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2年七年地理自然环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356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2年七年地理自然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2012年七年地理自然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2012年七年地理自然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2012年七年地理自然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2012年七年地理自然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2年七年地理自然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2年七年地理自然环境(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环境(共自然环境(共 2 课时,第课时,第 1 课时)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第一大洲,并说明依据。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3、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学学 习习 过过 程程学 案备注一、世界第一大洲一、世界第一大洲试着描述自己家庭住址。1.你家住什么村(社区)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一)读图 6.1 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回答1、见书 P3 活动 12、比较亚洲与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看能得出什么结论:2、(二)读图 6.2 亚洲的范围,完成要求1、见书 P3 活动

2、22、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三)结合以前所学,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四)读图 6.4 亚洲地理分区,完成要求1、见书 P4 活动 4二、地形和河流二、地形和河流 听歌曲亚洲雄风,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一)读图 6、5 回答 1.看图例,注意海拔 5000 米以上,3000-5000 米,以及 200 米以下分别用什 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2.讨论:从以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3.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 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3、,体会亚洲地势的 特点。4.如果我们沿着 30N 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5.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找出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鄂毕河、叶尼塞河 ,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二)读图 6.7、6.8 说说亚洲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自我检验:(见学习与评价)第六章第六章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共(共 2 课时,第课时,第 2 课时)课时)学 习目 标1、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及相关资料说明亚洲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4、2、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学 案备注学学 习习 过过 程程三、复杂的气候三、复杂的气候1、请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明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2、读图 6、9 亚洲的气候类型回答 亚洲主要有哪几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复杂多样?(2)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3)北回归线穿过哪些气候类型?(4)观察北纬 30 度穿过的气候,有何特点?3、读图 6、10 回答 (1)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 要原因。(2)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的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 原因。4、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及阅读材料被淹没的土地,说说亚洲季风气 候降水特点及

5、其对农业有何影响? 新 课 标第一 网 x kb 1.co m5、读图 6、12 说明非洲气候分布有何特点?自我检测:(见学习与评价)第六章第六章 第第 2 2 节节 人文环境(共人文环境(共 2 2 课时,第课时,第 1 1 课时)课时)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3、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 的自然环境背景。 二、学习过程二、学习过程学 案备 注(一):人口众多(一):人口众多仔细阅读课本 P10 第一段,图 6.13、6.14,完成下列问题:1、2000 年,世界

6、人口 亿,亚洲 亿,占世界人 口 %, 、 和 是亚洲人口稠密地区。2、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个,其中亚洲有_个。读课本 P11 图 6.15,回答:3、按人口数量排序,亚洲排在世界第 位,排在第二位、第 三位的分别是 洲, 洲,人口最少的是 洲,没有人 居住的是 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亚洲位于第 位,位于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 洲和 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洲。 4、亚洲众多的人口,对_资源 和 环境 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对土地的压力使土地和粮食生产产生了恶性循环,结合 P11 材料 完成课本 P12 表格。 (二):复杂的文化(二):复杂的文化请仔细阅读课文 P12 第一段

7、及阅读材料,你一定会回答下列问题:1、亚洲大小民族共_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的_,人 口最多的民族是_。亚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洲,不同地区的 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_、_ 和_、_等等。这三大文化的发祥地 分别是_、_和 _。这三个地区最明显的共同点:都是位于河 流的_游,属于冲积平原,水源稳定,土壤肥沃;从温度带 来看,都位于_带;从海陆位置来看,都处于_ 地区(内陆或沿海),降水_。 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有着 密切的关系。 2、读图 6.17,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推测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3、在教材 14 页表中填写出与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相关的图的标 号。

8、 三、自我检测(见填图册三、自我检测(见填图册 P5 第二题第二题 1、2、3)第六章第六章 第二节第二节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 (共(共 2 课时,第课时,第 2 课时)课时)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阅读地理图表及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2、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及在不同国家中所占的比重。 二、学习过程二、学习过程学 案备 注(三)经济发展差异(三)经济发展差异请仔细阅读课文 P14 第一段和 P15 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1、亚洲中的发达国家是_,大部分国家属于_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很_(大、小)。那么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请你仔细读 P15 图6、

9、18,你一定能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国家是_,最少的国家是_,多的是少的_倍。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10000 美元的国家有_ _ _,低于 500 美元的国家有_ _ _ _ _。3、总结而言,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_。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 )水平A 高等 B 中等 C 中下等 D 低等通常,人们把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分成三类产业,请同学们图 P16的材料和图 6.19,找出答案:1、社会生产通常分为_、_和_三类产业。2、比较这些国家的三类产业构成,说说它们的差异:发达国家日本_产业比重很小,_产业比重最大。发展中国家缅甸以_产业为主。总的来说,人

10、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_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_产业比重越大。三、自我检测三、自我检测新 课 标第 一网 xk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2据图分析日本地形特点及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3指出日本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 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东亚岛国1、学生自学日本领土由 、 、 和四大岛及其附近 多个岛屿组成;位于东部, 西北部。按世界的人种分,日本 属于 人种,日本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民族。2、合作交流: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经济有

11、何影 响?二、多山的地形1、自学:(结合 P18 日本地形图)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沿海平原狭窄,最大的平 原是 。且多 多 。日本的最高山 峰是 山,它是一座 火山2、合作交流:试从板块运动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三、温湿的气候1、学生自学日本主要气候属 气侯和 气候,气候 特征明显。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 见的灾害性天气是 。2、合作交流:讨论日本河流短小湍急的原因。 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经济状况,知道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有利、 不利条件。2、知道日本主要工业门类,了解日本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及重要港 口,探讨日本工业

12、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 注一、阅读课本 21-22,完成下列各题:1、日本的哪些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靠进口?主要来自哪些 国家和地区?2、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3、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 、 和 。4、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有 _、_、_、_、_、_、_、_ _等二、读 P23 图 7.13,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上找出日本的下列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2、想一想: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分布?3、日本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是 和

13、,位于 东京东北约 50 千米的 是日本新兴的科学城。4、日本的首都是 ,国花是 ,日本国内的最高峰是 。5、阅读课文 24-25 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 方面? 。 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7. .2 东南亚(第 1 课时)一、学习内容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二、学习过程二、学习过程学 案备 注1、东南亚的组成、东南亚的组成读教材 P27 图 7 .18 和教材 P3 图 6 .4 填空:东南亚包括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两者之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 海峡,其中 与我国直接相邻与我国隔 海相望。2、东南亚的位置、东南亚的位

14、置(1)纬度位置:读教材 P26 图 7 .17,寻找特殊纬线,填空:东南亚的中部被 穿过,其大部分地区位于 线和 线之间,从五带来说,属于 带。(2)海陆位置:读地图册 P23“世界地形”填空:东南亚北接 洲,南与 洲隔海相望,东临 洋,西临 洋,可谓:“南北连接两大洲,东西沟通两大洋” ,被誉为“十字路口” 。3、东南亚的地形(以中南半岛为例)、东南亚的地形(以中南半岛为例)学生完成教材 P3132 活动题4、东南亚的气候。、东南亚的气候。读教材 P7 图 6 .9 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1)东南亚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中南半岛是 气候,马来群岛是 气候。(2)完成教材 P30 活动题第 2 题,归纳两种气候的特点。三、及时反馈三、及时反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