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453803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弹高度。(教材第 8082 页)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 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 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探究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尺子、篮球、乒乓球、足球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 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2、?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乒乓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 师:谁来拍一拍? (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的不同感 觉。)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 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 高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揭示课题:反弹高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常见的拍球活动中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 题,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热情,诱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得结论。】师:想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亲自试验。我们应该怎样做实

3、验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应该先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设计实验步骤,每一步怎样做;还 要设计如何收集数据。 我们应该做好小组分工,如组员分工可以是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我们应该记录好球自由下落的起始高度和反弹高度。 我们的实验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多做几次,避免实验误差。 师:谁能具体说说实验的方法呢? 生: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 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师: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生 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生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

4、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弹高度时, 取整厘米数。 生 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师:现在就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商量好之后确定分工,然后用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 下,开始实验活动,收集数据后计算出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起始高度的几分之几,最后总结 出结论。然后看看乒乓球的反弹情况,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 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师:我们知道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

5、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谁知道呢? 生:与球充气足与不足有关,充气足的球反弹高度大。 师:在活动中,你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生: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测量知识,还有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方面的知识。师: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试一试。 【设计意图:实验后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同一种球”和“几种不 同的球”的实验数据的观察分析中获得实验结论,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师:今天上课我们通过几次实验,研究了球的反弹高度,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又有哪 些收获? 师: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上网了解有关影

6、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其他因素。 【设计意图:适度的课外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反 弹 高 度 活动任务: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哪种球会反弹高一些?各自的反弹高度是多少? 设计方案:实验步骤小组分工收集数据做好记录。 动手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计算球的反弹高度是起始高度的几分之几,得出结论。 交流反思:1.发现和结论。2.用到的知识和方法。3.收获和问题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自 身的经验来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或信息。由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现实:拍球活动引入,并 对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寻

7、求验证方法。这些鲜活的生活 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 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了经验的改造或重组,为后续的探究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积累有效的探究活动经验。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 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是负责任的态度。在有些情况下,猜想比教会证 明更重要,有了猜想,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猜想,所以在后面 动手操作、合作实践获取验证数据时会特别地投入而专注。A 类1.已知一个小球从 10 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每次反弹高度都是原来的一半。请问等小球 静止的时候,一

8、共运动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反弹高度;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B 类(考查知识点:反弹高度;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约 30 米 B 类:看图找关系。(教材第 8384 页)1.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表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 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对刻画事物或数之间关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3.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 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重点:能读懂一些用来表

9、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 性。 难点:结合图表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师:同学们,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下面是一辆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 间行驶速度变化的情况,要想看懂这幅图,你知道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吗?(课件出示:教材 第 83 页情境图) 生:我们首先要知道,这幅图的纵轴表示这辆汽车每分行驶的速度,横轴表示这辆汽车行 驶的时间。 师:这就是用图表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更简洁、准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图找 关系”。 【设计意图:了解图表中横轴与纵轴的重要性,为看图找关系做好准备。】1.汽车行驶速度。 师:仔细观察上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0、生 1: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生 2:点 A 表示时间为 0.5 分时,汽车的速度是 200 米/分。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吗?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说: 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 4 分,速度在变化。 在第 1 分内,汽车行驶速度从 0 提高到 400 米/分。 在 1 分到 3 分汽车的行驶速度没有变化,是匀速行驶的,速度都是 400 米/分。 3 分以后汽车的速度减慢,最后为 0,说明汽车停下来了。 师:说一说汽车从 1 分到 3 分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 生 1:

11、汽车行驶路程一直没有变化。 生 2:不对,车一直在走,路程应该在增加。图上显示的水平直线,是汽车从 1 分到 3 分的 速度没有变化。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增加行驶的路程应该也是在增加的。 小结:速度不变,时间增加,路程也会随着增加。 2.足球场内的声音。师:下面大致描述了某足球比赛场内声音的起伏情况。先说说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 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 84 页图) 生: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音量。 师: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众从 19:00 开始进场,到 21:45 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 2 时 45 分,即 165 分。 师:比赛开

12、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生: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声音逐渐变大,从开始没有声音到声音逐渐变大。 师: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大?你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上半场比赛从 19:30 开始到 20:15 结束,在这 45 分内,当上半场比赛进行 20 分,也 就是 19:50 的时候,足球场的声音变得非常大,可能是主场球队进了球,球迷们在欢呼吧! 师:试着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的变化情况及比赛的情形,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看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看图”,然后学生对图表的认识更加深刻。】师:学习了今

13、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生 1:画图能直观的表示出信息。 生 2:图表蕴藏了一些有趣的关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新课,再次梳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 喜悦。】看图找关系 先看纵轴横轴再看线段趋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力求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发掘教材中的有效因素,达到让学生 掌握看图找关系的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从看图引入中,让学生感受 图表的直观、简洁、明了等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结构的条理清晰,学生明白自 己在学什么,能够较为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 人们更好

14、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我们知道,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虽然 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但函数思想在小学阶段的渗透是重要的。由于图能够 直观的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做好从图中分析量和量之间关系的内容的教学准 备。“足球场内声音变化情况”的有趣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将直观感受到随着时间的 变化,音量也在发生变化,这正是函数思想的萌芽。A 类 1.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 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直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问:下列四幅图像,哪一幅描述了小英的 行为?哪一幅描述了小明的行为?(考查知识点:看图找关

15、系;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B 类 2.下图是小明和小红两人 600 米赛跑的行程图。(1)跑完全程小明用了()分。 (2)小明到达终点后,小红又跑了()分才到终点。 (3)小明的平均速度是每分()米,小红的平均速度是每分()米。 (考查知识点:看图找关系;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第幅图描述了小明的行为;第幅图描述了小英的行为。 B 类: 2. (1)4(2)1(3)150120比赛场次。(教材第 8586 页)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逐步列举、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会用列表

16、、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 效性。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育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课件。师:学校即将举办乒乓球比赛,六(1)班 10 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 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呢?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比赛场次) 生:体育比赛中也包含着数学问题。 师:是啊,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的情感体验。】1.乒乓球比赛。 师:六(1)班 10 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 多少场?哪些信息值得思考?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意思就是如果甲、乙、丙三人参加比赛,那么甲和 乙、甲和丙、乙和丙之间都要进行比赛,也就是说不同的两人之间就会有一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