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树品牌聚合力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30454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0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平台树品牌聚合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平台树品牌聚合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平台树品牌聚合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盟讯编辑部:太原路294号 电话:http:/邮政编码:3劳动报社电脑照排印刷第四版17年4月5日绿 洲70年前的1947年,在一届二中全会开幕式上,民盟中央主席张澜提出加强组织的要求: “我们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广大而坚实的基础。 ”言犹在耳、掷地有声。70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依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民盟中央“人才兴盟、人才强盟”战略指导下,民盟上海市委始终把人才作为民盟发展的第一资源,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努力夯实组织建设之基,构筑思想政治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汇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正能量。摸清“家底”,知人善任2017年3月2日,刚参加完上海党外代表人士

2、实践锻炼工作会议的党外代表人士纷纷赶赴挂职岗位,开始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36名挂职者中,有10名是民盟盟员,接近挂职者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本届民盟市委已先后推荐37位优秀骨干盟员前往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挂职锻炼,安排近百人次参加民盟中央和各级统战系统的培训。通过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民盟市委让更多的成员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一批层次高、潜力大的盟员从中得以迅速成长。知人方能善任。上海民盟资源密集、人才济济,如何更有效地发现、培养和使用优秀盟员?民盟市委首先想到的是要摸清“家底”。2012年换届伊始,盟市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五年总体发展五年规划和组织发展五年规划,目的就是要

3、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举措力促形成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才智充分发挥。 2013年,上海民盟组织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活动全面铺开。调研历时半年,市委主要领导率领调研组成员深入基层,先后对28个基层组织开展调研,拜访了20家基层党组织。民盟市委又向基层发放有关“人才结构现状、代表性人士情况分析、后备干部储备”等7份电子表格和2140份调查问卷。调研摸底知情,开门纳言问策,民盟市委最终制定民盟上海市委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的人才结构不够完善、后备干部锻炼渠道有限等面临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之后两年里,民盟市委适时进行中期评估,在深入分析短板弱项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

4、。 2014年,民盟市委又开展了盟内代表性人士和优秀人才专项调研。根据市委统战部部署,民盟市委确定调研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做到全覆盖,对重点人物、专业技术人员中的领军人物等青山在目,了然于胸。把好入口关,上好“辅导课” 市人大代表、仪电总支主委曹宇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少外企的优秀人才,当他们从曹宇口中得知民盟是这样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民主党派时,立刻就萌生了加入民盟的愿望,甚至提出“抱团加盟”。的确,上海肩负着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任,身处“体制外”、散在各领域的“新的社会阶层”比其他地区都更为庞大,如何在统一战线大格局中对这样一个群体做好团结引导工作?民盟市委坚持特色

5、与优化结构并重,制定相关规定,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确保质量,积极稳妥发展了一批经济、金融、法律等非重点界别的代表性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优秀人士,并搭建企业家联谊会、青年企业家联谊会、青年律师联谊会等平台,通过专题讲座、学习座谈、组织考察、捐资助学、援建水利工程等系列活动,有效地加强政治引导、激发活力、发挥上述人士的作用。与此同时,民盟市委始终注重发展教育、科技等主界别优秀人才。近年来在高教领域发展的新盟员中有博士学位的占43.7%,保持了传统优势。截至2016年底,上海盟员总数为18809名,位于全国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之首。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盟员占77 %,有处级以上干部有三百多人,其中正局级5名

6、、副局级25名,有7名盟员担任高校校长。全市盟员中有各级人大代表143人、政协委员376人。目前,上海盟员中,40岁及以下的青年盟员为18.3%,新发展的盟员平均年龄为36岁,他们为民盟注入了汩汩新鲜血液。这些新盟员带着满怀期待加入组织,如何保持一腔热情?任何使入盟初心始终不变?民盟市委通过入盟教育讲座、新盟员学堂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青年盟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履职参政的热情。各基层组织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黄浦区委“新盟员支部”设置在其他基层复制推广成效明显,长宁等区委联手推出的“黄东宁”活动为青年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一批综合素质高、盟务能力强的盟员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盟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民盟先

7、贤、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 “因材施教”。民盟市委针对盟员不同身份和需求,近年来举办了各类培训班:新的社会阶层骨干培训班、区县专职干部研讨班、青年骨干学习班、实职干部培训班等。2016年,民盟市委又出新招,对市属组织新进班子的45岁以下青年盟干部开展培训,还与市社会主义学院合作,在全市各民主党派首创学分制培训班,受到学员点赞并得到中共市委统战部的支持。广大基层组织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各具特色。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制订盟内干部培养和后备干部推荐两份名单,及时发现有潜力的盟员。民盟浦东区委推出“双导师”制度,对被选

8、拔后备干部采取与盟内外导师分别结对,由盟内导师其对开展政治思想和盟务工作指导,另聘请盟员所在单位的领导进行专业指导,实现本职工作和盟务工作双进步。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 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活力的源泉。2016年正值区级和直属组织换届年,在民盟市委的领导下,各基层组织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对候选人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集中体现民意,思想统一,组织严密,程序严格,措施到位,保证了换届大会“出席率”和“得票率”双高。超过36%基层主委和40%班子成员实现新老交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代表性都有较大改善,一批热爱民盟、热心盟务的年轻干部崭露头角。同时,市委新建和调整8个委员会或总支,还探索归口

9、管理,整合相关7个直属基层,组建经济与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目前,全市区级和直属基层组织达111个,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标志着上海民盟组织正在步上新的台阶。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如何推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不断创新?怎样使之进一步充满活力和凝聚力?这是民盟市委一直深思和探索的问题。民盟市委在工作中发现,凡是基层工作开展顺利的基层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党盟关系非常融洽。盟的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都需要中共组织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在工作、活动条件上提供支持和帮助。民盟市委主要领导经常主动拜访、加强同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组织沟通,取得对民盟工作的支持,分条块定期举办与统战部长的恳谈会,通过汇报情况、交换意见,

10、得到党组织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民盟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民盟市委十分注意在基层之间搭建桥梁纽带,通过工作例会、区校论坛、区域共建等方式,促进基层之间的互联互通。例如,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与徐汇区委、闵行区委、华东师大委员会保持着密切的学习交流关系,首创了两区两校的区校联动模式;民盟浦东区委、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员会和上海科技馆支部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此外,在松江区,民盟区校论坛在大学校区持续举办,多基层联合活动也不断推出。身处大数据时代,民盟市委不断完善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并对所有基层组织信息员多次进行系统操作培训,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此外,不少基层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也在盟员中发挥了积极作

11、用。基层是根,盟员是本。要想激活民盟工作,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发挥盟员的作用是必由之路。目前,全市已成立四家由盟员自发建立的“盟员之家”。2015年7月,嘉定区委率先成立了两家,这里也成了上海民盟书画院嘉定分院的活动场所,画家们经常挥毫泼墨,作品义卖善款用于捐赠贫困山区学生和生活有困难的老盟员。在这温馨之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了弘扬、民盟组织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随后,综合总支、现代服务支部也相继挂牌“盟员之家”。民盟中央副主席、市委主委郑惠强指出,要努力把“盟员之家”打造成温馨之家、友谊之家、议政之家。五年来,上海盟员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在各行各业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据不完全统计,19人次获得国

12、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长江韬奋奖、中国话剧金狮奖等奖项,10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国医大师、中华慈善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常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中玉、钱谷融、焦晃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有一批盟员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以及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科技精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省部级各类荣誉。民盟组织求贤若渴,广大盟员见贤思齐,民盟事业方能薪火相传。上海民盟在发展源头上激发活力,在界别优势上巩固加强,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使盟内的代表性人士和骨干队伍数量更加充足,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使盟的基层工作更具时代气息和实际效果,更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2013年,民

13、盟上海市委荣获民盟中央组织发展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再度荣获民盟中央“人才建设”奖,21个基层组织被评为基层组织先进集体。民盟上海市委社会服务 “活” 起来搭平台 树品牌 聚合力“社会服务不是简单的做好事,而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础、延伸、舞台,是民主党派树立自身形象、夯实群众基础、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渠道。 ”在2016年7月14日举行的民盟市委社会服务工作大会上,民盟中央副主席、市委主委郑惠强强调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近年来,民盟市委注重加强平台建设,规范运行程序,健全联动机制,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盟员专业特长,努力在提高社会服务深度上挖掘潜力,在优化服务项目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服务

14、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社会服务效果上获得新成效,着眼大局,统筹安排,把握工作重点,保障上海民盟社会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资源整合渠道,建立志愿者服务总队 早前,上海民盟社会服务工作队伍并不固定,多为随机、应时抽调人员组成服务队伍。显然,这种方式仅能应付临时性的社会服务活动,面对长期的、大型的社会服务活动就捉襟见肘,社会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综合性的社会服务工作骨干队伍,是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10月,“上海民盟志愿者总队”应运而生,网上招募仅仅一个月,就有1134名热心公益、富有爱心的盟员报名。志愿者服务总队的成立,为社会服务常态化注入新的活力。

15、由此,民盟市委将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社会责任强的人才队伍作为实现社会服务工作长效化的突破点,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社会服务工作志愿者队伍,推进民盟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发展。之后,2014和2015年分别成立了闵行分队和普陀分队。其实,早在世博会期间,一批盟员志愿者就自发形成义诊志愿者服务队伍,多次深入世博工地开展医疗咨询,在世博会表彰会上还荣获全市“服务世博”立功竞赛十个优胜奖之一。谈到为农民工义诊,几乎每次参与的上海肺科医院主任医生高蓓兰深有体会:“每次义诊活动,志愿者都是贴时间、贴精力、贴资金。给农民工耐心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应急抢救技巧,并送医送药,从不拿任何报酬。 ”退休

16、多年的民盟交运支部原主委王惠娟是其中的骨干成员,曾经自费购买300条毛巾分送农民工。多年来她始终如一参加了每次义诊活动,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坚持参加义诊活动的还有被许多农民工亲切称为“郑奶奶”的70多岁的郑亚吟医生。在一次义诊活动时,发现一位农民工的脚部有问题需要检查。小伙子红着脸说脚很臭,怎么也不肯脱鞋,郑医生二话没说,弯下腰就把鞋子脱下来仔细诊断。小伙子含着眼泪说,曾去过多家医院,没有一个医生允许我脱鞋,因为都嫌我脚臭,令围观的农民工们无不动容。从2009年起,民盟市委先后组织了460多人次医生和近 500人次义工,在60多个社区或工地开展了近50场义诊,为14000多名农民工和社区居民提供了医疗咨询服务。同时,还在全市多个社区开展医疗、保健等讲座100多场。这些善举,在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民盟的社会影响获得了极大提升,赢得了良好口碑。青年盟员是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如何汇聚资源、形成合力,发挥青年盟员作用是民盟市委着力撬动的又一杠杠。2016年春天,郑惠强主委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