宫修文物 在距离央视纪录频道热播一 个多月后, 被上传到网络上, 突然走红, 很多平时对文博领域

5、、 甚至对纪录片都 不感兴趣的年轻网民变成了粉丝, 甚至 有不少人发弹幕说要嫁给修钟表的师 傅。这种片方没做宣传, 却因良好口碑 在社交平台上形成话题, 并持续发酵, 进而使播放量不断攀升的事例, 正是 “互联网+ ” 时代才会出现的特有景观,也给纪录片的营销发行带来新思路。选题方向和表达手法发生转变“互联网+ ” 时代, 纪录片的选题方 向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直 以来, 纪录片给人们留下了一种 “一群精 英制作出来给另一群精英看” 的刻板印 象。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 不仅使更 多出品方和制作人参与到纪录片的生产 中来, 还使大量网友成为内容提供者和 观看者。在这个 “全民皆为记录

6、者和观 众” 的时代, 纪录片的选题观念为了适应 网络群体的观看需求, 也开始呈现出去 精英化的趋势。从受众的角度来看, 网 民更倾向于关注社会热点内容, 这一特 点势必激发业界对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 作热情。比如凤凰视频的人文纪录片栏 目 甲乙丙丁 通过 “胡同里的盲人电影 院 “ “北京老澡堂”“龙套哥的卑微人生” 等内容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命运, 以 此反映和思考社会问题。 互联网的开放性、 互动性还为纪录 片的个性化表达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从时长上来说, 在网络上播出的纪录片 无须局限于电视栏目 3 0分钟或 45分钟 的标准时长。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 注意力碎片化的趋势, 互联网纪

7、录片越 来越短, 更强调快节奏和悬念性, 甚至出 现微纪录片的概念。与传统纪录片青睐 于宏大叙事、 群体叙事的表达方式不同,互联网纪录片更倾向于个人化叙事。比 如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没有采用以 往历史纪录片中所惯用的恢宏大气的镜 头和气势磅礴的音乐, 而是以个人的视 角展示稀世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 生活故事。纪录电影 我的诗篇 将视角 对准爱好作诗的普通人, 用诗化的镜头 语言呈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可见, 个性 化的表达正成为网络环境下纪录片创作 的重要理念。这些创作理念的改变正是 互联网传播渠道与传播对象变化所带来 的必然结果。文化使命和专业品质必须坚守当互联网被纳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和

8、传媒格局之中, 技术不再是决定因素, 政 治、 经济、 文化等因素越来越多地影响着 纪录片的发展格局。也就是说, 中国纪 录片艺术的未来必定是在与国家、 市场、 社会的互动实践中实现的。当诸多复杂 因素共同影响着纪录片的发展未来时, 我们发现,“互联网+ ” 时代给我们提供 的只是种种美好的可能, 要把这些可能 变成现实, 不仅要敞开胸怀、 创新思路, 更应担当责任、 坚守使命。 自19 2 2年, 世界第一部纪录片弗拉 哈迪的 北方的纳努克 诞生以来, 从电 影纪录片到电视纪录片, 再到现在的互 联网纪录片, 纪录片人一直在调整着自 己的创作观念和生存逻辑。但无论怎么调整, 纪录片最核心的价

9、值取向从未 改变, 那就是 “纪录片要在繁缛复杂的 社会百态和千差万别的现实情境中, 筑 构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对现实的记录和 对未来的憧憬” 。尽管纪录片的互联网 制作与传播, 可以让无数草根网民参与 到纪录片的生产过程中来, 但对从业者 的门槛降低不代表对作品的品质要求 可以降低。网络可以上传海量内容, 但 有传播渠道不代表一定为观众所接 受。从在网络播出的电视剧、 综艺节 目, 到网络自制内容, 相较于电视平台, 纪录片在视频网站上所面对的竞争对 手更多。因此,“互联网+ ” 时代对选题 的重要性乃至趣味性、 时效性, 拍摄的 考究, 剪辑的精良, 后期处理的用心, 专 业化的营销, 主

10、流价值观的传播等纪录 片生产制作发行各个环节的要求, 不但 没有降低, 反而有所提高。 目前我们创作的一些所谓互联网 纪录片, 只是把互联网因素简单粗暴 地植入创作营销之中, 打着迎合网民 收视心理的旗号, 或用性格极端的人 物挠民众的笑点, 或用残酷故事碰社 会的痛点。用这种思路作为指导,“互 联网+ 纪录片” 的发展道路就会出现偏 差。这正是当下 “互联网+ 纪录片” 向 纵深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真正的 “互联网+ 纪录片” 应用互联网的基因、 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用互联网的框 架来重构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比 如, 在纪录片的预售环节, 可以采用网 上众筹的融资方式; 在生产环节, 编

11、导 可以依据大数据, 随时改变拍摄角度 和剪辑方向; 收视环节, 观众利用社交 平台自觉互动, 参与情节发展, 共同完 成叙事, 等等。总之, 未来总在想象之 外。纪录片人面对 “互联网+ ” 时代热 潮的冲击, 还需保持冷静理性, 既乐观 地看待其中的积极因素, 也不回避各 种难点和问题, 稳扎稳打, 让产业发展 更上一层楼。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电视剧 欢乐颂 近日播出, 收视率和 点击率一路飙升。由于其剧情设置和人 物塑造颇具话题性和代入感, 使诸如 “你 是 欢乐颂 里的谁” 之类的话题讨论随着 情节的推进不断发酵, 继而在社会上引发 一阵阵舆论热潮, 这种文化现象引起

12、了业 界的关注。 该剧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 讲述了五 个性格迥异, 各自携带着来自工作、 爱情和 家庭的困难与不如意, 却对未来充满美好 憧憬的女性先后住进上海的欢乐颂小区2 2 楼, 因邻里关系而相识相知, 从互相揣测对 方到渐渐接纳彼此、 敞开心扉, 齐心协力解 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 并见证彼此的成长与蜕变的故事。电视剧的片名 看似轻松欢快, 镜头下的欢乐颂却不是一 个充满欢笑的地方, 而是充斥着腹诽、 隔阂 和烦恼。创作者用金钱、 地位、 学识、 家庭 背景等指标人为地将剧中人物划分出三六 九等。在2 2 0 2室住着三个租户, 家庭贫困 的 “凤凰女” 樊胜美、 初入社会的乖

13、乖女关 雎尔和耿直莽撞的小镇女孩邱莹莹。与他 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 2 0 1室和2 2 0 3室的 两个业主, 海归的商务精英安迪和古灵精 怪的富二代曲筱绡。这两个所谓的 “上层 人士” 又因学识教养不同, 而分出高下。从 少女到 “熟女” , 从贫困家庭、 小康家庭再到 富裕家庭, 从不谙世事到精于世故, 从初入职场的 “菜鸟” 到叱咤风云的精英, 几个主 人公的性格、 出身、 生活和心理状态几乎涵 盖了当下都市女性群体的主要特点。创作 者将这些人物各自所代表人群的性格缺憾 发挥到了极致。比如, 安迪总是高高在上, 不自觉地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曲筱绡尖 酸刻薄, 为人处世双重标准; 樊

14、胜美爱慕虚 荣, 常常陷入斤斤计较的利益得失之中; 邱 莹莹没心没肺, 自私矫情; 关雎尔工作没有 主见, 感情唯唯诺诺。每一个观众都或多或 少地从电视剧里看到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 过的某个情景或某种人, 并因自己的人生经 历、 价值观念和立场不同, 产生不同的理解 和判断, 进而加入网上的各种争论之中。 为了塑造这些形象生动、 特点鲜明 的人物形象, 铺陈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心 理状态, 使其更加真实可信、 深入人心, 创作者下了一番功夫。但大量关于价值 观的对话和陈述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 描写, 导致剧作的前半部分剧情略显寡 淡、 戏剧冲突不足, 给观众一种不知所云 的感觉。直至 3 0集之后,

15、 当五个主人公 的形象在大量生活化场景的呈现之下逐 渐立起来, 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才得 以展开。一会是樊胜美的哥哥打人被 讹、 父亲中风, 一会又是安迪找到亲生父 亲、 精神崩溃, 接二连三的事件使五个开 始因价值观不同而互相看不上的女人忽 然拧成一股绳, 开始齐心协力解决生活 难题。这种情节多少显得有些牵强。在电视剧青春亮丽的外衣之下, 创作 者试图触碰当下都市现实生活中所潜藏 的各种痛点, 却由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 理解有些片面肤浅, 导致很多看似取材于 现实的内容经不起推敲和思考。比如, 曲 筱绡本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起初连英 文文件都看不懂, 却能在姚滨和安迪的帮 助下一举拿下两

16、个大项目, 这样的成功显 得过于容易; 为了让安迪这个人物更加立 体, 创作者赋予她一段离奇的身世背景和 严重的心理问题, 却又让她轻易地在陌生 邻居面前敞开心扉; 为了将五个女孩聚拢 在一起, 樊胜美的父母和安迪的亲生父亲 被描绘成了人间极品。有评论指出, 作为 一部描写都市女性的作品, 片中人物的绝 大多数困境都源于物质。创作者不经意 地对三个租房女孩进行丑化, 却对曲筱绡 和安迪有意地美化。这向观众不自觉地 暗示,“家人无止境地索取、 朋友之间势利 的评价、 爱情若隐若现的虚荣心, 密不透 风的社会评价将每个人紧紧锁死, 而你挣 脱的唯一方法就是成功” 。这在努力突破 性别壁垒的同时, 却加重了社会阶层的分 裂。从这个意义上讲,欢乐颂 只是一部 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成功学课堂, 其中传 达了一些闪光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但 更多的是一种悬浮于现实之上的虚空幻 象。观众大可不必太过沉迷于其中, 用剧 中人物的价值观作为镜鉴, 来怀疑自己的 人生。欢乐颂 : 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成功学课堂 李蕾5月 6日, 也就是 美国队长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