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剧目缘何淡出庄户剧团演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48351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剧目缘何淡出庄户剧团演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剧目缘何淡出庄户剧团演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剧目缘何淡出庄户剧团演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梁利杰电话:(0531) 85193248Email: 本报记者王红军通讯员魏洪强“儿童戏剧进校园工程”暨济南市儿童艺 术剧院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近日在济南外国语学 校开元分校举行。这也是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 继槐荫区泉城花园小学、天桥区汇才小学、历 城区朱家镇小学之后成立的第四个“实践基 地”。 自2010年以来,济南市文广新局整合全市 文化艺术资源,与教育部门合作深入开展“和 谐文化进校园”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将“送文 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受到广大学校师生 欢迎。“请进来, 走出去” 文艺演出进校园在“儿童戏剧进校园”活动现场,济南市 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为外国语学

2、校的师生们 演出了经典剧目列那狐传奇,生动有趣的 故事情节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受到学生们的热 烈称赞。 来自五年级的季黛玮表示,这是她第一次 在学校里正式看戏剧,“以前很少看到,看过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后,我也想参加到学校的 外语剧社,给同学们表演节目。”据介绍,在学校艺术教育之余,济南市文 广新局联合教育部门,组织济南市市属6家艺 术院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学生到 剧场免费看戏、到校园举办专场演出等形式, 将儿童剧我的麦哲伦海峡、我和我的影 子、丑小鸭、七色花,京剧重瞳 项羽、辛弃疾,杂技剧粉墨、方言 剧泉城人家、吕剧姊妹易嫁以及主题 晚会时代颂歌、明湖曲韵等10余台优 秀剧(节)目送到

3、青少年学生身边。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济南市属6 家艺术院团共为120余所学校演出200余场,受 益师生近30万人次。“沉下心, 扑下身” 艺术辅导进校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化悦人不如文 化育人。济南市在组织市属艺术院团做好送演 出进校园的同时,还组织优秀演职人员到学校 担任艺术指导,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人才,不 断提升学校的文化造血功能,使校园文化建设 更具亲和力、感染力。 结合京剧进校园活动,济南市京剧院选派 优秀演员编写京剧教材、选择教学曲目,深入 学校现场讲解,使原本枯燥的京剧唱段变得有 情有境;指导学校举办京剧文化艺术节,开展京剧知识竞赛、京剧征文比赛,指导学生制作 创意

4、脸谱书签及剪纸、京剧人物十字绣,将京 剧融入学习及社会生活实践中,使学生逐渐感 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两年多来,济南市京剧院 深入全市31所中小学辅导、授课1200余课时, 举办进校园专场演出60场,在中国少儿戏曲 “小梅花”大赛中,有4名学生荣获最高奖 “金花奖”。 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依托实践基地,每年 组织优秀演员定期到相关学校剧社进行指导, 使诸多学生从剧社的围观者逐渐转变为剧社的 积极参与者、领导者。济南市曲艺团与市中区 馆驿街小学结对子,辅导学生创排曲艺节目, 为师生们讲解曲艺课程。 济南市歌舞剧院、济南市杂技团、济南市 吕剧院等市属艺术院团还与济南艺术学校开展 合作办学,20余名优秀演

5、员长期在济南艺术学 校担任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培训学生专业技 能,同时剧院也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平台, 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欢迎。“创品牌, 树形象” 亲子剧节走进假日校园文化生活丰富了,节假日期间,学生 们的文化生活怎么办? 2009年,济南市举办了“首届济南亲子剧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 院、上海木偶剧团、山东省话剧院、青岛市话 剧院、瑞典贝鲁工作坊等国内外8个专业艺术 院团,在宝贝剧场和历山剧院集中演出了皇 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蝌蚪 找妈妈、一个瘸腿的锡兵等14场形式多 样的经典儿童剧,场场爆满。 迄今为止,济南市已经连续举办四届“亲 子剧节”,邀请了国内外近20家

6、儿童艺术院团 来济举办了60多场儿童剧专场演出,让近10万 少年儿童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顶级艺术院团的 高水准儿童佳作,“济南亲子剧节”也成为全 国小有名气的演出品牌。 在亲子剧节的基础上,济南市儿童艺术剧 院把视角投向了50万驻济高校大学生。今年4 月17日至5月25日,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济 南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同举办首届济南“新青 年”大学生戏剧节,吸引了26所驻济高校的 166个剧目参赛,为驻济高校各艺术剧社间以 及高校与专业艺术院团间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和 沟通交流平台。 据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丁小秋院长介绍, 主办方将把“新青年”大学生戏剧节作为每年 一届的常规活动,打造成为知名的文化品牌

7、和 服务平台,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参与进来,为 他们的全面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本报记者张春晓李占江庄户剧团节目单在变化 传统剧目让位流行歌曲惠民县辛店镇,一场热热闹闹的演出在一 阵锣鼓喧天中拉开了序幕,简易的台前一下子 围上来一群老老少少的观众。这是今年暑期, 前来调研的大学生们看到的一番景象。 “ 我 爱 你 , 爱 着 你 , 就 像 老 鼠 爱 大 米”节目开场,先是一首节奏明快、朗朗 上口的老鼠爱大米,演员在上面唱,下面 的老百姓也没闲着,跟着亮起了嗓子。拿过节 目单来再看看下面的节目:歌曲发如雪、 菊花台,小品有送水工、昨天、今 天、明天、不差钱等,而吕剧小姑 贤等民间小戏只排在最

8、后“我们数了 数,一场节目中,传统剧目仅占不足10%。” 调研团队负责人王光阳说。 该庄户剧团负责人王爱军介绍,剧团已成 立10余年,一年大约演出200余场次,在“甩 着泥腿子”单枪匹马勇闯市场的庄户剧团中, 该剧团可谓佼佼者。十几年来,王爱军感受最 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这份节目单上:最初剧团 主要演唱传统戏曲,如吕剧小姑贤、豫剧 卷席筒、黄梅戏天仙配等都是出现频 率很高的经典剧目,市场反响也很好。而现 在,开场往往会选取一首活力四射、动感高亢 的歌曲,整场演出也以演唱流行歌曲为主,戏 曲为辅,并加入了小品、相声等演出形式,引 人发笑,烘托气氛。 节目单变化的背后, 显示出的是市场选择 的力量,

9、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传统剧目缺乏创新。 “黄河三角洲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 化历史悠长浑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村村几 乎都有自己的业余剧团,逢年过节和庙会期 间,都有文艺节目演出,主要剧目有借东 风、狸猫换太子、空城计、吕布 戏貂婵等传统剧目。但现在这些传统剧目都 面临如何保护传承、更好地让观众接受的问 题。”调研团队指导教师姚吉成说。 “现在剧团发展最大的障碍一是资金,另 一个就是传统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缺乏 对传统创新的能力,我们依据社会现实融入现 代元素,创作了一些现代剧目。但是传统剧目 如何保护传承,还是个待解的现实难题。”王 爱军分析,以创作主体演员来说,受农村封建 思想的影响,

10、很多女孩不愿从事这项工作,导 致剧团内部团员组成结构上男多女少,势必影 响创新水平。他坦言,如今农村文化消费所占 家庭消费比重越来越大,且更加向多元化、雅 俗共有化方向发展,百姓捧场的掌声决定剧团 演出内容,如果传统剧目不在创新上发力,存 在着从“配角”直接沦为消失的风险。民间艺人纷纷改行 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阳信县水落坡镇张营村的张鑫艺术团,成 立于上世纪90年代,剧团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 壮大,受到周边村镇的热烈欢迎。剧团不断锐 意创新,创作出许多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作 品,如回娘家、划旱船等节目,大大 提高了剧团的知名度。近年来该剧团又更新音响设备,不断加强人员培训,融入流行文化元 素,使剧团

11、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虽然近几年剧团规模扩大,知名度也提 高了,但是由于网络时代信息泛滥,综艺节目 充斥电视荧屏,搬着板凳出来看表演的观众数 量越来越少,加上干我们这行收入并不高,难 以调动演员创新的积极性,一些民间艺人纷纷 改行。”张鑫介绍道。“有时五六个人忙活一 晚上再加第二天一上午,才能挣80元,远不如 出门打工的收入。” 另外, 剧团的演员基本上都从事农业生产, 他们出来演出有时会耽误农活儿, 导致民间艺 人数量急剧下降, 青年人也无意学习民间文化 技艺, 庄户剧团里的传统经典剧目与民间小戏 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民间小戏的发展岌岌可 危, 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传统剧目已经彻底消失,

12、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存在着。 ” 张鑫颇为伤感。 “我们的节目单近年来几乎没变过。”惠 民县一家民间公益性剧团团长说,资金不足, 缺乏创新意识,正制约着庄户剧团的发展壮 大。“逢年过节,我们剧团会负责召集村民进行排练演出,但是村委会给的活动经费有限, 就连简单的音响都是大问题,服装也是村民自 己改装的,更没有资金对人员进行培训,眼睁 睁看着一些民间小戏失传。”传承民间小戏 培养新一代小戏表演者调研发现,庄户剧团分布比较广泛而又相 对分散,流动性大,活动时间、地点不固定, 尤其在农忙时节,很少演出。剧团成员身份主 要是半农半艺,专业艺人所占比例较少。这些 民间艺人,爱好文艺表演,有些自学成才,有 些

13、在剧团内专业人士指导下,不断提高技艺并 进行创新,使得庄户剧团的表演内容越来越丰 富。庄户剧团发展至今,多为综合性表演队, 他们既有锣鼓、唢呐等器乐演奏,又有表演、 戏曲等多项演出内容。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广 泛,包括婚庆、丧葬、祝寿、小孩满月、开业 典礼以及义务演出等。 庄户剧团一般并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剧团成员不固定,这种松散的管理形式使 得剧团的规模都较小,成员多在20人左右。庄 户剧团的演出目的主要是为增加经济收入、自 娱自乐以及服务乡民。所调研剧团一年大约演 出100场,每场收入平均1000元,剧团内部演 出成员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 庄户剧团演员趋于老年化,青年人很少去 参加庄户剧团

14、的演出,大部分青年人选择外出 打工,使得后备人员不足。 “民间小戏发展面临的瓶颈,与其本身的 不足有关,传统剧目局限于固定格式,在形式 和内容上缺乏创新,且不符合当代人的品味需 求,致使人们不再热衷于学习和了解民间小 戏,而传承民间小戏,仅靠民间艺人的苦苦支 撑还不够。”针对此问题,调研团队建议,政 府应出台政策支持民间小戏发展,加大投入, 为庄户剧团提供更多的表演和发展平台,让更 多人去了解和学习民间小戏,地方文艺创作人 员也应多关注民间剧团,创作出让群众喜闻乐 见、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品,民间艺人应在民间 充分挖掘有潜质的人才,并多创作现代曲目, 培养新一代民间小戏表演者。(调研团队:滨州学院

15、“黄河三角洲庄户 剧团与民间小戏生态调查与研究”调研团队 指导老师:姚吉成 团队成员:王光阳赵洋魏洪磊 单双龙王金红)彭辉任现辉董立国12月25日,记者来到乳山市乳山寨镇李家兴 村,拜访十里八乡闻名的“剪报总编” 77岁高 龄的退休教师于英沂。每逢重大事件做剪报专辑, 已成为老人多年形成的习惯。 于英沂退休前担任乳山寨镇中心小学校长,因 为爱好写作,看到报纸上的好句子和好文章,偶尔 会剪下来备用。“1996年8月我正式退休回家,一 下子无事可做,就感觉特别失落郁闷,一天到晚提 不起精神。”心疼他的老伴向他支招:“别当坐 家了,当总编吧,把原来剪的那一堆报纸归 归类、整理整理,再找些新报纸剪剪,

16、找点生活乐 趣。” 老伴“一语点醒梦中人”。看报纸、剪文章、 涂上浆糊粘贴到本子上,一套“工序”下来,于英 沂的心情平静下来。从此,他迷上了剪报。于英沂 自费订阅了大众日报、党员干部之友、 家庭健康等报纸和杂志。三个儿子和亲戚知道 他爱好剪报,都有意收集报纸捎给他。“收到有价 值的报纸,比收到一瓶好酒还兴奋。”于英沂笑着 说。 随着爱好的深入,于英沂的剪报越来越“专业 化”。于英沂将上千万字的“资料库”按照教育、 时政、文史、古今名人、政策法规、饮食保健、养 生长寿、运动保健、老人健康等分门别类粘贴,装 订成册保存。如今,100多册的剪报本摞起来有一 米多高。 在读报剪报的同时,于英沂还把其中的精华摘 录下来,附上自己的点评和感受。日积月累,于英 沂记下了40多万字的读报读书笔记。村民刘大勇想 上个致富项目,来向于英沂讨主意。于英沂翻看他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