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炎症性疾病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36538532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腔炎症性疾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鼻腔炎症性疾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鼻腔炎症性疾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鼻腔炎症性疾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鼻腔炎症性疾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腔炎症性疾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腔炎症性疾病PPT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鼻腔炎性疾病 ( rhinitis )鼻腔炎性疾病即鼻炎,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 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 萎缩或坏死等。鼻腔炎症性疾病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 变等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 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药物性鼻炎、干 燥性鼻炎等。本章主要介绍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单 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 (acute rhinitis ) 【定义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 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

2、见。【病因】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 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 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 病毒、柯萨奇病毒及粘液和副粘液病毒等。病毒经飞沫传 播,传播方式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的物 体或食物进入机体。机体在某些诱因的影响下,致抵抗力下降,使病毒侵犯 鼻腔粘膜。常见的诱因有:全身因素:受凉,过劳,烟酒过 度,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或其他全身性慢性疾病(如心、 肝、肾)等;局部因素: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 鼻腔慢性疾病;邻近的感染病灶,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 性扁桃体炎等。【病理】早期血管痊孪、粘膜缺血、

3、腺体分泌减少, 鼻腔粘膜灼热感。进而血管扩张、粘膜充血、水肿、腺体 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粘膜下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 继发细菌感染者,粘膜下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及上皮细胞 坏死脱落。恢复期,上皮及纤毛细胞新生,纤毛功能与形态 逐渐恢复正常。【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初期表现鼻内干燥、灼 热感或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 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变为粘液性、粘脓 性或脓性。全身症状因个体而异,轻重不一,亦可进行性加 重。多数表现全身不适、倦怠、头痛和发热(3738)等 。小儿全身症状较成人重,多有高热(39以上),甚至惊厥, 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鼻腔检

4、查:鼻粘膜充 血、肿胀,下鼻甲充血、肿大,总鼻道或鼻底有较多分泌物, 初期为水样,以后逐渐变为粘液性、粘脓性或脓性。若无 并发症,上述症状逐渐减轻乃至消失,病程约710天。【并发症】1.急性鼻窦炎鼻腔炎症经鼻窦开口向鼻窦内蔓延,引起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其中以上颌窦炎及筛窦炎多见。2急性中耳炎 感染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所致。3.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 感染经鼻咽 部向下扩散引起。小儿、老人及抵抗力低下者,还可并发 肺炎。4.鼻前庭炎感染向前直接蔓延。5其他感染经鼻泪管扩散,尚可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结膜 炎、泪囊炎等。【鉴别诊断】1.流感 全身症状重,如高热、寒颤、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酸痛

5、等。上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2.变应性鼻炎 常被误诊为急性鼻炎。本病表现为发作性喷嚏和 清水涕,持续极少有超过半日以上。发作过后,一切恢复正常。无发 热等全身症状。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皮肤试验、鼻激发试验及 特异性IgE抗体测定等有助于鉴别。3.血管运动性鼻炎 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发作突然,消退迅速 。有明显的诱发因素。4.急性传染病 一些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如麻彦、猩红热、百日咳 等早期可出现急性鼻炎症状。这类疾病除有急性鼻炎表现外,尚有其 本身疾病的表现,且全身症状重。5.鼻白喉 儿童病人要注意鉴别本病。鼻白喉有血涕、全身症状 重,常并发咽白喉。【预防】包括两方面:1.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锻

6、炼身体,提倡冷水洗脸或冷水 浴,冬季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此外,注意 劳逸结合和合理饮食。成人注射鼻病毒疫苗可能有助于防 止感染。2.避免传染“感冒“流行期间应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尽 量不或少出人公共场所,注意居室通风。板蓝根等抗病毒 中药有一定预防作用。【治疗】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1.全身治疗(1)发汗:早期用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如生姜、红糖 、葱白煎水热服、口服解热镇痛药等。(2)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3)全身应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或可疑并发症时用 。可采取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2.局部治疗(1)鼻内用减充血剂:首选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亦可用 1%(小儿用0.5%)麻黄碱生理盐水滴鼻。使粘膜消肿,减轻 鼻塞,改善引流。此类药物连续应不超过7天,最长不超过10 天。滴鼻方法:仰卧法:仰卧,肩下垫枕,前鼻孔朝上或仰卧 头后仰悬垂于床缘外。坐位法:坐位,背靠椅背,头后仰,前 鼻孔朝上。侧卧法2:卧向患侧,头下悬垂于床缘外,此法 适用于单侧患病者。体位取定后,经前鼻孔滴人药液,每侧 35滴。并保持该体位23分钟。此滴鼻方法适用于任何鼻 腔和鼻窦疾病。(2)穴位针刺:如迎香、鼻通穴。或作上述穴位按摩,可 减轻鼻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